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黃帝內經】夜話中醫門派之一經方派

     繁星1 2021-04-25

    圖片

    講陰陽,論五行,說世間百病。聽得懂,學得會,建立中醫思維,且聽汶東講述《黃帝內經》。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中醫的門派,有朋友一聽中醫居然還有門派,就感覺很奇怪了。其實所謂門派就是見解不同和治療手段的差異。這就像中華武學一樣,門派林立高手如云。在中醫的歷史上同樣有著很多絕世高手,他們云游天下,濟世活人,創立學說,開山立派,并且有很多故事的流傳下來。今天我們這一集講座就是主講中醫的各個主要門派,以及各門派中的開山祖師。

    在中國的歷史上,由于戰亂頻發、瘟疫橫行,疾病蔓延,往往是白骨累累,每逢這個時候必有大醫家出現,他們身穿青衣云履,云游天下,濟世救人。古有伊尹、張仲景、孫思邈。明清時期有李時珍、吳又可、葉天士、吳鞠通,近現代有施今墨、蕭龍友、孔伯華、汪逢春等等。他們心懷慈悲,以濟世救人為己任,把一部一部醫學秘籍公之于眾,使得天下眾生免受疾病之苦。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中醫歷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他們所創立的學說與門派。

    就象金庸先生筆下的江湖一樣,天下武學分藏于少林、武當、五岳劍派和其他各門派之中, 其中各門派各有絕技,各有杰出人物。中醫也是這樣,傳統中醫的門派有:經方派、補土派、滋陰派、溫病派、火神派等5大門派。在這些中醫的5大門派中,大家各有所長,各有杰出人物。

    講到這里,大家肯定有點好奇,中醫的這些門派都是在什么時代產生的呢?每一派的掌門人又是誰呢?他們又各有什么傳奇呢?下面就讓我們一一道來。

    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下中醫的5大門派,首先是經方派,經方派的掌門人就是后世被尊為醫圣的張仲景,張仲景是中醫界泰山北斗級的人物,其在中醫界的地位和影響力至今無人超越,也無法超越。

    那么,張仲景依靠什么本事和貢獻奠定了他在中醫界的地位呢?這個在后面我們會詳細介紹。應該說張仲景一生中最大的貢獻就是因為他的著作《傷寒雜病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創造性的提出了六經病的理論體系,為后世開創六經辨證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后世稱《傷寒雜病論》這部書為“方書之祖”。也就是說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是中醫方劑類書籍的祖師爺,因此,經方派是名副其實的醫學正宗,這個是毫無爭議的。

    歷史上經方派醫生善治傷寒病和各種疑難雜癥,且用藥簡練,一般藥味很少,而其效非常顯著,往往一兩副藥就能解決問題。后世人說,經方治病,一劑知,兩劑止。經方這種神奇療效真是讓后世醫生向往不已。

    下面講補土派,補土派是金元時名醫李東垣創立的,李東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是《脾胃論》,因此,又稱脾胃派。李東垣開創了中醫脾胃學說之先河,在老年病的論述上提出以下三個觀點:1、強調元氣強弱,胃氣為本。2、調理脾胃,老年當先。3、調其飲食,適其寒溫。補土派的特點是善治脾胃病,通過調理脾胃中焦,以達到交通陰陽的目的。李東垣的學說,為后世醫家治療脾胃虛證開出了一條路徑。

    下面講滋陰派,滋陰派是元代醫家朱丹溪創立,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格致余論》、《局方發揮》但對后世影響最大的著作還是《丹溪心法》。朱丹溪創造性地闡明了相火的常變規律,所謂相火指的就是肝火,他認為相火有“生生不息”功能,“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而相火妄動,即屬于邪火,能煎熬人體真陰,并因此得出一個結論,是什么結論呢?他認為為人陽常有余,陰常不足。希望大家記住這個結論,后面我們會詳細講解滋陰派,到時候,我們還會講這個理論。朱丹溪的滋陰派學說,就是建立在這個理論基礎上的。滋陰派在疾病的治療上倡導滋陰降火,后人稱其為滋陰派。

    下面講溫病派。溫病學派的建立是在明清時期,溫病學派開山立派有3本著作,其中有吳又可的《溫疫論》、葉天士《溫熱論》和吳鞠通《溫病條辨》溫病學派是伴隨明清時代的瘟疫而誕生的一個全新的理論。溫病派善治溫熱病、和溫熱類傳染病。所謂溫病指的是溫熱病,和傷寒病的病因正好相反,溫病學派理論的出現,是對《傷寒論》的一個創造性的補充。如果我們說張仲景所代表的經方派是武術門派中的少林派,那么溫病學派就是武當派。由此可見溫病學派的重要地位。

