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眾所周知,周恩來英俊瀟灑,是著名的美男子,關于他和鄧穎超的愛情、婚姻讓無數人為之向往。 可是關于他的愛情、婚姻故事,很多人就知之不詳了。 周恩來和鄧穎超 實際上,周恩來在選擇和鄧穎超同舟共濟,相濡以沫之前,他先后拒絕了一個富家女和一個大才女。 這是怎么回事呢? 01、少年才子1898年3月5日,周恩來出生在江蘇省淮安府山陽縣(今淮安市)的一個“紹興師爺”之家。 周恩來不滿半歲時,叔父周貽淦病重,由于他和妻子陳氏沒有子女,周恩來的父母周貽能、萬氏夫婦決定把兒子周恩來過繼給他們。 就這樣,周恩來幼年時由守寡的嗣母陳氏撫育,稱陳氏為“娘”,稱生母萬氏為“干媽”。 陳氏出身于書香門第,性格文靜,才學出眾,會書畫,好詩文,有很好的修養,她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在對周恩來的撫養上。 少年周恩來 周恩來4歲時,陳氏就教他識字; 5歲起,陳氏就送他進私塾讀書,并取學名恩來,字翔宇。 1904年,周恩來一家搬到清河縣(今清江市)外祖父家居住,在萬家的家塾繼續讀書。 1905年,周恩來一家又遷入陳家祖居的陳家花園,在家塾中就讀。 此后幾年內,陳氏為了把周恩來培養成棟梁之才,對他要求非常嚴格,給周恩來深厚的文學修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周恩來的才學,在周家子弟中都是佼佼者,家中長輩都很看重他。 當時,周恩來的伯父周貽賡在奉天度支司(相當于現在的財政局)俸餉科升任科員,生活稍稍安定后,便寫信要周恩來到東北去,跟隨自己繼續讀書。 1910年春天,周恩來離開淮安,先后在奉天省銀州(今遼寧鐵嶺市)銀崗書院和奉天第六兩等小學堂(后改名為東關模范學校)丁班學習,課程包括修身、國文、算術、歷史、地理、格致、英文、圖畫、唱歌、體操10門。 在東關模范學校兩年間,周恩來各科成績都名列前茅,深受老師喜愛,他國文教員趙純更是對周圍的同事感慨地道:
1913年春,周貽賡工作發生變動,改任天津長蘆鹽運司榷運科科員。周恩來隨伯父搬到天津,住在河北區元緯路元吉里。 隨即,他進入大澤英文算學補習學校補習功課,準備南開學校的入學考試。 8月中旬,周恩來以優異的成績順利考入南開學校。 8月19日,周恩來到南開學校報到入學,編入己三班(后改為丁二班)。 02、南開才子1904年春,著名教育家嚴修(字范孫,亦稱嚴范孫,1860年4月2日—1929年3月14日)出任直隸學校司督辦。 而后,嚴修與著名教育家張伯苓決定將嚴范孫學館和王益孫學館合并,籌設私立敬業中學堂。 1904年10月,敬業中學正式開學,聘張伯苓為監督(即校長),這就是南開學校的前身。 1907年,敬業中學改名南開中學堂,嚴修擔任校董,張伯苓擔任校長(1919年,兩人正式創辦創辦了南開大學)。 南開學校是當時最好的私立學校, 雖然創辦時間不長,但憑著嚴修的威望,南開學校名氣驚人。 嚴修太牛了,他是光緒九年(1883年)的進士,做過清朝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會典館詳校官、貴州學政、學部侍郎,掌管全國的教育。 這樣的人物辦的學校能差? 南開校父嚴修 當時天津、甚至全國范圍內有頭有臉的人物,沖著嚴修這兩個字,都想各種辦法,要讓孩子念這所中學。 南開學校推新式教育,入學考試時除了要考國學和數學,還要考英語,一切以分數說話,不講人情。 為了讓孩子們進這所學校,有錢的家長們想盡了各種辦法給孩子惡補英語。 而對于家境差的孩子來說,國文和數學還能借到一些書來讀,但英語卻讓他們頭疼得很,畢竟他們是沒錢請外文老師來教的。 周恩來也屬于窮學生行列,但眾所周知他語言天賦驚人,他惡補了一段時間后,他居然真的考上了。 而在南開學校,品行兼優的周恩來不僅是著名的才子,更是學校學生一個風云人物,頗有影響力,出類拔萃的領導力也展露無遺。 入學不久,周恩來就和南開學子們創辦了一個社團——敬業樂群會。 社團名字意思是“敬重學業,聯絡感情”,宗旨是“以智育為主體,而歸宿于道德,聯絡同學之感情”,“辨難析疑,軼出于課程之外,研究各種學識”,“補教科之不及”。 1914年3月14日下午,敬業樂群會成立大會在南開學校大禮堂舉行。 張瑞峰為會長,常策歐為副會長,周恩來為智育部長。 實際上,周恩來是這個學會的靈魂人物和實際主持者,后來擔任副會長,到第三年才擔任會長。 在周恩來的主持下,智育部利用每星期一、三、四、五4天的課余時間開展各種活動。 