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縣縣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坐落于縣城中心街北側,是國內僅存的一座明代五品級縣衙,自始建至今600多年來,主體建筑基本保存完好。其中主體建筑部分的大門、大堂、二堂、三堂及其附屬建筑占地3000多平方米。現存明、清時期建筑62間。葉縣自古就是“南通云貴,北達幽燕”的交通孔道,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明清時期,知縣一般為七品官銜,而葉縣則由漢代昆陽、葉縣、紅陽、舞陽合并而成,縣令由五品官擔任。這個不同也清楚地表現在了整個縣衙的建筑風格和規模上。 從外看去,葉縣縣衙貌不驚人,甚至覺得頗有些簡陋,然而一步步向前走,才發現其是深藏不露,恰如一個窄口葫蘆——口小肚大,腹中自有乾坤。整個建筑群以大門、儀門、大堂、二堂、三堂等建筑為主軸,東西兩側的建筑多對稱建造,與主軸上建筑相輔相成,層層遞進。 ![]() 現存的古代衙署中惟一的明代縣衙建筑--葉縣縣署一景 2021.5攝 葉縣縣衙整體給人感覺莊嚴雅致,樸素而不失其大氣。在我國現存的縣衙里,只有在這里能見到卷棚。卷棚是源于宮殿、廟宇中拜殿的建筑形式,在衙門作為居官者身份地位的象征,是高級別官銜在建筑上的反映。葉縣縣衙的卷棚與大堂前檐連接處所采用的“天溝羅鍋椽勾連”搭接法,在我國古代木作技術中極為罕見。衙內所設匾額門聯,文字簡練內容卻頗值回味,多體現出為官應當清廉公正,為百姓著想,造福一方的思想。庭院植被參差,雖然已入冬季,房前屋后入眼處仍有綠意。 葉縣縣衙不僅是知縣工作的地方,也是其生活場所。甚至花園和監獄都設在其中。現在的葉縣縣衙更在其中增添了編鐘演奏廳、文物展室等,陳列300多件(套)文物,70多件是國內僅有。 ![]() 現存的古代衙署中惟一的明代縣衙建筑--葉縣縣署一景 2021.5攝 葉縣縣衙建于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 據1997年10月省文物局組織古建筑專家論證,我國古代縣屬建筑超過2000座,但目前僅存7處;而葉縣縣衙在建筑年代、現存規模、古建完好程度諸方面,均居全國同類建筑前列,已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建筑形式融南北之風格,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筑的風格、流派特點及變化規律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縣衙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以建筑格局的形式來制約官員的行為,2008年4月被平頂山市和葉縣命名為“預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基地”,2008年11月被省委組織部命名為河南省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葉縣縣衙和葉邑故城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葉縣古為豫州地,周屬應侯國,春秋時期為楚國附屬國許國國都。葉縣是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葉姓始祖沈諸梁的封地,是世界2300萬葉氏后裔的祖地。 葉公文化研討會和以葉公文化為背景的葉公郵票首發式活動以及三屆世界葉氏聯誼大會的成功舉辦,更讓外界了解了葉縣,葉縣也逐步走入了外人的視線。 ![]() 現存的古代衙署中惟一的明代縣衙建筑--葉縣縣署一景 2021.5攝 現存的古代衙署中惟一的明代縣衙建筑--葉縣縣署一景 2021.5攝 ![]() 現存的古代衙署中惟一的明代縣衙建筑--葉縣縣署一景 2021.5攝 ![]() 現存的古代衙署中惟一的明代縣衙建筑--葉縣縣署一景 2021.5攝 ![]() 現存的古代衙署中惟一的明代縣衙建筑--葉縣縣署一景 2021.5攝 現存的古代衙署中惟一的明代縣衙建筑--葉縣縣署一景 2021.5攝 ![]() 現存的古代衙署中惟一的明代縣衙建筑--葉縣縣署一景 2021.5攝 現存的古代衙署中惟一的明代縣衙建筑--葉縣縣署一景 2021.5攝 ![]() 現存的古代衙署中惟一的明代縣衙建筑--葉縣縣署一景 2021.5攝 ![]() 現存的古代衙署中惟一的明代縣衙建筑--葉縣縣署一景 2021.5攝 ![]() 現存的古代衙署中惟一的明代縣衙建筑--葉縣縣署一景 2021.5攝 現存的古代衙署中惟一的明代縣衙建筑--葉縣縣署一景 2021.5攝 ![]() 現存的古代衙署中惟一的明代縣衙建筑--葉縣縣署一景 2021.5攝 ![]() 現存的古代衙署中惟一的明代縣衙建筑--葉縣縣署一景 2021.5攝 ![]() 現存的古代衙署中惟一的明代縣衙建筑--葉縣縣署一景 2021.5攝 瀟 2021.6.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