    下面講火神派,火神派是由清末四川名醫鄭欽安開山立派。鄭欽安是清末名醫, 著有《醫理真傳》四卷、《傷寒恒論》十卷、《醫法圓通》四卷。鄭欽安因善用桂枝、附子等熱藥。因此 被尊為“火神。火神派的觀點認為人陰常有余,陽常不足。這個觀點正好和滋陰派相反。火神派善治寒證和心臟功能衰竭的危癥。近代火神派醫生李可老先生,用附子常用到每副藥250克,而國家藥典規定用量是不得超過10克,而李可老先生的起手用量就是30克,往往能夠起死回生,治療好了很多心衰患者。

    好了,上面我們簡單介紹中醫5大門派的一些觀點和特點。我們就簡單介紹到這里,下面我們著重講一下經方派,關于其他四大門派的講座我們會陸續推出,歡迎大家關注,今天我們主講經方派。

    為什么先講經方派呢?

    因為經方派是源頭。這就像天下武學出少林一樣。中醫的門派自然也有一個源頭,這個源頭就是經方派,因此,我們講中醫的各門派當然要從源頭說起了。那么,這個源頭又是怎么來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聊一聊中醫的源頭。

    說道中醫的源頭,很多朋友就會想到《黃帝內經》和《神農本草經》,認為這是中醫最早的著作,有歷史知識的朋友都知道黃帝軒轅氏和炎帝神農氏都是中華的人文始祖,創造中華文化的人物。這個年代要追溯到5000年以前了。而實際上《黃帝內經》和《神農本草經》并不是黃帝和炎帝的著作,因為在那個時代還沒有文字,因此也不可能記述下來這個復雜知識系統。

    而中醫真正能夠形成體系,主要還是在漢代,因為在漢代有中醫的幾部著作相繼問世,這其中有《湯液經》、《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素問篇》、《傷寒雜病論》。我之所以按照這個順序來排列,也是有其歷史意義的。

    第一部是《湯液經》是漢代出現的中醫著作,相傳作者為商代的宰相伊尹所著。伊尹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也是道家人物之一。《湯液經》是一部以道家思想為指導的中醫著作,其醫學宗旨和重要內容在于服食補益和養生延年,體現了道家重生養生的思想,《湯液經》對后來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有著重大的影響。

    在《漢書》〈藝文志〉中記載此書并歸于經方派。可見漢代就已經有了經方派。《漢書》〈藝文志〉說此書內容主要是以方劑為主,而《傷寒論》中許多方劑都源出此書。唐代大醫家孫思邈所著的《千金翼方》中也引用了《湯液經》當中的許多條文,可惜的是《湯液經》這部書在唐代之后失傳,因此也使得歷代醫家皆忽略了本書的重要性。

    第二部中醫學著作是《神農本草經》,又稱《本經》,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神農本草經》是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發源于何時無法考證,靠著一代一代口耳相傳,到了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也不是一人。據說此書緣起于神農氏,因此用了取名《神農本草經》,現在看來呢,很有可能是這部書的作者是希望借助名人效應使醫書得以流傳。

    《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記載了365種中草藥。《神農本草經》是成書最早的一部中藥學著作。我們現在學習中藥學,很多內容都出自《神農本草經》的內容。包括后來李時珍編纂的《本草綱目》也借鑒了《神農本草經》的很多內容。

    第三部著作是《素問經》,《素問經》是我們現代所見到的《黃帝內經》的上部,下部是《靈樞經》,而《靈樞經》早在東周戰國時期就成書了。《靈樞經》和《素問經》的作者不詳,這兩部書其間相差幾百年,作者并非一個人,但是這兩部書,同樣都是借黃帝之名而成書,且內容前后關聯,因此合稱《黃帝內經》。

    《素問經》的主要內容是講人與自然乃至和道之間的關系,其中大量引用了道家和儒家的思想觀點,因此也不可能是黃帝的作品,因為在黃帝那個時代還沒有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觀點出現,因此這是借黃帝之名的一部著作,目的還是為了避免爭議,并且能使這部書流傳下來。

    《素問經》共9卷,81篇。這部書主要是中醫理論體系,內容及其深奧廣博。是《靈樞經》的姊妹篇。

    下面講中醫學的第四部著作,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雖然這部著作相對前面幾部書面世最晚,但是他汲取前人的經驗最多,理論更豐滿,實用性更強。根據古代醫家的考證,《傷寒雜病論》大量借鑒了《湯液經》的方劑,和《黃帝內經》的理論,以及《神農本草經》的中藥學知識。

