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周某,男,50歲。2003年11月26日初診。 患者腦膠質瘤術后6年,4年前復發。在我們這里服用中藥至今,頭痛已經消失,但頭暈還 沒有盡除,頭頸左側歪斜已經減輕,發作減少,眼花,視物模糊,納佳,大便不通暢,舌苔黃薄膩,舌質暗紅,脈小弦滑。癥屬肝腎虧虛,風痰瘀阻,清陽失用。 方劑: 制白附子10,制膽南星15,之僵蠶10,炙全蝎5,川穹10,葛根20 炙蜈蚣3條,土鱉蟲6,澤漆15,山慈菇10,漏蘆15,太子參12 白花蛇舌草20,制大黃5,等二十味中藥,每日一劑,水煎服 二診(2004年12月24日): 腦膠質瘤,經治療病情減輕,但仍有頭頸向左側不自主歪斜,胃中冷,噯氣,大便正常,夜晚口中流涎,舌苔薄黃膩,舌質暗紅隱紫,脈小滑,肝腎虧虛,風痰瘀阻,肝胃不和。 上方改制大黃6,加九香蟲5,法半夏10,赤芍藥12,高良姜6,制香附10,制附子5,腫節風20,每日一劑,水煎服 三診(2005年4月8日):右側頭部隱痛未盡除,痛在頭角,后腦,頭暈不清,頭頸不自主左側歪斜發作基本少見,右大腿外側時有麻木,尿黃不暢,大便糖稀,兩目視物模糊,噯氣,胃部怕冷,舌苔黃薄膩,舌質暗紅,脈小弦滑。癥屬風痰瘀阻,肝腎不足,氣陰兩傷 方劑: 制白附子10,制膽南星15.之僵蠶10,炙全蝎5,川穹10,葛根20, 炙蜈蚣3條,土鱉蟲6.澤漆15,山慈菇10,漏蘆15,麥冬10 桃仁10,澤蘭15,枸杞子10,白薇15等二十一味中藥,每日一劑,水煎服 四診(2005年4月12日):藥后病情尚書穩定,頭暈有減輕,右側頭角疼痛也減輕,頭頸向左側歪斜現象發作較少,間隔時間較長。視物模糊,右腿,足麻,舌苔薄黃膩中剝脫,質紅隱紫,脈小滑。癥屬風痰瘀阻,肝腎陰虛。 方劑: 原方該熟大黃9.炙水蛭4,去高良姜,加黃連4,煅瓦楞子20.紅豆杉15,露蜂房15,炒牛蒡子25。另成藥,遵醫囑。 五診(2005年10月21日):近來頭暈不痛,頭頸不自主歪斜現象發作極少,行路稍有左偏,眼花,右腿麻木,大便日行不暢,尿有分叉,不爽,口干欲飲,舌苔黃膩,舌質偏暗,脈細滑。 B超顯示膀胱壁稍厚,前列腺肥大。方劑改熟大黃8,水蛭4.去高良姜,加煅瓦楞子15,露蜂房10,澤蘭15,澤瀉15.另成藥,遵醫囑。 之后,仍服用上方出入調理,頭已經不暈,肢麻也漸有改善,病情穩定。 桂林吳氏老中醫按語 本病尤于腎及肝關系密切,因腎與腦密切相關,腎主骨生髓,腎精充則腦海足,由于先天不足,疲勞,驚恐傷腎,久病及腎,導致肝腎不足,腦失所養,諸邪易乘虛而入。 本病病理特點有二: 一、本病是以肝腎虧虛為本,風痰瘀阻為標,肝腎虧虛則隋海失養,諸邪可乘虛而入,風痰瘀阻等均為化生之邪,為本病之際,臨床上“本癥”不一定表現得突出,有時僅僅表現為頭暈,視物模糊,腰肌酸軟等,而標癥往往比較明顯,如頭痛,惡心嘔吐,偏癱等故在治療時也有所側重。 二、本病往往多癥相兼,尤重風毒二邪,故腦為清明之府,屬陽中之陽,故腦癱對于風相關,然風痰瘀阻,不獨生瘤患,若能致癌則比于毒邪相結,亦謂之“癌毒”。其具備伏毒的特性,隱伏,纏綿,暗耗,多變等,一旦罹患,則膠者難解,或潛于臟腑經遂,或充斥三焦,或深入骨髓經脈,耗損正氣,如此反復,則毒與日俱增,機體愈虛,終致毒盛正損,氣陰難復之惡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