經常發動會員捐獻書籍,辦起了敬業樂群會圖書館,周恩來曾帶頭一次就捐獻了《大同報》、《立國根本談》、《東方雜志》等16本書刊。 周恩來還經常邀請老師做專題報告和輔導,有時還邀請校外知名人士來會講演、座談,如吳玉章、黃炎培等就曾到校和會員座談。 這些活動大大開闊了會員的眼界,增強了學習興趣,激發了大家奮起救國的革命熱情,確實起了“補教科之不及”的作用。 周恩來除擔任智育部長外,還負責經辦一切會務工作,同時主編社團《敬業》會刊。 該刊內容豐富,文字清新,論理精辟,插圖優美,流行亦廣,影響很大。 周恩來在該刊上曾以“飛飛”、“翔宇”、“恩來”署名發表了大量的時事、評論、小說、詩歌、譯作等。 周恩來逐漸聲名鵲起,是著名的津門才子,周恩來的表現逐漸吸引了一個人的注意力。 03、嚴家求婚這個人就是南開學校的校董嚴修,嚴修和張伯苓將周恩來視為宰相之才,并免除其學雜費。 周恩來由此成為當時南開學校唯一的免費生。 1914年,南開學校舉行全校作文競賽,校董嚴修和校長張伯苓親自出任評委,200多篇參賽作品全部匿名評審。 很快嚴修被一篇名為《誠能動物論》的作品深深吸引了,只見文章寫道:
嚴修一看,就激動地評價道:
于是,這篇文章被評為全校第一! 青年周恩來 而后,嚴修急不可耐地打開密封紙,他喜形于色,失態地叫起來:
眾人一看,才知道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周恩來。 從此,周恩來成了嚴家座上賓,嚴修經常邀請周恩來來家中長聊。 當時很多人不解,以嚴修的地位,至于對一個16歲的學生如此尊崇嗎? 嚴修解釋道:
而后,嚴修更是經過長期觀察,慎重考慮,決定將自己在北京貝滿中學讀書的女兒嚴智安嫁給周恩來,并親自托人向周恩來提親。 嚴修的決定得到了嚴家人一致贊成。 1917年6月5日,嚴修的長子嚴智崇在北京致電嚴修道:
嚴智崇所說的六妹正是當時年僅16歲的嚴智安,父子倆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 這是周恩來第一次正式面對了婚姻大事。 以嚴修的名望和社會地位,能娶他的女兒為妻,這是很多人所求之不得的。 然而,周恩來考慮再三,最終卻很有禮貌地婉辭了這次提親。 他的朋友都很不理解周恩來的決定,周恩來向自己的同班同學張鴻浩解釋了原因:
這就是周恩來第一次婚姻選擇,他拒絕了嚴修的好意。 更奇怪的是,被拒絕的嚴修不僅沒有怪罪周恩來,反而更加器重他。 1917年6月,周恩來在南開學校畢業,9月,赴日本留學。 1919年4月,周恩來離日本回國,準備參加五四運動。 南開大學成立后,嚴范孫特批從日本回國的周恩來免試入學,并在家設宴歡迎周恩來。 當時作陪的有黃郛、范源濂、張伯苓和直隸教育廳廳長等知名人士,足見嚴范孫對周恩來的尊重和器重。 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周恩來成為天津學生運動領袖,領導了天津地區的學生運動,被天津當局逮捕入獄。 周恩來出獄后,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但嚴修親自給當時的中國駐英公使顧維鈞寫信,介紹周恩來去歐洲留學,還動用了他在南開大學設立的“嚴范孫獎學金”資助周恩來。 周恩來去歐洲后,嚴修一直跟他保持書信往來,并在嚴家賬戶上專門開了“周恩來資助專戶”。 后來,周恩來在歐洲入黨的消息傳到國內,不少人苦勸嚴修停止資助,不要給自己找麻煩。嚴修總是淡淡地予以四個字“人各有志”,便不再理會。 足見嚴修對周恩來的器重。 04、拒絕才女就在周恩來回國后,他認識了一個紅顏知己,她的名字叫張若名。 張若名,字硯莊,1902年出生于河北清苑縣,比周恩來小4歲。 張若名出身于一個富裕家庭,祖父是清苑大富豪,父親是清朝官員。 1916年,張若名考入直隸第一女子師范學校,和小她兩歲的鄧穎超是同學。 1919年5月25日,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成立,張若名、郭隆真、鄧穎超擔任委員。 8月下旬,張若名和鄧穎超、周恩來等人去北京參加五四運動。 張若名 9月2日,在返回天津路上,張若名提議周恩來領導的天津學生聯合會和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合并。 這個建議得到了周恩來的支持,不久兩個進步學生團體合并成為了“覺悟社”。 覺悟社共有20人,男女各一半,而且他們還用抽簽的方法決定了自己的代號。 周恩來是5號,取諧音伍豪,鄧穎超是1號,取諧音逸豪,張若名是36號,取諧音衫陸。 