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麥芽30克 谷芽30克 雞內金15克 山藥15克 黨參10克 甘草5克 主治 慢性胃炎。臨床凡見內傷或外感而致脾胃健運不及,腑臟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對癥藥應用,單用能增進食欲。此外,大病久病之后胃氣受傷,食納不香者也可靈活隨癥應用。 用法 加清水超過藥面一寸(指一般藥罐)浸泡1小時,然后置火上煎熬,沸后繼沸5分鐘即可,不宜久煎。 加減 (1)如傷風感冒者,加“香蘇飲”合用。 (2)傷風咳嗽者,加“三拗湯”合用。 (3)脘腹脹滿,大便溏薄者,加“平胃散”合用。如此類推,但無論成人、兒童,麥谷芽用量不宜減少。 張錫純: 認為“肝郁”是肝氣不能調達;“肝虛”是肝氣無力調達。 凡遇:“左關脈特弱”,張氏就重用,取其性溫而升,以此補肝,有同氣相求的妙用。 凡遇“肝郁”的患者,張氏喜歡用生麥芽,而不用柴胡。妙處在于:雖然他認為“升肝之藥,柴胡最效”,但對于許多患者,多表現為“肝郁不升,胃氣不降”,對此情況,是“取生麥芽升肝,但不妨礙胃氣之下降”;柴胡雖然能升肝,但同時也使胃氣上逆;的目的之二是“取生麥芽之萌芽生發之性,與肝木升發,具有同求相求的作用,使肝氣郁結宣通”; 用生麥芽的目的之三是“取生麥芽之甘、平,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食,健脾開胃之功效,在解肝郁的同屬不忘顧護“中焦脾胃”,顧護人體的氣血生化之源泉。 對于脈“左關特弱”者,張錫純獨創了“補肝氣以實脾胃”之方劑: 生黃芪30g 桂枝尖9g,僅僅兩味藥,簡單而有效。 方劑的原理是:取五行之理,木能侮土,木亦能疏土;木氣郁過強而侮土,木氣虛則太弱而不能疏土。 李時珍: 麥芽無積而服之,消人元氣,與白術諸藥消補兼施,則無害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