階段 | 領域 | 表現 | 影響 |
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1949 ~1956年) | 政治領域 | (1)1949年10月1日舉行開國大典,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2)初步建立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 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在我國初步建立起來 |
經濟領域 | (1)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2)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解放了農村生產力,鞏固了人民政權,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轉變,為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
外交領域 | (1)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蘇聯等十幾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2)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求同存異”方針 | 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擴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
社會主義建設與探索時期 (1956~1976年) | 經濟領域 | 1957年底,“一五”計劃完成 | 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
外交領域 | (1)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 (2)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 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中國的經濟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
國防、科技領域 | (1)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兩彈一星”取得成功 (2)1966年,組建第二炮兵部隊 (3)20世紀70年代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和發現青蒿素 | 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
總結 | 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人民生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見證了時代的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