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思想家袁了凡年輕的時候,遇到一位高人,把他的命運算的清清楚楚,神奇的是,在以后的多年里都逐一應驗了。袁了凡因此就相信命運就是這樣了,不再努力,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另一位高人……。 出生于明朝嘉靖年間的袁了凡先生,在他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去慈云寺游玩,遇到一位仙風道骨的孔先生,把他一生的命運算的清清楚楚,而且在以后的生活里真的就逐一應驗了,比如像袁了凡什么時候會去參加縣一級的考試,會得第幾名,什么時候又會去參加府一級考試和提學一級的考試,又分別會得第幾名,這些都準確無誤,分毫不差。 于是了凡先生就相信他的命運就是這樣的了,他變的心如止水,覺得命運反正是天注定的,也就不再努力進取。 直到有一天,他偶然遇到了云谷禪師,當云谷禪師跟他講了一個道理后,他的看法開始發生根本的改變。 云谷禪師說:“每個人的命運,其實都是自己造作而成;每個人的福報,也是自己努力追求而得?!?br> “人的命運好壞,離不開人的心,如果把心改變了,命運也可以跟著變,就看你想不想改變。我們既可以向內求道德仁義,同時也可以向外求功名富貴,內外都有所得,這才是正確的追求。” 那到底要怎樣做才能改變命運呢?云谷禪師接著說:“要種植新的種子,讓它發芽、開花、結出新的果實。比如默默地堅持做好事,給自己積累陰德” 云谷禪師又拿出一本功過簿,給了袁了凡先生,讓他每天把所做的好事壞事都記錄下來,每天都要做到有所反省。 于是,袁了凡先生按照云谷禪師的建議,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 他把原來的名字“學?!备臑榱恕傲朔病?,意思是領悟了如何創造自己命運的道理,不再像凡夫俗子那樣被命運束縛。 他每天都會按照云谷禪師交待的方法去做,沒過多久,他的命運就發生了變化。 比如第一位高人算的他命中無子,陽壽只有五十三歲。而他后來有了兒子,最終他活了七十四歲。 在袁了凡先生六十九歲那年,他把自己一生的經歷和感悟都寫了下來,作為人生的教科書,以家訓的方式傳給子孫后代。這本書就是流傳了四百多年,我們今天看到的《了凡四訓》。 在《了凡四訓》中,袁了凡先生通過自身經歷,講述了命運如何改變。比如他采用的首先改變自己的羞恥心、敬畏心和勇猛心的方式。對人的作用都是顯而易見的。 當人們遇到難題,普遍都去向神佛、風水尋求幫助的時候,袁了凡先生極力向世人證明,真正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的,是自己的心念和行為。 如果我們想要財富和名望,那就要先改變自己的認知,把自己修煉成與財富名望相匹配的心態、思想、品德和能力。 沒有什么東西能夠真正保佑我們,除了我們自己的所想所為。平安,源于內心。 這本《了凡四訓》是由暨南大學生活方式研究院院長費勇先生翻譯的,費勇先生為這本書做序說道: “因為是寫給后代,就格外誠懇,拼著一切法子想把自己畢生的經驗教訓、一切的人生感悟給孩子,希望他們能過上好生活?!?br> 我自己在讀了《了凡四訓》這本書后,感覺收獲頗豐,書中很多話都被我用紅筆標記了出來,這些話我覺得對我都很有幫助,可以提升我的認知。 有人說:你永遠不可能賺到你認知以外的錢,即使你賺到了,也會因為認知還不到位而犯錯還回去。這話我覺得在理。 關于認知,《了凡四訓》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1592年,袁了凡進京去見皇帝,遇到了夏建所先生,看到他虛懷若谷,整個人都散發出溫和包容的光芒。 袁了凡先生就有感而發地對友人說:“凡是上天要使某個人發達,在還沒降福給他時,會先開啟他的智慧。這種智慧一旦開啟,浮躁的人會變得沉穩,放肆的人會變得內斂。夏建所這樣的溫良恭敬,一定是上天啟迪了他。”等到開榜,夏建所果然考中了。 又到了讀書節,我把我讀過的好書分享給你,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鏈接購買,書有所值,值得多讀幾次,每次都會有新的收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