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家狄更斯曾說過:“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都要更具力量。” 人生在世,最終活的就是心情。 越是長大越明白,生活從來就沒有一帆風順,十有八九不如意,開心也是一天,難過也是一天。 不如開開心心每一天。 心態好時,你會發現生活也跟著順暢起來,連空氣都是甜的。 心態不好,滿心都是委屈,滿嘴都是抱怨,整個人陷入無限的負面情緒里不可自拔。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我們常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就已經告知我們生氣不但影響我們的心情還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百害而無一利。 這也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寫照。 林黛玉整日郁郁寡歡,心情低落,長期下來累及五臟六腑,因此年紀輕輕就香消玉損。 情緒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我們的祖先很早就給出了解釋 《黃帝內經》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p> 不管是西醫還是中醫,在疾病診斷上都會告訴你,保持心情愉快有助于疾病的恢復。 法國文學家托馬斯說:“你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把握它的寬度,無法預知生命的外延,卻可以豐富它的內涵;無法把握生命的量,卻可以提升它的質?!?/p> 心情是自己的,把握自己能把握,拓寬生命的寬度,尋求的是一種健康生存的狀態。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黃帝內經》曰:“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p> 生活中凡事看得開,想得痛,保持心情愉悅,有利于機體內氣血的調和暢達,對養生保健和健康長壽大有好處。 有的人每天為生活忙忙碌碌,拼了命的賺錢,最后發現自己掙得錢還不夠治病的。 這個時候反倒是看開了,辭掉工作,賣房賣車環游世界盡情的享受生活,卻發現什么不治之癥都沒有了。 所有當時覺得不可理喻的事情,到最后發現都可以一笑了之。 所以要主動發現和尋找生活的樂趣,學會自我愉悅,自我接納,知足者常樂。 我們應該追求的什么樣的狀態,《黃帝內經》中已經給出了答案,“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p> 你就是自己最好的醫生。 養生最高境界是養心 中醫上講,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 中醫認為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 心態好的人,心里無憂愁,眼睛里有星星,笑意盈盈,紅光滿面。 研究發現,長壽的人普遍心態好。 老媽從小就教導我們知足方能常樂 知足常樂,能幫助我們在這紛紛擾擾的生活中形成一個良好的心態 總能看到生活的希望和美好 《黃帝內經》曰:“正氣內存,邪不可干?!?/p> 遇事斤斤計較,怨天怨地,看到的都是負面的,不好的。 心就會累,氣也會很虛,正氣不足,外面的邪氣就很容易趁虛而入,身體自然就會處于一種不健康的狀態。 西方有諺語:“不煩惱,不生氣,不用血壓計。” 怒傷肝,肝主疏散,人一生氣,造成肝熱,肝的疏散功能失調,會沖犯到脾胃,使得脾胃功能失調,人就會感到沒有胃口,吃不下飯,肚子脹。時間長了,“氣”沒有得到宣泄,形成氣滯,引起胸悶心慌,嚴重的會引發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乳腺增生等疾病。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p> 做人要難得糊涂,遇事不較真,該吃吃,該喝喝,遇事不往心里去。 “有諸內必形于外”,一個人的外在氣質往往反映了一個人的內在狀態。養心一定要有積極的信念,有一顆樂觀、仁愛之心,通過養心,培養自己的愛心、審美之心、自信心,主動發現生活的千姿百態,樂于分享,樂于傾聽。 與其保溫杯里泡枸杞,不如修以養心,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去探索生活更多的樂趣和可能,享受生活的每一種姿態。 廣廈千萬間,夜眠不過七尺;珍饈百味,日食只需三餐。 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心情是自己的,開心最重要。 愿你我都修煉出一個平和、從容、穩定、強大的內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