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單相當于英文里的“alone”,孤獨是“lonely”。“alone”指獨自一人,是客觀的,“lonely”指內心感受,是主觀的,alone時不一定感覺lonely,感覺lonely時并不一定alone。 成年人大概都經歷過這兩種狀態,所以大多十分理解其中的區別,并心有所感,如許多歌詞、文章里所寫,身在人流卻心感孤獨。 有些人孤單時容易孤獨,有些人卻相反。孤單和孤獨之間的關系并不確定,因人而異,因事而異。 孤獨是一種無人理解,無人支持,無人祝福,甚至是眾人懷疑、反對、鄙視、唾棄、排擠、詛咒的狀態,是精神上的孤單和孤立。 孤獨有時意味著失去許多美好的東西,如友情,愛情,親情,金錢,榮譽,但更多的時候,它沒有失去任何這些,有時甚至被所有這些包圍著。 孤獨可小可大,可短可長,可少可多。當你參加一個聚會,發現聚會中其他人和你不是同類時你可能感到孤獨,這是小的孤獨,短的孤獨;當你有一個理想卻不被任何人支持,實現理想的道路是孤獨的,這是大的孤獨,持續性的孤獨。 無論是哪一種,孤獨都是不被人喜歡的。它如一人在漆黑的甬道,與光明隔絕,如只身于荒涼的孤島,與海岸分離。它是你大聲呼喊卻沒人聽得見,是有人聽見卻沒人聽得懂;它是你大聲呼喊卻發不出聲音,是你想喊卻開不了口。 孤獨被心理學家認為是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一種——“人也許能夠忍受諸如饑餓或壓迫等各種痛苦,但卻很難忍受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一種——那就是全然的孤獨。” 因此,沒有人愿意長期呆在孤獨里。人人都想擺脫孤獨。 有時,擺脫孤獨很容易。比如聚會,你可以起身離開,或者靜待聚會結束。可有時,孤獨卻和生命中一些重要的事情放在了天平的兩端。擺脫孤獨也許意味著放棄你的夢想,你的信仰,你的價值觀,你的底線。 因此,有些人選擇孤獨。 選擇孤獨需要非常大的勇氣。因為人,作為一個社會動物,天生求認同,求歸屬。孤立某人曾是一種懲罰和控制的手段。 選擇孤獨并不是選擇被動地呆在孤獨里,而是選擇堅持更重要的東西,并戰勝和擺脫孤獨。 如何戰勝和擺脫孤獨呢? 孤獨的根源在于一個人相信的和別人相信的不同,一個人追求的和別人追求的不同,而人又希望得到認同,需要歸屬感,二者之間的落差產生了孤獨。 我以為落差的形成有兩個原因。 一是我們往往向外求認同。要戰勝和擺脫孤獨,可以轉向向自己的內心求認同。我認同我所相信的、我所追求的、我所做的,并不需要別人的認同和許可。我不在意與別人不同,也不需要別人欣賞我。我自己欣賞自己就可以帶來足夠的愉悅。我所相信的、所追求的、所做的,只是為了尊重自己的內心,并從中得到樂趣。 是否能做到這點跟你的初心有關。你為了什么在堅持?若開始旅程本就為得到別人的認可,那么當孤獨襲來時,是很難堅持的。 二是我們往往尋找一個熟悉的圈子的認同和歸屬。要戰勝和擺脫孤獨,可以去尋找和你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新圈子。可以從歷史,從書中尋找你的榜樣和伙伴。 盡管孤獨是可怕的,然而,我們卻應該有一定的孤獨。 孤獨是有獨立思想的表現。若一個人從未體會過孤獨,那可能說明這個人從來沒有過自己的思想,總人云亦云,附和他人,這樣的人如此也許就是因為懼怕孤獨,但放棄的是自己的思維,也許因此失去了生活中他本追逐的東西。 經歷孤獨可以幫助我們建立強大的內心。感到孤獨,選擇孤獨并擺脫孤獨的過程可以讓我們學會認同自己,堅定自己的信念,接受自己的與眾不同,也可以學會接受別人的不同,學會拓展新的圈子。 所有偉大的人都是孤獨的。沒有什么人會在簇擁中走上山峰。所以,你孤獨嗎? |
|
來自: 昵稱75286221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