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豐子愷先生在《自然》一文中寫過這樣一段話:“只要是順其自然的天性而動,都是美的姿態的所有者,都可以禮贊。”作為我們中國現代知名的畫家、散文家、教育家,其實豐子愷所追求的都是一種自然的狀態。可自然這兩個詞其實不僅僅只是用來形容美的事物,在許多平凡的事情上,自然二字更顯得彌足珍貴。 01 在中國的農村俗語之中,很多話便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這和社會形態與人們的思想觀念都有很大的關系。而這些話語雖然看起來簡單,卻往往十分地符合現實情況。也許很多人認為自然是一種美,可事實上自然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平凡。而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關于“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這句俗語,很多人不知道這幾句話大概是什么意思,其實要理解起來是十分簡單的。 首先是哥走侄不親這句話,意思就是說當哥哥不在了的時候,侄子就不會像哥哥那樣,對待弟弟十分的親近了。這里的弟弟不是侄子的弟弟,而是哥哥的弟弟。在大哥還活著的時候,因為兄弟兩人是血親的關系,所以哥哥在對待弟弟的時候都是十分包容的。在我們中國古代之中有長兄如父這樣的說法,其實便是要求長兄要像父親一樣照顧自己的弟弟。如果家里面有好吃的,那就拿一點給自己的弟弟。 如果弟弟沒錢了,那就接濟一下自己的弟弟,這便是身為長兄的一種責任。可是當哥哥不在了之后,兩家人之間的關系卻會一下子變得疏遠,弟弟再也沒有辦法得到哥哥的這種照顧,而到了哥哥家里面的時候,自己的侄子也不會像之前一樣親熱了。倘若是更極端一點的家庭,其實當弟弟前去“蹭飯”的時候,甚至還會被嘮叨。可事實上這并不能完全怪責于弟弟身上,因為弟弟早已經習慣了哥哥的照顧,很難在短時間之內改掉這樣的習慣。 02 而因為這種若有若無的隔閡,兩家人的關系最終也就會變得越來越疏遠了。而第二句“姐去門檻斷”,其實說的是如果姐姐不在了的話,姐夫家里的人反而會踏破娘家的門檻。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和我們中國古代人民善良淳樸的本性是分不開的。在中國古代這這樣一句話,叫做“姑表親,世世親”,這里就體現出了姐夫和姐姐的弟弟妹妹們之間的關系親昵。當姐姐還在的時候,作為弟弟妹妹,自然會經常去姐夫家里面“蹭吃蹭喝”。 而姐夫對于這樣的事情其實都是十分歡喜的。對待弟弟妹妹們更像是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根本沒有任何的區別。不僅如此,在民間習俗之中,其實也有關于舅老爺的一種說法。姐姐和弟弟是血親的關系,而姐姐的弟弟到了姐夫家里面做客的時候,其實都是要坐席的。如果姐夫在這個過程之中得罪了舅老爺,那么舅老爺隨時可以掀桌子走人。 而在姐姐去世了之后,蓋棺釘釘也必須由舅老爺親自手執斧柄,釘釘三下才能夠下葬,所以舅老爺也會被人們稱之為是“三太斧”。而在這之后,姐夫一家人便會對姐姐的家人十分的照顧。因為對方的女子嫁入到了自己的家中,為自己家里面做出了許許多多的貢獻,如今便是自己一家人回報對方的時候了。所以即便是姐姐離開了人世,兩家人之間的關系也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03 至于最后一句“兄死叔就嫂”,其實和前兩句并沒有太大的關系,意思就是哥哥死了之后,小叔子是有權力娶自己的嫂子作為自己的妻子的。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就是為了能夠保護自己家庭的財產。 在我們現代人眼里面,這樣的情況自然是十分為人不解的,可是在元朝的時候,這句話不僅僅是個民俗,甚至還引用到了國家法律之中。在明朝初年的時候,還在中國北方被稀里糊涂地運用了幾十年的時間。直到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荒唐的規定才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當中。 結語 其實無論是這上面的任何一個俗語,都并沒有太大的道理,可從這之中我們卻能夠感受到一種普通而平凡的社會現實。如果要真正追究起來的話,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平凡的人,可是平凡之中就不能出現美的姿態嗎?其實這一種人民樸素生活的狀態,才是世間真正的自然風光。 參考資料:《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