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民間流傳著
“春牛首,秋雁棲”的說法
一直以來
牛首山都是南京人民踏青的好去處
2015年,位于牛首山的佛頂宮正式落成
建設耗資40億人民幣
被稱為“中國最奢華的寺廟”


建成之后佛頂宮很快成為了打卡圣地
優雅時尚的建筑外觀
美輪美奐的室內裝潢
造型之奢華 氣派之雄偉 令人咂舌



如此高檔的配置
皆因宮內供奉著
全球唯一的佛頂骨舍利 面對這般奢華的佛頂宮
網友們也是議論紛紛
有人說
建筑與內設震撼人心,物超所值 有人說
太過鋪張、浪費納稅人的錢 有人說 弘揚佛法、打造南京“佛都”品牌
看來這個佛頂宮著實不簡單
趕去打卡之前
快來和小編一起先了解一下它吧~
筑格品牌傳播
耗資40億建造“中國最奢華的寺廟”?全球唯一的佛頂骨舍利竟是“搶”來的?#建筑設計#南京牛首山#寺廟#南京網紅打卡地 視頻號 作者|可達 編輯|Yihan
作為佛頂骨舍利長期供奉之所,牛首山佛頂宮長220米,寬160米,總體高度89.3米,單體建筑面積約13.6萬平米。 大穹頂長度為120米,形如袈裟,懸空覆蓋在小穹頂之上,與牛首東峰呼應,輕盈飄逸,自帶優雅的弧度,象征佛祖無量加持;小穹頂整體猶如佛祖發髻,單個為雙手合十造型,寓意千萬信眾對佛祖供養。二者相互呼應,象征著披著袈裟的佛祖。 小穹頂基座為蓮花寶座造型,整個蓮花寶座共由象征佛陀無量智慧的56座飛天菩提門,以及象征吉祥如意的56根云門如意柱組成,與小穹頂摩尼寶珠上下結合,形成“蓮花托珍寶”的神圣意象。穹頂部分全部用曲面鋁合金打造,最高處距禪景廣場地面約54米,屋頂面積3.36萬平方米,是全球跨度最大、懸挑最寬、單體面積最大的鋁合金單層網殼結構。 “佛頂摩崖”因整個摩崖位于大穹頂袈裟護持之下而得此名,全體共分上下兩層,上層依照北方石窟之形態,取天然巨石雕鑿十三座大小石窟,下層以各種淺深浮雕和經文石刻為主,上下兩層合為一只巨型佛手,莊嚴殊勝。 除了大小穹頂,牛首山上還可以還看“雙塔雙寺”之景色。唐代時,牛首山有東西雙塔遙相呼應 —— 弘覺塔與辟支塔 。但是1958年,西峰的辟支塔由于開采鐵礦被拆除,雙塔不復存在。
(弘覺塔) 新建佛頂宮時,于西峰又建了一座“佛頂塔”。塔高88米,九層四面攢尖式屋頂,盡得唐風古韻,雙塔格局重現。 “雙寺”則是指牛首山的兩座寺廟 —— 弘覺寺,佛頂寺。 雖然網上很多介紹都含糊不清,將兩座寺院混為一談,但從圖片上還是可以看出明顯區別。佛頂寺雖與弘覺寺同根同源,但卻是2012年配合佛頂宮重新修葺的。 弘覺寺色調偏黃,質樸粗糲,飽經風霜;而佛頂寺則大面積采用棕紅色,光鮮亮麗,仿古建筑的痕跡很重。 整個佛頂宮不僅是珍藏佛祖頂骨舍利、接受信眾瞻禮參拜的禮佛場所,還是將舍利文化、世界佛禪文化以各種藝術手法集中呈現的文化展陳場所。 牛首山的整體設計方案可以歸結為“補天闕,藏地宮”。 牛首山因其南北峰形似牛角而得名,但其實它還有一個名字“天闕山”。經過長達21年的開礦,牛首山西峰塌陷,形成了一個直徑200余米、深度60多米的廢棄礦坑,只剩下了東峰。所謂的“補天闕”,就是在修復山體的同時,利用深坑興建佛宮,恢復“牛首雙闕”。 藏地宮則指小穹頂之下的佛頂宮的主體,屬于深坑建筑。為最大限度得保護現有山體體型以及周邊環境,總建筑體量的80%被安置在了牛首山雙峰之間的礦坑中,向佛頂宮首層以下的延伸達到了44m之深。建筑主體由礦坑底部支撐,和周邊山體保持較大間距,并在兩側護坡打下500多根防滑樁,使用長達150公里的錨索固定山體,以確保建筑結構的安全和穩定。 地宮內部空間共九層,地上三層、地下六層,由禪境大觀、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宮三大空間構成。