    應該說在漢代,是中醫理論的一個成熟期,在這兩三百年的時間里,相繼有《湯液經》、《神農本草經》、《素問經》和《傷寒雜病論》這四部中醫學巨著相繼問世。而有意思的是《神農本草經》、《素問經》都沒有作者署名,《湯液經》也有借名人效應之嫌,關于這一點,我們稍后再講。只有《傷寒雜病論》的作者明確。

    《傷寒雜病論》是一部開創性的著作,在這部著作出現之前,中醫的辨證論治的理論還不夠完善,是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開創性的提出六經疾病的特點和傳變規律,以及處方和治療辦法。是一部集理、法、方、藥為一體的中醫學著作,也是一本臨癥指南。

    可惜的是在歷史的傳承過程中,《傷寒雜病論》幾經失傳,又幾經整理刊印,到了現代人我們看到的早已經不是完整版的《傷寒雜病論》了,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傷寒雜病論》成書之后,由于戰亂頻發,在仲景逝世不久,原書就散失不全了。曾經擔任魏、晉兩朝太醫令的王叔和在民間搜集《傷寒雜病論》的遺卷,收集上來資料的就很混亂了,只得重新編輯整理。因此將《傷寒雜病論》拆分成為兩部書,分別命名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

    到了唐朝,唐朝的大醫家孫思邈晚年編纂《千金翼方》時,收載了《傷寒論》的全部內容,今人稱之為千金本《傷寒論》,也有稱之為唐本《傷寒論》。

    另外,唐代著名醫家王燾 [tāo]編著了一部《外臺秘要》,其間收錄了《傷寒論》的大部分內容,也收錄了《金匱要略》的一部分內容,其中有些內容和王叔和整理的《金匱要略》內容并不一致。因此推測,王燾所藏可能是《傷寒雜病論》的另外一個版本,因此又稱王燾本為外臺本《傷寒論》。

    另外,唐宋期間還有流傳到日本的兩個版本,有康治本和康平本兩個版本。后期又反流回中國,為后人研究《傷寒論》提供了珍貴的參考資料。

    到了宋代有宋本《傷寒論》和《金匱玉函經》問世。宋本《傷寒論》和《金匱玉函經》為宋代校正醫書局所整理完成。這兩部書內容類似,只是名稱不同。

    明代趙刻本《傷寒論》問世,所謂趙刻本是指明代富商趙開美捐錢刻印,因此稱為趙刻本。

    金代醫學家成無己在宋版《傷寒論》的基礎上,全面做注,著成《注解傷寒論》。

    到了晚清又出現了一部《桂林古本傷寒論》,傳為張仲景46代玄孫張紹祖秘藏之珍本,于光緒二十年,傳給他的徒弟左盛德。

    這就是《傷寒雜病論論》經過這2000多年的流傳,幾經輾轉,通過各個渠道流傳下來的,因此我們現代看到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是經過各個朝代大醫家的整理的著作,已經不僅僅是張仲景的作品了。

    而今天我們所說的經方派,當中的經方就出自《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其中《傷寒論》全書10卷,共22篇,有方劑113首,應用藥物82種。《金匱要略》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記載疾病60余種,收錄方劑262首。我們所說的經方,指的就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的方劑,除此之外,都不能稱之為經方。因此,所謂經方就是經典所記載的方劑的意思。

    通過前面的介紹,我們知道了中醫歷史的兩位重量級人物,這其中有,商朝宰相伊尹,后世被尊為醫圣。東漢長沙太守張仲景,后世被尊為亞圣。這兩位就是經方派創始人,第一代掌門人是伊尹,第二代掌門人就是張仲景。到了唐朝由于《湯液經》的失傳,更是因為《傷寒雜病論》的光輝太過燦爛,到后來,大家就只知道張仲景而不知道伊尹了。

    今天我們就揭開歷史帷幕的一角,簡單介紹一下,中醫歷史上的第一位醫圣伊尹。歷史上的伊尹是一位大賢,是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伊尹的本事太大,大的有點讓人不可思議。他即是軍事家、政治家、醫學家、巫師、美食家,還是道家人物,他精通烹飪、醫術和巫術和治國之道與兵法。他輔助商湯滅夏朝,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在商朝建立后,封他做了宰相,他深入的實踐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治國之道,每天在那烹飪、垂釣做了個逍遙宰相。因此,后世有人說伊尹是個廚師。他一生留下了兩部著作,一部是《伊尹》五十一篇,另外一部就是《湯液經》,其中《伊尹》五十一篇是一部兵書。

