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前面從頭部講到胸腹部,現在開始講下肢,足陽明胃經的腿腳上的第一個穴位就是髀關,在找髀關穴的時候,先找伏兔穴。在過去找伏兔穴的時候是跪著,跪著的時候有肌肉會隆起來,像兔子一樣,所以叫伏兔穴。躺下來,這個穴道就不見了,所以,這樣找穴還是不好找。從膝蓋頭往上六寸,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坐著腳成90度,腕橫紋對準膝蓋頭的上緣,手掌蓋下去,中指所到的位置就是伏兔穴,見下圖: ![]()
伏兔穴往上六寸就髀關穴,伏兔穴有的時候會用得著,髀關穴用的也不多,這些穴位大多是治療抽筋,腳沒有力。伏兔穴相對用得多一點,伏兔穴主要治療膝腿麻痹,酸痛,屈伸不利,下肢不遂;腰痛,寒疝,腹脹腹痛。 這些穴道雖然用得少,但也要知道這些穴道,記得腿上的陽經,從中間分陰陽,內側是陰,外側陽。 從膝蓋頭(鶴頂穴)向上兩寸外開一寸就是梁丘穴,梁丘穴向上一寸就是陰市穴。膝蓋外側摸一下,好象有一個直角形的骨頭,向上一寸,這里有一個經外奇穴叫解穴(見上圖)。 解穴有幾種功能,第一種,下完針以后,有的時候下太淵,經渠,不小心扎到動脈了,豉起來一個小包,如果左手,那就在右側的解穴上下針。還有就是下了針以后,針感痛感很難過,都可以在解穴上下針,痛感馬上就會減輕。 我們身上有兩個解穴,一個在腳上,一個在手上,手上的解穴就是心經的少府穴。 膝蓋冰冷,好像有水在里面,這時就可以在陰市下針,這是近取穴。所謂陰市,陰,水也。市,聚散之地。該穴名意指胃經的地部經水在此匯合。本穴物質為髀關傳來的地部經水,為脾土外滲之水,因本穴處肉之陷,經水在此匯合之狀,所以叫陰市。 陰市穴主治:膝痛,腳氣,鶴膝風,咽喉痛;膝臏腫痛,寒濕走注,歷節風痛,下肢痿痹。陰市穴上下針無所謂補瀉,只是一個穴性而已,稱為市的穴道我們后面還有一個叫風市,風市在膽經上,后面慢慢會學到。 梁丘穴是足陽明胃的郄穴,郄穴一般用在消炎上,有炎證就可以針郄穴,膝蓋頭有炎癥,梁丘上下針,消炎的效果很快。只要是在足陽明胃經上有炎癥,都可以下梁丘穴,例如臉上長青春痘,在承泣,四白,巨髎這些地方長青春痘,在梁丘上下針,效果都很好。 |
|
來自: 火帝養生_WSH > 《倪海廈針灸筆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