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教學是高質量完成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環節,高職院校應改革現有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更好的服務于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科學體系。同時應該兼顧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考慮就業質量的提升,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可持續性發展”的需求。 一、建設實踐教學基地 通過新建和優化整合校內實訓基地,完善校內實驗條件,在原有合作企業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與國內外知名企業深入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實訓基地實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建成融“課程訓練項目、學期綜合項目、學生創新項目、技能大賽項目”及“職業技能培訓、技能鑒定、技術服務和應用性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實習基地和社會服務平臺,形成開放合作、共享互補的實訓體系。 二、實踐教學內容引入企業項目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應主動聘請企業專家和技術能手參與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在實踐教學中融入企業真實案例,結合企業崗位需求創建實踐項目和設置教學標準,讓企業崗位項目與綜合實踐項目實現對接,使實踐教學全過程圍繞企業實際崗位需求進行,更好地鍛煉高職學生的技術技能,使之與企業崗位需要的能力相匹配。加強實踐教學軟硬件資源的建設,實現校企實踐教學資源共享,組成一個集實習、實訓、實戰的綜合實踐訓練平臺,形成全員參與教育的氛圍,讓更多學生融入行業和社會,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也為行業注入新鮮血液,而通過參與行業企業的生產活動也為學生的創新思維的養成和行業服務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引入企業文化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過程往往更關注專業技能的提升,忽略了職業素養的養成,導致人才培養過程的不協調現象出現。高職實踐教學過程應該貫徹“專業健身,文化鑄魂”的思想。職業素養重在培養學生服從企業管理履職崗位的能力,達到企業崗位標準滿足崗位需求,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素質。通過把企業管理文化引入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中融合知名企業管理理念,應用先進的SDCA管理模式,創建標準、執行、檢查、總結管理循環的“四維一體”現代管理體系,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其中SDCA指“標準化、執行、檢查、總結(調整)”,該循環管理模式在企業中使用廣泛,將其引入高職實踐教學管理,增強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質量意識,從而使實踐教學過程融合了企業文化的氛圍,潛移默化地使學生接受企業管理方式,真正達到育人的目的。 四、引入企業崗位考核評價標準 高職實踐教學強調利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旨在提升技術技能,同時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激發出創新思維,鼓勵多元主體參與考核。實踐教學效果如何能讓學生、企業和家長等各方評價主體滿意,制定科學的實踐教學評價標準是首要問題,以畢業生就業崗位所需職業技能要求和崗位考核標準為依據對實踐教學進行考核評價是有效途徑之一。 ①實踐教學評價對接企業崗位職業技能的考核評價標準。通過調研走訪合作企業以及畢業生在崗企業,確定專業學生在不同企業中所從事的工作崗位。總結分析企業各類崗位的上崗條件,從事該崗位應具備的核心能力,結合企業崗位核心能力確定高職實踐教學目標,并依據企業崗位考核標準逐條制定實踐教學考核標準,實現高職實踐教學評價與企業崗位評價標準的無縫對接。 ②實踐教學評價對接企業工作崗位職業素質的評價標準。通過對各類企業做人才需求調研,發現企業普遍認為員工的職業素養非常重要,有的甚至認為職業素養比職業技能更重要。所以,結合高職實踐教學的實際,將企業崗位對職業素質的需求作為對高職實踐教學職業素質的評價依據。高職實踐教學評價融入企業崗位職業素質考核標準使高職畢業生更具就業競爭力。根據調研結果形成高職實踐教學職業素質評價指標與企業崗位職業素質評價指標的對應關系,如表1所示。 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考核標準對接企業崗位標準是一個長期的改革探索過程,需要軟硬件相互匹配,協調發展。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應充分考慮企業的因素,在實踐教學標準中引入企業崗位能力標準,同時兼顧職業資格鑒定的要求,對實踐教學內容及形式進行改革,讓實踐教學內容對接企業崗位實際需求。校企共同參與實踐教材的編寫,引入企業生產中的真實案例,使實踐教材更具職業特色。實踐場所建設參照企業生產標準,采購生產型設備,按照企業生產標準布置實踐場所,將企業文化要素融入實踐場所和實踐訓練全過程,更好地發揮實踐場所的作用,使學生實踐訓練對接企業崗位的職業特色。通過進企業鍛煉等途徑,建設一支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努力熟悉生產工藝流程及企業崗位能力需求,鍛煉生產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以及生產管理的能力。高職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離不開科學的考核方法,對接企業崗位考核標準是必由之路。實踐課程應引入企業職業崗位的考核標準,通過分類細化,制定實踐教學考核量化表,量化過程考核在促進高職學生技術技能積累的同時使高職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職業素養,最終使學生具備崗位核心技術技能和崗位職業素養。(節選自《職業技術》2021年第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