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網絡電影《奇襲地道戰》在優酷上線,一周目前在豆瓣評分維持在7.2分,在網絡電影圈拔得頭籌。這個成績在網絡電影中是前所未有的,終于改變了網絡電影在豆瓣一直以來的局面。
影片出品方、獨家制作方項氏兄弟電影創始人兼CEO項水柳先生接受了金海鷗專訪,表示“這個成績比我預估得要好,但內容也還有許多進步空間,項氏兄弟會一直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并不會因為一時的成績而止步不前。”
中國人是有民族情懷的
項氏兄弟一直在試圖探索不一樣的內容,從早先的《再見再見》《降龍大師》開始,一直到后來的《齊天大圣:萬妖之城》《水怪》《少林寺十八羅漢》《奇門遁甲》,玄幻、現實、古裝、現代、驚悚、災難等題材均有涉及。《奇襲地道戰》是項氏兄弟在不同題材領域的一次嘗試。項水柳先生說“我們就是想做一個不一樣的嘗試”。觀眾往往會依照自己過往的觀影經驗,給抗日題材劇集下一個“抗日神劇”的定義,但項氏兄弟想要做出不同的嘗試,改變大家心中對于抗日神劇的固有印象,把電影做成精品。
而開發這部影片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項氏三兄弟本人的戰爭片情懷。以前人們的娛樂活動非常少,看電影基本就是唯一的娛樂活動,有《地道戰》、《地雷戰》、《英雄兒女》、《小兵張嘎》等等,對片中的情節都很深刻,可以說家喻戶曉。正是這些影片,在項氏三兄弟心中激起了強烈的創作欲望。項水柳先生對這些經典影片如數家珍,曾經想過如果有機會,自己一定要拍一部類似題材的影片。在夢想的驅動下,項氏兄弟開始嘗試戰爭題材的創作,《奇襲地道戰》對于他們來講更像是一次圓夢的過程。
戰爭片在商業類型電影里有很強的受眾基礎。無論是網絡電影的觀眾還是院線電影的觀眾,大家的審美取向是具有相似的點的。最近即將上映的《八佰》以及境外狂收全球票房的《1917》都是非常好的案例,戰爭片有著觀眾愛看的宏大的戰爭場面和激烈刺激的貼身肉搏。觀眾在觀看戰爭片的時候,享受的是整個激烈刺激的過程,用項水柳的話說“觀眾只是不愛看那些粗制濫造的'抗日神劇’”。
從另一方面講,抗日戰爭是國人忘不了的歷史事實,地道戰作為抗戰期間經典的戰役,也是共產黨領導下人民群眾在抗日游擊戰中智慧的體現,很多觀眾都對原版的《地道戰》故事耳熟能詳,甚至有很多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還依然在世,談起那個年代來內心依然涌動著情感。所以對于中國人來說,這些故事拍成影片有天然的代入感和認同感。
打破刻板印象,尋求突破
對于抗戰題材來講,項氏兄弟一直想要找到一個突破口,去扭轉觀眾對于抗日題材的固有觀念。觀眾之所以對“抗日神劇”有反感,是因為抗日題材整體脫離現實,不精致。所以,項氏兄弟在操作《奇襲地道戰》的過程中采用了寫實的方式。在籌備階段劇組查閱了很多資料,保證足夠的還原當時地道場景,觀眾在片中看到的整個地道環境上都和原本的地道環境保持一致。電影的服裝道具都盡量用寫實的手法表現,從造型到服裝都盡量做到還原歷史,沒有一些抗日劇中經常出現的非常夸張的服裝。在化妝方面,《奇襲地道戰》要求也是做到精致還原,比如人在地道中活動的狀態,身上臉上的泥土都做到細致的還原。
但拍攝戰爭題材最大難點,還是平衡。項水柳深深地知道戰爭片的觀眾喜歡看什么樣的場面,在談到這些的時候他有些激動,“戰爭本身是很殘酷的,我們很想表現得極致一些,但卻不敢下手”。對于觀眾來講,畫面越是生猛刺激,就越能調動觀眾的感官,但是影片又不能過多展現細節,所以在拍攝的過程中更多的是氣氛渲染,片中爆炸的時候腿被炸斷、被爆頭等等殘忍的鏡頭用大全景去表現。其實《奇襲地道戰》在劇本階段就開始有意識地去克制這種場面,對于創作者來說戴著腳鐐跳舞是創作過程中最痛苦之處。
令人欣慰的是,《奇襲地道戰》豆瓣上成績非常亮眼。這說明,盡管戴著腳鐐跳舞,《奇襲地道戰》還是以過硬的質量換回了觀眾的認可。
網絡電影應該重視宣傳
與其他網絡電影不同,《奇襲地道戰》采取的是長線宣傳的方式。本片獨家宣發兔子洞影業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從七月初開始,到8月7日影片最終上線,影片已經舉行了多場云觀影。相比于線下觀影團,這種線上的云觀影明顯更適用于網絡電影的宣傳。
同時,《奇襲地道戰》還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去集中力量。項水柳說“單個播放平臺的曝光是有限的,如果一部好的作品想要獲取更多的關注度和流量,一定是需要站內站外、線上線上的同時曝光,才能形成口碑效應。”
尤其是現在很多短視頻平臺的導流效應已經越來越明顯,一個爆款短視頻給影片帶來的流量比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條微博的閱讀量更為可觀。所以,網絡電影應該積極地投入宣發,這樣才有可能越做越大。
做擅長的類型,精益求精
作為網絡電影的領頭公司,項氏兄弟投資制作的每一部電影幾乎都是S級的大制作。在選擇項目方面,項水柳還是認為應該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知,選擇團隊比較擅長的題材去做開發,這樣才能發揮團隊優勢,把擅長的類型做到極致。
其次網絡電影的商業屬性很強,創作團隊要深入了解用戶的需求以及播放平臺的特點,結合這些去做內容和節奏上的設計,讓你的創作表達能夠被用戶感受到。網絡電影的觀眾比較奇幻題材、戰爭題材、動作題材,而網絡劇的觀眾則偏向懸疑、甜寵的類型,創作觀眾喜歡的題材,才有可能被市場接納。商業的主旋律戰爭片,怪獸題材,現代災難、農村喜劇等等都是項氏兄弟比較看好的類型,而主旋律題材“只要有好的故事方向我們就會去開發。作為頭部團隊也應該要有這種責任和擔當。”
然而市場不接納一些作品,原因不僅僅是題材的區別,項水柳認為目前最大的瓶頸在于大多數團隊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打磨劇本,導致故事粗糙,沒有感染力。加上投入有限,拍攝時間有限讓影片呈現的效果并不是很出彩,所謂的出圈的作品一直沒實現。
不求量,但求精。這是項氏兄弟一直以來的追求,今后會項氏兄弟會在內容制作上更加精益求精,尋求網絡電影的進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