覺悟社的這些學生充滿血性,銳氣十足,也有些沖動,他們相約:不戀愛、不結婚,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造中國社會的斗爭中去,避免結婚受拖累或給后人添麻煩。 覺悟社成員 1920年1月29日,天津五千多名學生涌上街頭,在總指揮周恩來的指揮下向直隸公署請愿,學生們推舉周恩來、于方舟、郭隆真、張若名為代表。 結果四人被捕,被關押到7月17日才出獄。 張若名和周恩來在監獄里攜手并肩,斗爭了半年時間。 11月7日,周恩來、張若名、郭隆真和190多名同學,取道上海赴法留學。 這時,周恩來等人逐漸成熟了起來,逐漸放棄了獨身主義,于是他和張若名開始了一段戀情。 張若名成為周恩來的初戀女友。 1921年3月,周恩來在張申府、劉清揚的推薦下,光榮入黨。 而張若名也在1922年6月參加了周恩來、趙世炎旅歐少共組織。 在歐洲留學生看來,張若名長得很漂亮,文采飛揚,和周恩來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后來鄧穎超回憶:
這個女同學指的就是張若名。 鄧穎超后來還對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德說道:
但是,周恩來卻逐漸發現張若名對革命信仰并不堅定,對政治活動并不熱衷,只是留心于求學,革命熱情大為減退。 周恩來覺得張若名不是自己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侶最好人選,于是毅然決然和張若名結束了短暫的戀情。 此后,張若名繼續在里昂大學求學攻讀,成為中國第一位法國女博士。 1930年夏,張若名與著名民族學家、民俗學家、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教授楊堃結婚。 05、志同道合周恩來與張若名結束短暫的戀情后,終于找到了那個與他志同道合的“真命天女”、革命伴侶——鄧穎超。 鄧穎超,河南光山人,1904年出生于廣西南寧,比周恩來小6歲。 周恩來和鄧穎超原本素不相識,但兩人都是在1913年來到天津。 周恩來住在河北區元緯路元吉里,鄧穎超住在河北區四馬路泰來里,兩地相距不遠。 不過兩人當時并沒有什么交集,兩人真正認識是在五四運動。 鄧穎超(左二)與直隸師范同學 在覺悟社,年僅15歲的鄧穎超是年齡最小卻最活躍的女社員,她和周恩來開始有了一些往來。不過由于年齡差距,兩人交往并不多。 鄧穎超回憶道:
周恩來入獄后,鄧穎超積極營救,周恩來去法國前,鄧穎超還給周恩來織了一件毛衣,在衣領內側,鄧穎超還繡了一行小字:
但那時候,周恩來和鄧穎超只是單純的友誼關系,他們各自堅持獨身主義,并沒有考慮兒女私情。 兩人真正確立關系是在周恩來留法期間,周恩來經常和覺悟社成員保持聯系,書信往來,他寫給鄧穎超的信就有250多封。 當周恩來和張若名分手后,周恩來越發覺得鄧穎超才是適合自己的。 周恩來和鄧穎超 1923年,周恩來托回國的李維漢帶了一封信,信中向鄧穎超表白。 1923年春,周恩來給鄧穎超寄了封明信片,明信片寫道:
但是鄧穎超并沒有答應,反而問周恩來:
周恩來回復道:
鄧穎超頗有些感動,于是征詢母親的意見,母親回答說,等周恩來回國后再說。 鄧穎超見母親沒有反對,于是“自作主張”回復道:
周恩來和鄧穎超終于正式確定戀愛關系。 1924年9月,周恩來回國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他工作繁忙,顧不上和鄧穎超見面。 周恩來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照片,太帥了有沒有 1925年8月8日,周恩來和鄧穎超在廣州結婚。 這一天,周恩來很高興,他很罕見地大醉一場! 從此,他們互愛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諒、互信互識,兩人攜手走過了51年時光,克服了無數困難,實現自己的諾言,為中國革命奉獻了一切,奮斗終身! 周恩來和鄧穎超攜手走過51年 結語回顧周恩來的婚姻抉擇,我們足以看出,周恩來選擇革命伴侶,首先看重的就是信仰。 他和鄧穎超的愛情故事,實在太過感人,留下一段人間佳話。 當時光流逝,偉人不再,可他們的精神卻永遠激勵后人前行! |
|
來自: 天行鍵2bq38b9z >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