    這兩部著作內容相差十萬八千里,是否為同一個人所著,實在使人困惑。歷史上關于《湯液經》是否為伊尹所著是爭議的,因為中國歷史上類似于《黃帝內經》和《神農本草經》這樣的著作都是借古人之名才得以流傳,而《湯液經》這部著作是否也是這樣就不得而知了。但歷代大醫家都堅信《湯液經》為伊尹所著。只可惜作者未能如愿。《湯液經》還是被掩埋在歷史的塵埃中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所幸的是我們在《傷寒雜病論》當中可以依稀看到了《湯液經》的影子。

    下面,我們介紹一下張仲景。

    據史料記載,東漢時期瘟疫流行,在漢桓帝在位時有大瘟疫三次,之后的漢靈帝在位時有大疫五次,到了漢獻帝建安年間更時疫病流行。成千上萬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難。張仲景也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誕生的。在漢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張仲景10歲左右時,身為名門望族子弟的張仲景就拜當時的名醫張伯祖為師,學習醫術。

    我們都知道,名門望族的子弟很少有專職學醫的,雖然過去的大知識分子,例如孔明、范仲淹都講不為良相,即為良醫,但也只是說說而已。而真正愿意做醫生的幾乎沒有,況且他們還都不是出生在名門望族。這個不僅過去不愿意學,現代社會也是一樣的。而張仲景學醫,恐怕也是因為時代背景的無奈,這個時代也就是因為瘟疫太厲害了。

    張伯祖是當時是一位名醫,他醫術高明,每次給病人看病、開方,都十分精心。因此經他治療過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因此很受百姓尊重。張仲景學習醫術非常用心,從不怕苦累。張伯祖也非常喜歡這個學生,因此傾囊相授。張仲景不僅認真學習老師的傳授,而且還勤求古訓”,博采眾方,他曾仔細研讀過《素問經》、《靈樞經》、《難經》、《湯液經》《神農本草經》等中醫學著作。

    在東漢靈帝時(約公元168~188年),張仲景被州郡舉為孝廉,進入官場。由此可見,張仲景的家庭背景是很厲害的。這個不是普通百姓能做到的。一個地方的鄉紳聯合推薦你去做官,這個怎么可能是普通百姓能做到的呢?即使是一般富商也沒這個能力。舉個同時代的例子大家就知道了。同時代的曹操同樣是舉孝廉進入的官場。

    也就是張仲景剛剛進入官場的幾年,南陽地區發生了幾次大的瘟疫讓許多人喪命。張仲景的家族本來是個名門望族,人口多達二百余人。自從建安初年以來,不到十年時間,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癥而死亡,其中死于傷寒者竟占十分之七。面對瘟疫的肆虐,張仲景內心十分悲憤,可是對于傷寒這個病卻束手無策。于是張仲景痛下決心,潛心研究傷寒病。在他做官期間也不間斷的給百姓看病。

    可是做官期間怎么看病呢?張仲景想了一個辦法,擇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大開衙門,讓有病的百姓進來,他則端坐在大堂之上,挨個地仔細為患者診治。由于他的醫術很高,因此每逢初一十五,他的衙門前便聚集了來自各方求醫看病的患者,甚至有些人帶著行李遠道而來。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張仲景,通稱為中醫為坐堂醫生。

    到了公元196~219年,張仲景官至長沙太守,類似現代的省長。也就是在此期間他完成了《傷寒雜病論》這部著作,據考證《傷寒雜病論》的成書年代大約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

    說到《傷寒論》這部著作是歷代醫家的必修課,從古至今關于傷寒論的注解數不勝數,即使到了現在在中醫學方面注解最多的書籍仍然是傷寒論這部著作。因為他辯證簡單,效果顯著,為歷代中醫所重視。

    那么,我們說了半天《傷寒論》多么厲害,何以見得呢?我們很多人都無法理解,下面我們就說說近代經方大家劉渡舟先生的一個案例給大家分享一下。

    七十年代,河北某化工廠發生火災,因為有毒物質吸入導致六十余人中毒。中毒者的癥狀是:發熱,胸悶痛,出現肺水腫、呼吸道、食道、胃粘膜水腫,也有重癥昏迷的患者。當時請到的西醫束手無策。后來請到了劉老,劉老診察之后,果斷處方:“用小柴胡湯合小陷胸湯,其中小柴胡湯7味藥,小陷胸湯3味藥,煮了一大鍋,中毒者服用之后,大部分人在當天就恢復了,中毒最嚴重的患者也一周時間也恢復了。

