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9年的春天,一條小船靜靜地沿著亞平寧半島海岸航行。船倉里可不是一般人,她是整個古羅馬最有權勢的女人、皇帝的母親阿格里皮娜(Julia Vipsania Agrippina)。忽然間,毫無征兆的,船忽然裂開,逐漸下沉。奴隸們跑來保護皇太后,但也阻擋不住船的沉沒……羅馬皇宮里,一個人在焦急地等待消息。他叫尼祿,是阿格里皮娜的兒子,也是當今的羅馬皇帝。消息終于來了,令人震驚!阿格里皮娜竟然沒有在海里淹死,安全獲救。尼祿心一橫,沒有辦法了,母親,是你逼我的。他傳喚士兵進來,派他們?nèi)ゴ虤⒏窭锲つ?。在終于確定母親已死的消息后,他舒出一口氣,開始編排母親要毒殺他奪權、但被反殺的劇本。怎么會與母親走到這一步呢?沒有母親就沒有自己的皇位啊,可是命運就是如此殘酷。尼祿出生于一個古羅馬大貴族家庭,兩歲時父親就去世了。那時候的羅馬皇帝叫卡利古拉,是尼祿母親阿格里皮娜的親哥哥。而再過兩年,卡利古拉會被刺死,新皇帝克勞狄烏斯是阿格里皮娜的叔叔。接著再過七年,也就是在尼祿11歲的時候,阿格里皮娜與克勞狄烏斯成親。備注:尼祿出生于公元37年12月,阿格里皮娜與克勞狄烏斯在公元49年1月結婚。阿格里皮娜是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她一早就設定了目標,將自己的兒子培養(yǎng)成羅馬皇帝。她先是把尼祿過繼給克勞狄烏斯,然后在時機成熟時,將皇帝毒死——當然這只是歷史學家們的推測,下毒這種事永遠都找不到真兇的。反正皇帝死了,不滿17歲的尼祿登上帝位。阿格里皮娜自然是第一輔佐人。但這個帝位還是有威脅的,克勞狄烏斯有親生兒子,只是年紀太小,當時只有13歲。尼祿眼里當然容不下這個異父異母的弟弟,尤其是當母親威脅他,如果不聽話就去支持弟弟做皇帝的時候,他覺得該做點兒什么了。就像前面說的,下毒的手永遠找不到,但少年死在了14歲生日之前。進行了長達四年多的拉鋸戰(zhàn)后,終于出現(xiàn)了結束這一切的導火索——一個叫波佩婭(Poppaea Sabina)的美女。尼祿的發(fā)妻是他異父異母的妹妹、皇帝克勞狄烏斯的女兒克勞迪婭(Claudia Octavia)??藙诘蠇I13歲就嫁給了15歲的尼祿,當然這樁婚姻是阿格里皮娜為了讓尼祿成為皇帝的一個重要步驟。尼祿大概對自己這位妹妹妻子沒有丁點兒愛意,據(jù)說從一開始就冷臉相待。但當他遇到比自己大六七歲的波佩婭時,內(nèi)心的荷爾蒙全被喚醒了。波佩婭的第一任丈夫被尼祿處死,第二任丈夫是尼祿的好友。史學家們不知道是基于經(jīng)驗還是偏見,紛紛猜測波佩婭嫁給皇帝的好友就是為了接近他。尼祿想離婚娶波佩婭,母親阿格里皮娜不允許。阿格里皮娜死后,尼祿終于與發(fā)妻離婚,將她流放到一個小島上。之后故技重施,按個叛國罪將她處死。波佩婭給尼祿生下一個女兒,可惜很快就夭折了。她在懷第二個孩子的時候,經(jīng)常抱怨尼祿花太多時間玩樂。一次爭吵中,盛怒中的尼祿踢了她肚子,這一腳送走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尼祿痛苦悔恨萬分,他陷入悲痛,并給波佩婭舉行了國葬。兩年后,尼祿遇見一個叫Sporus的男孩,他長得幾乎與波佩婭一模一樣!于是他閹了男孩,讓他成為自己的新妻子。據(jù)說他們成雙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時,Sporus穿著皇后的全套行頭。公元64年夏天的晚上,羅馬城里突然起了場大火?;饎萋雍芸欤查g就吞噬了無數(shù)的住宅與神廟。起火的原因至今是個謎,或許就是一個意外,但有學者說是尼祿放的,理由是他要清理空地給自己建宮殿。