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公平為前提的競爭才叫機會,否則那就是圈套,就是陷阱。幕后的操控者為獲取個人利益而欺騙了他人,禍害了群體,敗壞了風氣,同時,他們還褻瀆了自己的靈魂。 2.我們總強調個人要去適應社會,可是社會太混雜了,我們在面對社會的低劣與邪惡時,必須拒絕去適應,否則就是對一己的自尊和人格的損傷。有的人與社會保持一定距離,正是因為他們經不起內心良知的叩問。 3.在長時間的獨處后,我渴望融入人群;當再次走進人群后,我更渴望獨處一隅。 4.通過寫作,人可以進入另一個世界。我不知道自己是因為寫作而發現了另一個世界,還是希望進入另一個世界才寫作。 5.我不相信能夠通過卑劣的手段來達到光明的目的,當大腦中閃出運用卑劣手段的念頭時,你就已經遠離了光明。 6.每進入景區,我總是不想離開,只想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刻。到那時,我就靜靜地躺在樹下草間,任鳥獸啄食肉體,最終與大自然相融如一。 7.寫作時,經常會由于找不到表達內心深切感受的合適詞句而憤激狂躁,這總讓我聯想到中國傳統文學理論中的言不盡意。 8.孔子曾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認為即便是自己所欲的事情,如果他人不欲,那也不能濫施于人。 9.有的人生命視野過于狹窄,他們看不到自己的視野之外還有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因為看不到,他們便不相信廣闊空間的存在,還把他人對廣闊空間的探尋看作是沒有意義的事情。 10.如果人類停止征伐、掠奪、殘害,把節省的人力、物力、財力去創造共同的和諧,那時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子?當然,這只是假設,若是真會這樣,那人也就不是人了。 11.《管子》一書中有句名言:“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這句話曾被司馬遷兩次引用于《史記》中。可是,古今中外有無數不知禮節、不知榮辱的事情都是那些倉廩實、衣食足的人干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