走進小穹頂入口就來到了禪境大觀。它南北長112米,東西寬62米,內部凈高約 38米,呈半球狀。禪境大觀的核心是禪文化,由三個部分組成,佛出生的禪境花園、成道的禪境花園和中間的蓮花劇場,共同表現了佛祖一生的故事。沿著佛陀修行的足跡,讓人們感悟釋迦牟尼成佛的奇跡。 單看上邊的陳設布局十分低調沉穩,意境深遠,不過加上燈光效果后,氛圍就很不一樣了。 從禪境大觀往下三層是舍利大殿,分為千佛殿與萬佛廊。 千佛殿以紅色、黃色和暗金色為主色調,整個千佛殿空間呈穹窿狀,平面為橢圓形。 千佛殿依照華藏世界的五方五佛來布局,以代表金剛界大日如來的舍利圣塔為中心,加之圣塔上的四波羅蜜菩薩、對稱于環廊四周的四方佛、慧門十六尊菩薩、四攝菩薩和八內外供養菩薩,立體呈現了佛教密宗金剛界曼荼羅第四供養會的神圣場景。 千佛殿中心最惹人注目的是供奉佛祖頂骨舍利圣塔。塔高21.8米,造型基于大報恩寺鎏金七寶阿育王塔造型,取象于敦煌莫高窟中的倒立須彌山形中心柱,象征了清凈莊嚴的華藏世界。 千佛殿外圈為萬佛廊,在空間上涵括了地下三層,同樣也是一派金碧輝煌。地下第三層重點表現中國佛教文化,有兩條經文偈語走廊和十六幅絹裱工筆畫。地下第四層展現印度佛教文化,環廊內設有二十諸天,以及七面表現印度佛教教義故事漆畫。進入地下五層,其主題為佛陀本生與舍利文化,包括展示佛教舍利文化多媒體視頻、十幅賢劫十六尊瓷板畫,以及八大靈塔和相關實物展陳。 舍利藏宮位于地下44米處。藏宮的中心區域屬于宗教場所,稱為藏宮大殿,佛頂骨舍利將長期供奉在藏宮大殿內。舍利藏宮以暗色調為主,營造莊重、神秘的氛圍。長廊長66米,根據六波羅密的供養內涵布局,六波羅蜜是菩薩的六種行為,分別為持戒、布施、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佛頂骨舍利一年只有7次可以公開瞻仰,分別是元旦3天,農歷臘月初八佛成道日1天春節7天,農歷二月初八佛出家日1天農歷二月十五佛涅槃日1天,農歷四月初八佛誕日1天,國慶日7天。想要一睹舍利風采的朋友們,不要跑錯了~ 佛頂宮自開工動土以來一直神秘莫測,而建成后恢宏大氣的穹頂與富麗堂皇的裝飾,掀起了不小的輿論風波。更有一種說法稱,宮內供奉的佛頂骨舍利,并非本地出土,而是從別處“搶”來的?? 其實,佛頂真骨舍利發掘于南京大報恩寺的五色琉璃塔地宮之中。 2008年,大報恩寺開啟考古發掘,偶然間發現了一座宋代地宮,這顆舉世無雙的佛頂骨舍利于此出土。 相傳釋迦摩尼火化后,遺骨一分為八供奉在古印度的八個王國。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下令將佛祖舍利收集,并分成84000份,送往世界各地供養。北宋初年,各地流動的僧人將佛頂骨舍利帶到了當時的首都開封。當時的南京是江南一帶的佛教文化中心,于是這枚舍利又流傳到了南京長干寺內。在大報恩寺地下發掘的古跡,正是赫赫有名的長干寺。 有傳言稱,政府希望將南京打造為“世界佛都”,報恩寺與夫子廟老門東太近,財政上又希望創造新的旅游增長點。而牛首山原本就有一個與大報恩寺有淵源的寺廟,這顆舍利子就被請到了牛首山供奉。此外,在唐代牛首山與清涼山、峨眉山并稱佛教三大名山,牛首山也是中國禪宗牛頭宗的發源地。所以,將舍利安放在牛首山,除了優美的自然環境,也是基于其在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為了迎接全球唯一的佛頂骨舍利,南京政府特意修葺佛頂寺、佛頂宮、佛頂塔,三座主建筑,力求凸顯舍利的尊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