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竹葉一把 葛根三兩 防風 桔梗 桂枝 人參 甘草各一兩 附子一枚(炮) 大棗十五枚 生姜五兩 右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溫覆使汗出。頸項強,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煎藥湯去沫。嘔者,加半夏半升洗。 【作者】張仲景 【出自】《金匱》 【金匱】 1、產(chǎn)后,中風發(fā)熱,面正赤,喘而頭痛,竹葉湯主之。 【組成】 人參 甘草 防風 桂枝 大棗 姜 葛根 竹葉 附子 桔梗 【時機】 1、產(chǎn)后虛熱。 2、一般虛熱的人都是喜歡喝熱的,實熱的人都是喜歡喝冰的。虛熱的臉紅跟實熱的臉紅有差異,實熱的臉紅是赤紅的,很亮,虛熱的臉紅是粉紅的,沒有什么光亮的。 3、實熱是要白虎湯,虛熱是竹葉湯。 【名家論述】 1、竹葉湯《金匱筆記》(倪海廈) 這是另外一種,生產(chǎn)以后,有中風發(fā)熱,面正赤,而頭痛者,臉上顏色是胃氣的顏色,如果是紅色的,代表胃氣上沖啊。所以上來以后,會喘而頭痛。胃熱呢,沒有辦法呆在胃里面,往上逆,這時候兩個眼睛是紅色的。所以你走路上面,一看到那個人臉很紅,這個兩顴的地方,胃經(jīng)嗎通到承泣,四白,巨髎啊,兩個顴的位置,看到是紅色的,石膏,白虎湯證,這里呢如果說是產(chǎn)婦,你不要給她吃白虎湯啊,因為她是虛熱上來,不是實熱,我們實熱是要白虎湯,婦人虛熱也會面赤,也會有臉紅,那這虛熱的臉紅跟實熱的臉紅有差異,實熱的臉紅是赤紅的,很亮,虛熱的臉紅是粉紅的,沒有什么光亮的,所以我們用竹葉,葛根呢,防風,桔梗,桂枝,人參,甘草哦,附子,里面還用到附子,對不對,因為虛熱的臉紅。 竹葉湯呢,我們用這個你看葛根預防她有剛痙,因為有中風嘛,防風呢,是通利三焦的,我們方劑書上寫得很清楚。那為什么要用桔梗?因為生完小孩子的婦人,都有虛熱,有的是實熱,我們用承氣湯,像這個講的是虛熱,那都會帶有一點濕。因為濕有流汗嘛。所以會用桔梗來排痰排濕。防己呢通利三焦。這個處方呢,用的也蠻多的,很多太太也會有這種現(xiàn)象。一般來說,你只要用到附子,這個炮附子,一般來說,手腳都是冰冷的。所以你也可以問她,你如果說你不知道她虛熱還是實熱,你可以問她,你這個身體常常頭痛呀?這個頭痛不是很嚴重的頭痛,輕微的喘,你問這個剛生完小孩子的太太,“請問你口渴是想喝這個冰的水還是溫的水”?“我喜歡喝冰的水”,白虎湯,“我喜歡喝溫的水”,那就是竹葉湯,代表胃是冷的。人體的反應(yīng)很奇怪,里面是冷的時候,他就想去喝熱的,里面是熱的時候,就會想去喝冷的。所以你外癥,表面上看的時候,你以為是熱的,但實際上是假的熱。所以我們會問病人口渴不渴,尤其是胃方面的,很明確的可以知道。一般虛熱的人呢都是喜歡喝熱的,實熱的人呢都是喜歡喝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