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上學的課本里,都讀過《范進中舉》,范進原本只是一個秀才,連續(xù)考了幾十年都沒有結果。他做夢都想高中。特別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身邊的人看不到希望,對他也失望透頂。因為一直沒能高中,范進的日子很難過,特別是經濟上極為困難,備受歧視,和妻子成親幾十年了,但岳父胡屠夫一直都看不上他。 直到有一天,范進打算賣掉手上的雞去換幾升米煮粥來吃,鄰居跟他說中了舉人,這才完全改變了他的命運。范進看到自己中了舉人之后,突然間在路上跌了一跤,拍手傻笑:“噫!好了!我中了”。接著,起來之后又重復了一遍。往門外飛跑,讓報錄人和各位鄰居都嚇了一跳。老太太和范進的妻子胡氏都很著急,眼看中了舉人是件好事,可卻沒想到范進瘋了。 大家只好拿來一些自家的食物,請報錄人暫且稍等片刻,商量下一步應該如何是好。有個人出了主意,說要請范進平日里最怕的人,打他一巴掌,并說不曾高中,就能把發(fā)瘋這毛病給治好。大家都看出,岳父胡屠夫便是范進平日里最怕的人,把他叫來打醒范進,是最合適的。 最后,胡屠夫在大家的勸說下,打了范進一巴掌,終于讓他清醒過來。后文提到,范進在多年以后被任職山東學道(三品官員),相當于是教育廳廳長。那么,他為何會發(fā)瘋呢?換做是一般人,其實都很難控制自己。畢竟他考了幾十年進士,每次都失敗,而且還被周圍的人看不起,一下子高中,心理落差太大,一下子接受不了。所以他突然失常也是正常的。 同時,文章中也暗示出封建的科舉考試對儒生的迫害。范進之所以會變得瘋瘋癲癲,跟科舉制度有著分不開的關系,他的一生都在為科舉制度做準備,一直到54歲才中舉人。可以看出,想要考中舉人真的很困難。在古代,舉人跟秀才相比,有著很大的區(qū)別。 秀才在宋朝時,無論是否及第,都可以被這樣稱呼,屬于讀書人的泛稱。舉人就不同了,相當于是一只腳踏進官府當中,對于當地的地方官來說,已經被視為同僚,沒有身份上的高低區(qū)別。因此,在范進中舉以后,岳父胡屠夫對他的態(tài)度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變。 范進中舉這一故事情節(jié)出自《儒林外史》,該長篇小說是古代諷刺小說的巔峰,后人對此書的評價也特別高,被翻譯成德、日、西班牙、法、英等文字,在世界上傳播范圍較為廣泛,可以說是一部世界性的文學名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