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醫(yī)生】 安逸此時也一本正經的說:“你的脈象沉遲而弦緊,多為肝郁、寒凝又主痛癥,所以你要注意痛經的問題,平時都知道不要吃寒涼的食物,多吃些熱性的食物,特別是月經來之前更要注意。痛經的食療方法很多,總的原則以溫補通經為主,紅糖、生姜、大棗都是非常方便的食材,可以單用,也可以復方應用。活血藥以當歸最有效,月經前一周內應用為宜,這是我個人經驗。 平時喝點姜茶或者用紅糖煮姜湯,還可以用紅酒燉蘋果。也有把山楂、向日葵籽烤焦后磨成粉末,加紅糖沖服。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也能減輕痛經的程度。平時還要注意自己的情緒,減少工作壓力。總之,這方面的偏方驗方太多了,不管用什么辦法,要堅持才能徹底改變你肝郁寒涼的體質,你才能完全好轉。” 【疾病介紹】 痛經為最常見的婦科癥狀之一,是指行經前后或月經期出現下腹部疼痛、墜脹,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適,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者。痛經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類,原發(fā)性痛經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繼發(fā)性痛經指由盆腔器質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經。 【診斷】 1.癥狀 (1)原發(fā)性痛經在青春期多見,常在初潮后1~2年內發(fā)病。伴隨月經周期規(guī)律性發(fā)作的以小腹疼痛為主要癥狀。繼發(fā)性痛經癥狀同原發(fā)性痛經,由于內膜異位引起的繼發(fā)性痛經常常進行性加重。 (2)疼痛多自月經來潮后開始,最早出現在經前12小時,以行經第1日疼痛最劇烈,持續(xù)2~3日后緩解。疼痛常呈痙攣性。一般不伴有腹肌緊張或反跳痛。 (3)可伴有惡心、嘔吐、腹瀉、頭暈、乏力等癥狀,嚴重時面色發(fā)白、出冷汗。 (4)婦科檢查無異常發(fā)現。 2.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guī)檢查:觀察白細胞數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判斷是否有感染存在。 (2)腫瘤標志物:懷疑有子宮內膜異位癥或子宮腺肌病時,醫(yī)生常規(guī)建議查血清CA125。 3.影像學檢查 (1)超聲檢查:醫(yī)生一般會建議患者做超聲檢查,用于了解子宮及雙附件的情況。 (2)盆腔靜脈造影:有助于診斷盆腔靜脈淤血綜合征。 (3)子宮輸卵管造影:可以幫助診斷先天性子宮畸形如單角、中隔子宮等,判斷有無宮頸管狹窄。 4.其他檢查 (1)腹腔鏡檢查:不僅能確定盆腔炎的病變部位與程度,還能確診子宮內膜異位癥或取活檢,同時可鑒別盆腔腫塊,如炎性包塊、子宮肌瘤等。 (2)宮腔鏡檢查:可幫助診斷黏膜下肌瘤、宮內節(jié)育器嵌頓及內膜炎癥等。 【治療】 痛經在女性中是常見的癥狀,未婚前痛經待年長后特別是婚后生育過后,痛經自然會消失,可不必治療。個別情況除外。但是痛經的疼痛時間長達3天者,影響生活應當予以治療。原發(fā)性痛經的治療,主要是對癥治療,以止痛,鎮(zhèn)靜為主。 1.一般治療 (1)重視心理治療,消除緊張和顧慮。 (2)足夠的休息和睡眠,規(guī)律而適度的鍛煉,戒煙。 (3)疼痛不能忍受時輔以藥物治療。 2.藥物治療 (1)對于無生育要求的子宮腺肌癥引起的痛經,曼月樂環(huán)為首選。 (2)口服避孕藥:適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經婦女,有效率達90%以上。 (3)非處方藥:對乙酰氨基酚、對乙酰氨基酚加帕馬溴、乙烯水楊酸(阿司匹林)。 【體會心得】 1、中醫(yī)辨證治療 (1)氣滯血瘀證 癥狀:經前或經期下腹脹痛,拒按,經量少,色紫暗有塊,塊下痛減,伴胸脅、乳房作脹;舌質暗或邊有瘀點,脈弦或弦滑。 治法:理氣行滯,逐瘀止痛。 方藥:膈下逐瘀湯加減。當歸 赤芍 川芎 桃仁 枳殼 延胡索 五靈脂 丹皮 香附 烏藥 紅花 甘草。 (2)寒濕凝滯證 癥狀: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拒按,經量少,色暗有塊,畏寒身痛,惡心嘔吐;舌淡暗,苔白膩,脈沉緊。 治法:溫經祛寒,活血止痛。 方藥:少腹逐瘀湯加減。小茴香 干姜 沒藥 當歸 川芎 官桂 赤芍 延胡索 蒲黃 五靈脂 蒼術 茯苓 (3)濕熱瘀阻證 癥狀: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或疼痛,灼熱感,或痛連腰骶,或平時小腹疼痛,經前加劇,經血量多或經期延長,色暗紅,質稠或夾較多黏液;帶下量多,色黃質黏有臭味,或伴低熱起伏,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除濕,化瘀止痛。 方藥:清熱調血湯加減。丹皮 黃連 生地 白芍 當歸 川芎 紅花 桃仁 延胡索 莪術 香附。 (4)氣血虛弱證 癥狀:經期或經凈后小腹隱隱作痛,喜揉喜按,月經量少,色淡,質薄,神疲乏力,面色萎黃,或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脈細弱。 治法:益氣補血,活血止痛。 方藥:八珍益母湯加減。當歸 白芍 川芎 熟地 黨參 茯苓 白術 甘草 益母草。 (5)肝腎虧虛證 癥狀:經后小腹隱痛,經來色淡,量少,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舌質淡紅,脈沉細。 治法:滋腎養(yǎng)肝。 方藥:調肝湯加減。 白芍 山萸肉 巴戟甘草山藥 阿膠 當歸。 2、中醫(yī)食療 (1)川芎調經茶:川芎3克,茶葉6克。上2味,加水400毫升,煎湯200毫升即可。每日l劑頻飲。 (2)二花調經茶:玫瑰花9克,月季花9克(鮮品均用18克),紅茶3克。上3味共制粗末,用沸水沖泡10分鐘代茶。每日1劑,不拘時溫服。 (3)姜棗紅糖茶:干姜、大棗、紅糖各30克。將大棗去核洗凈,干姜洗凈切片,加紅糖同煎,取汁去渣,代茶。每日1劑,代茶溫服。 (4)桂枝楂糖茶:桂枝5克,山楂肉15克,紅糖30克。將桂枝、山楂肉放入砂鍋內,加水2碗,用文火煎成1碗,加入紅糖再燒片刻即可。每日l劑,代茶溫服。 (5)桂皮山楂飲:桂皮6克,山楂肉9克,紅糖50克。先將桂皮、山楂分別洗凈,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1小時,加入紅糖調味即可。月經來潮前溫服,每日1劑,連服2~3天。 (6)艾葉雞蛋:艾葉9克,生姜15克,雞蛋2只。將艾葉洗凈后用紗布包好,生姜切成薄片。然后再把雞蛋、生姜、艾葉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用大火煮至蛋熟,取出雞蛋去殼,再放入砂鍋中繼續(xù)煮片刻,去藥袋及姜片即可。飲湯吃蛋,經前7天,每日l劑,連服4~5天。 【我的觀點】 痛經問題,臨床經常遇到,一是要指導患者做好預防,平時保持情緒穩(wěn)定,平時要適當的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注意不要吃太生冷食物,月經前別做太累的工作。二是中醫(yī)食療是預防和治療痛經不錯的選擇。經常痛經的人在平時或月經來之前選擇一種食療的方法會減輕痛經的癥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