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在中國古代建筑中,所占據(jù)的位置十分重要。如果深挖明堂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古代帝王修建的重要建筑。 一般情況下明堂主要用來祭祀祖先,也可以當做發(fā)布政令、朝會諸侯的重要場所。當然,也可以當做秋季大享祭天的重要建筑。 古人認為明堂是一個非常神圣的地方,具有“上通天象,下通萬物”的作用。俗語“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老祖宗想告訴我們什么? 一、“搞名堂”的來歷明堂除了是一個重要建筑物之外,也是風水學(xué)中的一個忌諱,古人認為如果名堂修建不好,那么就會對家庭乃至子孫后代造成不利的影響。 據(jù)說漢武帝時期“東封泰山”時,曾在泰山設(shè)明堂,后來又在女姑山設(shè)明堂。由于當時并沒有明堂的建造圖紙,所以一時間難壞了大臣們,后來大臣們由于各抒己見,所以曾出現(xiàn)過長時間的爭論,不過到最后也沒爭出個子午卯酉來。 老百姓后來知道這件事情之后,都認為這些大臣不務(wù)正業(yè),于是就有了“搞名堂”這個詞。 二、明堂如播米既然知道了明堂是什么,那么什么又是“播米”呢?正常情況下“播米”,都是指代農(nóng)民在廣闊的土地上播種莊稼。 簡而言之就是在播種時,一般都會摻一把米,因為這樣可以節(jié)省稻種。另外一個作用就是避免谷子太密。 如果播米的地方很小,那么就會導(dǎo)致密度過大,進而影響莊稼生長,到了秋季就很難收獲糧食。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國家的明堂,如果和田間地頭的播米場一樣,這個國家恐怕就會亂成一鍋粥。 明堂作為皇帝和臣子商議國家大事的地方,如果像播米的時候一樣亂糟糟的,又怎么可能討論出結(jié)果呢? 政令不明又怎能治理好國家呢?如果一個國家的中樞機構(gòu)都出現(xiàn)了問題,那么老百姓肯定就遭殃了。 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古代皇帝在建造明堂時,都會以寬大、明亮為主,這樣不僅符合皇帝的身份,也更加方便皇帝和群臣商議國家大事。而一個擁有大氣磅礴的明堂的王朝,也勢必會吸引天下英才紛紛到來,這樣才會讓國運興隆。 相反,如果明堂如播米的地方,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人才們一看這樣的地方,就根本不會為皇帝效力,這個國家也就離滅亡不遠了。 三、子孫窮到底無論古今房屋面積大小,都能夠看出一個人家的窮富,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明堂一定要足夠大,并且還要有氣派。 而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為了方便居住和彰顯實力,也會在蓋房子的時候建造一個明堂,雖然無法和皇家明堂相提并論,但也非常有氣派。 即使在現(xiàn)代社會中,一些偏遠的農(nóng)村地區(qū),也有很多老式建筑。這種房子最大的特色就是,一進門就能看到一個寬大的明堂。在農(nóng)村地區(qū)明堂的作用,就是用來擺放祖先牌位的地方,也是家族祭祀祖先的場所。 按照農(nóng)村的說法,一個家庭的明堂太小,不僅是對祖先的大不敬,而且也說明這個家庭不夠闊氣,這樣的家庭就很難出貴人,久而久之就會越過越窮,也就有子孫窮到底的說法了。雖然這種說法讓人心里不舒服,可事實如此誰也無法反駁。 現(xiàn)在很多人都住上了樓房,雖然已經(jīng)沒有明堂的概念了,但是人們在選擇樓房的時候,也愿意住在面積比較大,并且采光性比較好的樓層,光線充足對家人的身體好,而通風良好則可以有效去除房間內(nèi)的異味。 當然,樓房面積大小和個人的財力有關(guān)系,如果比較富裕可以買別墅,普通家庭則可以買一個一百多平米的房子,這樣也比較適合三世同堂的居住環(huán)境。 可見要想子孫世代不窮,祖輩和父輩就要多努力,否則自己都過窮苦日子,又怎么能指望子孫富有呢? 結(jié)語古人的智慧十分深奧,所以很多文化層次比較低的人,根本無法體會到其中的深意。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家庭,從明堂的大小、格局的好壞,就可以窺探出這個國家或者家庭的實力。 如果一個正處于春秋鼎盛時期的王朝,明堂一定會又大又寬闊,并且雕梁畫棟、秦磚漢瓦一應(yīng)俱全,反之一個走向衰落的朝代,又怎么可能花太多心思去建造明堂呢?聯(lián)系到一個家庭也是同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