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俗語,看似很簡單,但里面卻包含著很多的道理和風俗習慣,讓人仔細咀嚼后,發(fā)現(xiàn)真是這么個理。 比如,“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這幾句,里面就包含著中國人生活中的道理。那這幾句是什么意思呢? “哥走侄不親”的意思哥哥離開了人世,留下了嫂子和侄子們(侄女)相依為命,這種情況,會導致兩家關系越來越淡,最后淡到不如一個近鄰,為什么會這樣呢? 哥哥在的時候,做弟弟的經(jīng)常上門,這是兄弟情深。哥哥走了,弟弟如果再常常上門,會讓有些人認為弟弟對嫂子別有企圖。如果這位弟弟結過婚了,別說外人,就是弟弟的媳婦大多也會阻攔這弟弟常常上嫂子的門。 如果這嫂子沒有改嫁,那弟弟偶爾去照顧一下孤兒寡母,也能說得過去。但,這嫂子一旦改嫁,從此兩家的來往就會少得不得了,因為嫂子和侄子們有了新的生活。 有些父親早逝的孩子,一段時間過后,發(fā)現(xiàn)叔叔來得少了,感情淡了,實際上是中國的文化和風俗習慣導致了如此,并不是叔叔刻意疏遠。 所以說,“哥走侄不親”是很有道理的。 “姐去門檻斷”的意思姐離開了,只留下姐夫和外甥,因為少了“姐姐”這個紐帶,當?shù)艿芑蛎妹玫模ソ惴蚣业臅r間就會變少了,特別是姐夫新娶了老婆之后,弟弟妹妹們上門會更少。 如果這個姐夫,在姐姐去世兩三年后,娶了新人,這還會讓這些弟弟妹妹們尊重;如果這姐夫在老婆去世幾個月后,馬上另娶新娘,這絕對會讓娘家人恨得牙癢癢,一般都會撂下一句話:這有多么的迫不及待啊!看來對姐姐用情不深啊! 總體說來,姐姐離世,如果姐夫一直沒有再娶,那么弟弟妹妹們還會常常去看看,對外甥也會照顧一二,但是,姐夫一旦又成家了,門檻基本上就斷了。 “姐去門檻斷”看起來很殘酷,但理就是這么一個理。不能阻攔人家成立新家,所以避免不了的,會出現(xiàn)“門檻斷”情況。 “兄死叔就嫂”的意思這話更適合用在普通人家里,不適合用在大戶人家或有錢的貴族身上。“兄死叔就嫂”還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這個弟弟必須未成家。 中國大多數(shù)民族,小伙子娶媳婦時,都要花費很大一筆錢,這是一個不小的成本。當哥哥去世后,嫂子和侄子變?yōu)楣聝汗涯福绻┳硬患蓿兆硬灰祝绻蘖耍⒆訋ё吡耍徊糠重敭a(chǎn)帶走了。 如果新嫁之人對孩子好,那還能說過去,如果對孩子不好,甚至改了姓,這是老人們最見不得的。因此,當兄長去世,老人們就會鼓勵弟弟娶了嫂子,這樣可以達到一石三鳥的作用,一是嫂子和孩子有人照顧了,家人都放心了;二是這個弟弟不用再花錢娶新媳婦了;三是財產(chǎn)也不會外流了。 當然,鼓勵弟弟把嫂子娶了,這也得當事人同意,特別是當?shù)艿艿哪茉敢猓駝t對當事人太不公平了。 以上就是“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這幾句的意思。 在實際的生活中,大部分事例是和這些俗語相吻合的,但,也不是完全的絕對,有些人,哥哥或姐姐不在了,依然能和嫂子或姐夫一家處理好關系,一直很親,但這樣的事例是少數(shù),大部分還是和俗語相類似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