而且還傳說尼祿在大火中彈奏里拉琴,享受這熊熊火焰燃燒的樂趣。尼祿的反應是,他將鍋迅速甩給基督徒,并馬上行動起來抓捕他們,接著將他們殘忍地處死。據(jù)說,他將基督徒釘上十字架,點上火做他宴會的人形火把。從那時起,尼祿開始屠戮基督徒。在基督教的歷史上,尼祿的暴行罄竹難書。生活在公元155年至220年的基督教學者特土良(Tertullian),將尼祿稱作第一個基督徒迫害者。基督教內(nèi)普遍的說法是,圣彼得與圣保羅就死于尼祿之手,雖然并沒有確切的證據(jù),但考慮到兩位圣人死亡的時間與行動軌跡,以及尼祿對基督徒的態(tài)度,的確可能性很大。公元66年耶路撒冷爆發(fā)了第一次猶太人起義,反對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直到公元70年(尼祿死后兩年)才被平息。看完剛才這些故事,是不是毛骨悚然,不禁要問人間怎么會有如此可怕之靈魂?然而,雖然這些關于尼祿多么殘暴的故事都是古羅馬學者記錄下來的,現(xiàn)代史學家們卻開始提出質(zhì)疑。首先是關于羅馬大火。根據(jù)記載,發(fā)生羅馬大火的時候尼祿根本就不在羅馬,所以關于他在大火中歡快奏樂的情形不可能發(fā)生。當然他人不在羅馬,也不排除有派人去放火的可能性,然而后來又有記載說火災過后他馬上去探望群眾并出錢幫助安置,難道只是當權者的惺惺作態(tài)?也是有可能的,做戲當然要做全套。不過還有一個最大的疑點,就是尼祿死后,人民群眾表示哀痛,很多人自發(fā)去給他獻花。如果尼祿真的是殘暴無比的君主,怎么會得到這許多人的懷念?大英博物館今年推出了一個尼祿主題展,開放第一天舉行了線上講座,兩位展覽負責人跟觀眾分享了一些業(yè)界學者關于尼祿的觀點。他們特別強調(diào)了其中一個:人們需要政治參照物,于是創(chuàng)造了暴君尼祿。 從古至今,尼祿帶著暴君的標簽一直被比較。人民若覺得哪位君主不行,就會說他是“尼祿”。近代社會也需要bad politician(壞政客)的“典范”,于是尼祿又被推了上去,比如就有許多人喊川普為“尼祿”。至于歷史中真實的尼祿是什么樣子,并沒有多少人在乎,他就是個工具人。我在分享歷史故事時經(jīng)常說,歷史的真相需要一代一代的學者去努力挖掘。這個過程很艱辛,不僅僅是資料不全,更難的是如何在眾多資料中挑出最接近真實的那部分,畢竟每個時代都有“歷史發(fā)明家”。今時今日,市面上的歷史書籍眾多,幾乎沒有兩本是完全一模一樣的內(nèi)容。歷史學者們也有自己的困境,你若寫不出特別的東西,你的書根本賣不出去,大家已經(jīng)知道的東西干嘛還要聽你再講一遍。然而挖掘新信息那么難,自己上觀點加推測就簡單多了。人們都喜歡聽精彩的故事,娛樂之余再從中提煉道理。不止中國人講究“以史為鑒”,這幾乎是全人類的共識。那么,到底是從歷史中得到道理或者教育更重要,還是還原真相重要?親愛的朋友們,你覺得我們還有機會,看到真實的尼祿嗎?感興趣的朋友我們一起去大英博物館,了解一些包括古羅馬在內(nèi)的世界史故事。朋友們,喜歡就加個星標或點個"在看"(Wow)吧, 以免我們就此別過在茫茫人海~ 走,我們一起出去玩! 我們堅持原創(chuàng),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驗 總結發(fā)布最實用可靠的信息 為你展現(xiàn)一幅真實的英倫歐陸場景 
探索文化旅行 London The United Kingdom info@asiaculturaltravel.co.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