    后來有人問劉老,你連患者中的什么毒都不清楚,這毒又是怎么解的呢?劉老說,根據傷寒論的條文治的。什么條文呢?《傷寒論》378條,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另一條是《傷寒論》第138條: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之前的中毒患者,惡心嘔吐,符合小柴胡湯證的特點,又有胃部按之疼痛的特點,因此符合兩條的癥狀,自然是小柴胡湯和小陷胸湯合在一起用了。這就是經方治病的特點。

    另外,我這里還有兩個病例,其中一個是在17年的一個病例。有個朋友的母親得了一種怪病,飲水即吐,口干不渴,其他飲食都一切正常。問我這個病怎么治,我給開了四味藥,茯苓,桂枝,生姜,炙甘草,囑咐他一付藥喝三天,早晚各一杯。三天后回復,恢復正常。

    后來朋友問起這個病怎么治的,我說傷寒論上都寫著呢,傷寒論第74條,飲水即吐,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第73條,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您母親口不渴就適用茯苓甘草湯了。患者大呼神奇。

    另外還有一個案例,18年初,有一位年輕的男性患者,因為聽我的課程跑到我這里看病胸悶,主要癥狀就是胸悶、煩躁,失眠。患病多年,經多方治療無效。后來我觀察這個病,應該用梔子豉湯,可是想了想如果只開梔子豉湯一共兩味藥,為避免患者有意見,于是又加了三味清熱化痰的藥,一共開了3付藥。這個患者之后就沒再見面。半年過后,這個患者突然來電話說,我的病好了,想去看看你。我問他怎么好的,他說就是您開的那個方子,我連吃了幾周就好了。

    那么這個病是怎么治的呢?就是根據《傷寒論》77條,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鼓湯主之。梔子豉湯這個方子就是治療胸中煩悶的,根據記載,劉渡舟老師還用他治療過哮喘,也就是這兩味藥,效果非常明顯。這就是經方醫生的治病特點。

    在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中,還給我們留下了一句話,就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這句話告訴我們說,一個經方醫生需要通過四診的手段辨別了解患者的病癥所在,也就是病發在哪一經,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明確用什么方劑,并且隨著疾病的變化而調整方劑,這就是后人總結的六經辨證。關于六經辨證我們之前的課程有詳細的講過,這里就不重復講解了。

    歷史上,經方醫生的用藥特點是用藥嚴格遵守經方的法度,一般用藥精煉,藥量都很少,就比如說經方大家劉渡舟,開方子很少有超過10味藥的方子,而且藥量都很輕,幾乎見不到超過20g藥。而往往是幾服藥下去,病癥就有明顯的改善。古人形容經方治病的效果是,一劑知,兩劑止。

    不過這里需要和大家解釋一下,經方治病所謂的一劑知,兩劑止,是針對一個獨立癥狀而言的,比如說大便不通,一副吃下去大便通暢了,就不要吃第二副藥了,為什么呢?再吃就該拉肚子了。另外呢,還有一些身體比較健康的人,沒有什么慢性病,有一些突發的癥狀,一般一兩副藥就解決了,也是很正常的。

    因此,一劑知,兩劑止,并不是幾副藥下去您多年的高血壓、糖尿病、風濕病或者心血管病就好了。這是不可能的。因此大家還要記住一句治療慢性病的古訓,叫作: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這才是慢性病治療的客觀規律。

    好了,講到這里,關于中醫經方派的內容就結束了。謝謝大家,我們下次再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男男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中文字幕|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天| 成人爽A毛片免费视频| 黄又色又污又爽又高潮动态图|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福利| 青青草国产线观看| 日本一卡2卡3卡4卡5卡精品视频 | 国产偷窥熟女高潮精品视频|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丰满美女A级毛片|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5G|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自偷自拍视频图片| 欧美丰满熟妇BBB久久久 | 国产男人的天堂在线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国产精成人品日日拍夜夜| 777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麻豆 |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A|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青草|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 欧美极品色午夜在线视频| AV无码中文字幕不卡一二三区| 国产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视频麻豆 | 亚欧美日韩香蕉在线播放视频 | 在线 | 18精品免费1区2|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 | 精品乱码无人区一区二区| 成人啪精品视频网站午夜| 亚洲成av人片无码天堂下载|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