礬石丸 【原文】 礬石三分(燒) 杏仁一分 右二味,末之,煉蜜和丸棗核大,內(nèi)藏中,劇者再內(nèi)之。 【作者】 張仲景 【出自】 《金匱》 【金匱】 1、婦人經(jīng)水閉不利,藏堅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礬石丸主之。 【用法】 1、礬石3錢,杏仁就用1錢,做成“蜜丸棗核大,放到陰道里面; 2、平常用的時候你不能把這個藥直接放進(jìn)去,很燙,會燒壞里面的皮膚。一般來說都是放到棉布袋里面放進(jìn)去,效果非常的好,非常的快。 【組成】 礬石 杏仁 【時機(jī)】 1、月經(jīng)停住了或者滴滴答答,帶下嚴(yán)重; 2、排很多白物出來,好象白帶一樣很厚的。 【名家論述】 1、礬石丸《金匱筆記》(倪海廈) 這段講的就是治療白帶的外用藥。女人白帶有時會嚴(yán)重到好像吐痰一樣出來很多,此時就要用礬石丸。礬石就是白礬,比例是三比一,把白礬打成粉以后放在鍋子里燒,水分跑掉就變成黃色的粉末,從鍋子里面將之刮下,刮下來以后用三錢比一錢的比例跟杏仁混合在一起,再加一點蜜和成丸,作成像粉筆這樣條狀,拿取都方便,然后塞在陰部里面去,不可內(nèi)服。塞完以后如果還有白帶,再塞第二劑。記得作成蜜灸丸以后要先烘干,不要黏黏的放進(jìn)去,就會散掉。此丸去濕力量很強(qiáng)。 礬石丸方:例假停了或滴滴答答,子宮有干血排出白物來,寒濕,打粉制成丸劑,放入陰道里,最好用棉布袋放進(jìn)去。礬石3錢 杏仁1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