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永樂八年(1410年),江西籍大明第一才子解縉因“無人臣禮”罪下詔獄。而此時,他并不在京城,而是在前往廣東的路上,一路上他看到家鄉贛江兩岸旱情嚴重,還上疏請鑿贛江通南北,引水灌田。 江西籍大明第一才子解縉 這是他關于開鑿贛粵古運河的構想,也是史記記載最早關于贛粵運河的構想。而這一構想始終未實現。隨后他入獄,幾年后去世。 孫中山《建國方略》,圖源網絡 五百年后,國父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對此亦有提及,可上世紀30年代,民國政府一度籌劃此事,但最終未能實現。 贛粵運河,圖源網絡 六百多年后,這一工程終于納入規劃,也即將上線。據說比京杭大運河還要長,比三峽的投資額還高,對于江西的經濟也能夠起著重要的作用。 那這到底是一條什么樣的運河?為何規劃一出,引起了如此大的熱議?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這條被譽為世紀工程的大運河! 浙贛粵大運河,世紀水運工程贛粵大運河 近期,“振興贛鄱千年黃金水道,建設世紀水運工程浙贛粵運河,發揮南北水運大通道優勢”已被列入江西省《關于推進交通強省建設的意見》的主要任務。 據了解,浙贛粵大運河由贛粵運河、浙贛運河組成,全長約1988公里,在江西境內1168公里,約占60%。 其中贛粵運河水道將連接贛江與珠江的支流北江,規劃全長約1228公里,其中江西省境內全長758公里,該工程現有規劃投資額約1500億元,建成后將成為我國南北水運大通道的一部分。 贛粵運河示意圖 贛粵大運河主要以鄱陽湖水系為依托,然后連通長江和珠江兩大黃金水上航道。 贛粵運河 ![]() 湞江,圖源網絡 這就需要通過贛江支流貢水和桃江,連通珠江水系北江的支流湞江(與贛江源頭相距僅僅9公里),然后在兩者的分水嶺地區修建人工運河,以實現兩大流域的連通。 ![]() 貢水,圖源網絡 ![]() 桃江,圖源網絡 一旦連接成功,作為我國兩大經濟核心的長三角與珠三角,也就有水道連接了。 那么,長江和珠江流域之間的水上貿易,也無需經長江入海口繞行浙江和福建沿海,而是直接通過運河就可以實現南北匯通,距離上可縮短一千多公里。 相應地,江西也能因此誕生大型的港口樞紐城市,促進河道沿岸的經濟發展。 這樣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讓“冷落”多年的江西受益。尤其是近些年來,“環江西萬億俱樂部”快速發展,江西省的存在感一直不強,大運河也寄托了千萬江西人對于本省經濟騰飛的期盼。 ![]() 江西水系 似乎江西的發展自古就離不開水,尤其是古代江西的輝煌就造就于“水”。 ![]() 江西鄱陽湖水系 在歷史上,源遠流長的長江、鄱陽湖、贛江,造就了江西水運大省的輝煌,也構成了中國千年南北走向的贛鄱黃金水道。 ![]() 贛江,圖源網絡 外省人通過贛江來到江西,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生產資料和中原地區先進的文明成果,對于促進江西經濟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 贛江 同時,一大批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江西才子,沿著贛江走出江西,為繁榮華夏文明的進程作出了巨大貢獻。一直到明末晚清,海運、鐵路、航空等交通的興起,才開始日益衰落。 利好的大運河,為何引起諸多爭議?![]() 長江九江段 這個比肩京杭大運河的浙贛粵運河,可以改變內河水運新格局,高效連通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經濟板塊,是有利于江西經濟發展的。 可為什么還存在諸多爭議?是眼紅見不得江西發展,還是僅憑一己之見? 當然都不是,運河是好,但有些弊端可能的確存在,這讓許多人抱有不看好的態度。這其中主要涉及到生態環境、水資源以及自身經濟條件等方面。 ![]() 贛江 譬如:有人談到在枯水期時鄱陽湖對沿岸的農業灌溉非常重要,而修建大運河后,要優先保障運河的水量,沿途會修建堤壩等攔水設施,這樣就會導致沿岸的農業取水相對困難,對農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還有人談到在當代社會,水上運輸更多是依靠海洋。遠洋船只噸位大,運輸量比較高,相比之下內陸運河的運輸量就比較低。再加上水運速度慢,不能很好地保障運輸實效。 同時也有專家從經濟方面出發,談到江西整體經濟不能與江浙地區的經濟相媲美,“模仿”京杭大運河打造贛粵運河,自身經濟不具備支撐起這么大的運能,也不能起到輻射作用。 ![]() 鄱陽湖 ![]() 鄱陽湖 還有人從生態環境出發的,認為開通運河會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水源外流,破壞以鄱陽湖為主的生態圈等等。 ![]() 鄱陽湖 還有很多觀點,就不一一列舉,您也可以在評論區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不管怎么樣,有好處自然也會存在弊端,亟待發展的江西,如果能夠在大運河上獲得一定程度上的改變,運河就有它存在的道理。 當然,江西的發展也不只單單依靠一條運河,更涉及到多方面的提升。它包括自身建設、脫貧攻堅、贛深高鐵的開通等等。 ![]() 贛深高鐵 ![]() 江西高鐵 其實,江西的發展一直都在路上。幾年前盛傳的“環江西高鐵網”以及無中生有的“環江西5G”也早已成為過去,今日的江西已經是高鐵強省之一,5G發展也不落后于鄰省...... ![]() 南昌 但“環”的烙印依然留在江西身上,不管是唱衰也罷,叫好也罷,我相信江西的騰飛定會指日可待,那些“環”總有一天會變為“江西光環”。 ![]() 鄱陽湖候鳥 江西的發展少不了幾千萬江西老表們的共同努力與見證,江西,我的家鄉,希望你“要悄悄努力,總有一天,驚艷所有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