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時光總是匆匆溜走,轉(zhuǎn)眼就到了暮春時節(jié),再一轉(zhuǎn)身,我們很快就會遇見初夏。 暮春時節(jié),雨水漸多,滴滴答答的小雨使人難免顯得煩躁,雨水又潮濕,暖胃驅(qū)寒就顯得特別重要啦。 都說生姜驅(qū)寒,從中醫(yī)角度來說姜可是一味良方,能驅(qū)寒、健胃、抗菌、抗衰老……功效頗多多。 老話說:晨起吃姜,如喝參湯。“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yī)生開藥方”。姜辛溫,能加快血液流動,有提神的功效。姜辣素還能刺激舌頭的味覺神經(jīng)和胃黏膜上的感受器,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幫助增進食欲、促消化。 暮春時節(jié),臨近初夏,隨著雨水的增加,天氣也越來越熱,吃姜已是正當時。 生姜辛辣,很多人都不喜歡它的味道,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其他的加工手法讓姜變得好吃一些,比如做成“姜米茶”。 姜米茶是由姜和大米炒制而成的,香氣濃郁,味道微甜。生姜去寒,將生姜和大米一起做成姜米茶,可以去除體內(nèi)的寒濕之氣,同時可以暖宮溫胃。 古人曾有吃炒熟的生姜代謝熱量的說法,而大米在炒制的過程中,米中的淀粉全部被破壞分解,從而形成一種叫做活性炭的物質(zhì),而活性炭會帶走腸胃中多余的油脂,因此姜米茶還有刮油減脂消食的作用。 這么神奇的“姜米茶”,做法非常簡單,大米和姜都是家中常備食材,成本又低,真正做到純天然無添加,適合全家人喝。 大米、老姜 大米清洗干凈瀝干水分。 平底鍋開小火,先將大米入鍋中翻炒,慢慢炒出水分。 剛剛開始炒的時候水分很多,阻力很大。 炒的過程中可以看到米微微冒煙,當然拍照拍不出來。 慢慢的會感覺到越炒越順,大米也慢慢變色。 炒至大米微黃關(guān)火盛出晾涼待用,大概需要20分鐘。 盡量把米攤開晾涼,以免再次堆積產(chǎn)生水汽。 老姜用刷子刷干凈瀝干水分切成大小均勻的姜絲。 除了用老姜還可以用小黃姜。 姜絲入鍋中翻炒,炒至水分慢慢蒸發(fā)變少,姜絲微微干煸,大概要30分鐘。 將大米重新倒入鍋中和姜絲一起翻炒。 慢慢的大米和姜絲混合,二者的氣味也相互融合。 隨著時間增加,越炒越順,大米和姜絲變得越來越干。 炒至大米金香焦黃,姜絲完全縮水變干。 關(guān)火,利用鍋的余溫繼續(xù)翻炒至鍋完全冷卻,大概40分鐘。 將炒好的姜米攤開晾涼,以免堆積產(chǎn)生潮氣。 將晾涼的姜米茶放進可密封的罐子里密封保存。 姜米茶做好啦。 高品質(zhì)的姜米茶清澈明亮,鮮醇爽口,清香溢人,與一款好的春茶不分上下。 炒姜米茶時切記全程一定要小火,大火炒容易外面糊了,里面還是生的。 沖泡的時候一定要用沸水,水不夠燙姜米茶會變成湯糊糊。 炒好的姜米茶一定徹底放涼之后再放入密封罐,否則會變軟。 老姜辛辣,姜米茶只有姜香沒有辣味,適合怕吃姜味又想養(yǎng)生的吃貨朋友們。 除了用老姜,還可以加入陳皮、玫瑰、桂花、春茶,根據(jù)喜好添加炒出不同口味的姜米茶,實在受不了姜味也可以炒完以后取出姜絲留下炒米。 想要減脂的朋友們不妨試試看,解渴又飽腹哦。 怕上火的不要多喝,一周喝兩至三次即可。 濃郁大米清香和淡淡的姜味,讓人神清氣爽。 潮濕的雨季,泡一杯姜米茶,去去寒氣。 早起泡一杯姜米茶,驅(qū)寒暖胃,促進血液循環(huán),給你一天的能量。 快來試試吧~ 圖文:呵呵筍 音樂:周筆暢 - 誰動了我的琴弦 簡單又幸福 一個吃貨的小世界 溫暖你的心 感動你的胃 (^-^)V 喜歡筍筍的菜,記得給筍筍點贊或留言哦。 點擊關(guān)注,筍筍在這里期待你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