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62) 這一條論述汗后過汗傷營而身疼痛脈沉遲的證治。 本條應與50條合看,50條講太陽傷寒,身疼痛,脈浮緊,用發汗法。如果尺脈遲,不可發汗,因為榮氣不足,血少。 本條是發汗過多,傷了營血,筋脈失養而身疼痛,脈沉遲。兩條都是身疼痛,本條是過汗后身疼痛,脈沉遲;50條是未經發汗身疼痛,尺脈遲。兩條都是營血不足、血少的緣故,其結果是一致的,本條補出用桂枝新加湯治療。對這一治療諸多注家看法不一,有認為身疼痛,脈沉遲,已無表證,是榮血不足,用桂枝湯調和營衛,增加生姜用量以發衛,加大芍藥用量增強斂營,加人參養榮,引藥入營。如劉渡舟教授認為,雖然營血不足,但身疼痛在汗后,邪氣亦未盡,故用桂枝湯調和營衛,加大生姜、芍藥用量增強調和營衛,加人參助正氣,引血歸經。《通俗傷寒論講義》與劉渡舟教授看法一致。太陽傷寒出現身疼痛是常見之癥,往往脈浮緊,屬表實,用發汗法應當身疼痛解除。本條是汗后身疼痛不解除,脈沉遲。憑脈辨證,如脈浮,可以再發汗;而脈沉遲,沉主里,遲主血虛,證明身疼痛不是表證,而是過汗傷榮血,導致筋脈肌肉失養,應當益氣養血、調和營衛,用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這個方子的方名特殊,有個“新加”二字,劉渡舟認為:“所謂新加湯是指仲景在前人所創桂枝湯的基礎上,重用芍藥、生姜又加人參而成。由此可知,《傷寒論》中的一百一十三方絕大多數是張仲景'博采’所得,并非他一人所首創。”而清代程郊倩曰:“曰新加湯者,名沉遲之脈非本來之沉遲,乃汗后新得之沉遲,故汗后亦新加人參而倍姜芍耳。”可見,各注家對“新加”二字認識多樣,字字必究啊! 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方 桂枝(去皮)三兩,芍藥四兩,甘草(炙)二兩,人參三兩,大棗十二枚,生姜四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加芍藥、生姜、人參。 本方以桂枝湯調和營衛,還可解未盡之邪。加芍藥增強斂陰養血,加生姜宣通衛陽。另加人參益氣養津血,補汗后之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