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全文2萬字,根據后臺讀者強烈建議,今天合并一起發出。鑒于案例過于真實和細致,以及能通過公號發表出來,忍痛做了一些刪節。作者筆名:金玉言。這是市縣領導參閱第2216-2219篇文章。) 9大苗頭性問題——縣委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緊急思考(4-1)(so:鄉村振興促進法于6月1日起施行。最近本號請一位常年在第一線工作、干過很多實職崗位的縣委書記,結合他當年在鄉長、鄉鎮書記、宣傳部長、組織部長、縣長、區委書記等工作經歷,就當前的鄉村振興如何落實,談一些接地氣的意見和建議。繼續歡迎各位文尾留言區發表高見,本號將請書記作答和補充。)黨的十九大明確把鄉村振興,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戰略,鄉村振興隨之成為近幾年的熱詞。隨著中央關于鄉村振興的決定出臺和近三年一號文件頒布,鄉村振興逐漸進入實操階段。但是,鄉村振興到底怎么看、怎么干、抓什么、怎么抓,不少“三農”工作者仍然有諸多困惑。我有幸長期在“三農”一線工作,對基層情況有一定了解。在此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個人膚淺的見解,誠望各界人士予以批評指正。長期以來,人們對鄉村的認識,一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當前對于鄉村振興的認識,仍然如此:市縣是鄉村振興的操刀者,一定要對當前鄉村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有一個客觀準確的判斷和把握,做到理性看待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我國鄉村發展史上濃抹重彩的一筆,全面改變了鄉村長期以來貧窮落后的面貌,徹底解決了“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鄉村發展取得顯著成就,邁入新的歷史時期。一是基礎設施全面提升。農民安全飲水問題全部解決,農村供電質量大幅提高,所有鄉鎮、行政村和規模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公路,所有行政村通寬帶網,移動4G信號實現村組全覆蓋,農民全部住進了安全房。二是經濟發展全面提質。農村種養殖業加快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深加工水平逐漸提升,鄉村休閑、旅游、康養、體驗、創意、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產業鏈、價值鏈逐步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日漸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明顯增強,農村生產力全面進步。三是鄉村治理水平全面提高。各級駐村工作隊長駐農村,給農村帶來了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農村各項工作落實的標準更高,政策執行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大幅度提升,基層自治機制更加完善,基層組織的戰斗力和公信力全面提高,群眾工作全方位加強,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更加鞏固,基層治理進入了新境界。二、鄉村發展基礎仍然薄弱,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不容忽視農村道路通達質量不高,特別是山區村組公路彎急路窄,有的僅容一輛車通行。小型和末端水利設施投入不足,剅閘泵站、田間末渠等配套設施不完善,農田排澇灌溉“最后一公里”沒有解決,山區農業“靠天收”的歷史沒有終結。部分高山片區季節性缺水突出,少數地方低電壓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農民生活仍有諸多不便。農產品產地倉儲、初加工、鄉鎮集散中心、縣城冷鏈物流體系、鄉村快遞物流等基礎設施,差距大、欠賬多,難以支撐鄉村更高水平的發展。有些村主導產業不突出、特色不鮮明,產業品類多而散、小而雜。有的地方背離自身優勢,發展產業貪新求洋、頻繁折騰問題仍然存在。農產品加工水平低、層次淺,裝備水平和技術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不高,對產業拉動效益不明顯。市場主體數量不夠、實力不強,市場意識不濃,競爭實力弱,帶動力不強。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市場化、機械化、組織化程度不高,產業化水平低,產業體系缺鏈、斷鏈問題突出。優質教育、醫療資源無法向鄉村匯集,鄉村教育質量不均衡、醫療衛生事業水平低的問題仍然突出。政務服務質量效率與群眾期盼差距較大,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無門問題仍然存在。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E2MDYxMg==&mid=2652056887&idx=1&sn=2654c692ebdd48c77f4c06e6be148048&chksm=bdae8ebc8ad907aa07eb5a38fd7f0c33a1936e6cb4e1107129a970fa2007ae6490063a168cf7&token=1422517351&lang=zh_CN#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