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環酸(TXA)為常用的抗纖溶藥物,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賴氨酸衍生物,其與纖溶酶原的賴氨酸結合位點有高親和性,可封閉纖維蛋白結合的能力,阻止纖溶酶原的激活,致纖溶活性降低,保護纖維蛋白不被降解,進而發揮止血作用。研究表明,骨科手術圍手術期總失血量中隱性失血占到70%以上,其主要原因在于手術創傷及止血帶應用導致的纖溶亢進。 目前,大量研究均已證實TXA可有效減少骨科髖、膝關節置換術(THA/TKA)圍手術期的失血量并降低輸血率,且不增加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VTE)的發生風險,同時靜脈、局部及口服應用TXA均能減少全膝關節置換術(TKA)圍手術期失血量,TXA在THA和TKA圍術期靜脈滴注聯合局部應用比單純靜脈滴注或局部應用能更有效減少出血及降低輸血率。那么,骨科手術圍手術期如何使用氨甲環酸(TXA)呢? 一.氨甲環酸在骨科手術圍手術期的使用 如關節外科、脊柱外科及創傷骨科,氨甲環酸(TXA)可減少傷口內出血,減少傷口周圍瘀斑,抑制炎癥反應,及促進傷口愈合。 (注:點擊圖片放大查看) 二.氨甲環酸序貫抗凝血藥物的使用 氨甲環酸(TXA)的止血效果與其應用劑量和應用次數有關,但隨劑量或次數的增加,靜脈血栓栓塞癥(VTE)的發生風險也可能增大。圍術期應用抗纖溶藥物TXA后序貫應用抗凝血藥物,既能減少出血,又不增加VTE發生風險,但也需注意抗凝血藥物應用持續時間越長,發生出血的風險也增大,出現凝血功能異常或出血事件時,應評估出血與血栓的風險,及時調劑量或停用。 (注:點擊圖片放大查看) 此外,《中國髖、膝關節置換術圍術期抗纖溶藥序貫抗凝血藥應用方案的專家共識》(2015年)中指出,為達到抗纖溶藥物和抗凝血藥物的平衡,應在髖、膝關節置換術圍術期應用氨甲環酸6h后根據引流量的變化,選擇抗凝血藥物應用時間。大部分患者術后6-12h內傷口出血趨于停止,如引流管無明顯出血或引流管血清已分離則表明傷口出血趨于停止,應在12h內應用抗凝血藥物;若個別患者術后12h仍有明顯出血,可延后應用抗凝血藥物。髖、膝關節置換術后抗凝血藥物預防持續時間應根據《中國骨科大手術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指南》,推薦預防時間最短為10d,可延長至11-35d。 三.氨甲環酸使用的注意事項 氨甲環酸(TXA)大量靜脈應用時需檢測纖溶指標如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TXA可引起圍術期癲癇,與大劑量使用有關,其可增加術后癲癇的發生率,機制可能與甘氨酸或GABA受體抑制有關,但并無長期后遺癥,也不會致腦結構性改變。其他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皮膚過敏、視覺變化等。 參考文獻: 1中國骨科手術加速康復圍手術期氨甲環酸與抗凝血藥應用的專家共識[J].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2019,12(2):81-86 2中國髖、膝關節置換術圍術期抗纖溶藥序貫抗凝血藥應用方案的專家共識[J].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2015,8(4):281-282 3中國髖、膝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圍術期管理策略專家共識[J].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2016,9(1):1-6 4中國骨科手術圍手術期貧血診療指南[J].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2019,12(11):833-838 5中國老年患者膝關節手術圍手術期麻醉管理指導意見(2020版)[J].中華醫學雜志,2020,100(45):3565-3572 6心血管外科手術圍術期血液管理-抗纖溶治療指南(2016版)[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6,32(11):1137-1138 聲明:本文為原創內容,作者punoka,僅用于學習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