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十年代開始,如若農村有年輕人考上大學,在城里分配了工作,那就是吃上了商品糧,捧上了鐵飯碗,可謂是雞窩里飛出了金鳳凰,一人獲得成就,親戚朋友都跟著沾光。 那時候城里戶口含金量十足,對于進趟城都是奢望的農村人來說,能在城里居住,簡直是光宗耀祖的一件事兒。 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人進城逐漸變得容易起來,再到后來,農村人進城買房也成了一種趨勢,只是進城的門檻低了,成為一個城里人也就不再稀罕了。 隨著農村人大量往城里遷移,也因此誕生了“城市農民”這個全新的詞匯,所謂的“城市農民”,是指身在城市居住,但依然沒放棄莊稼種植的農村人,特別是進城較早的農村70后及80后兩個年代的人。 小五就是眾多“城市農民”中的一員,據他表示,從他居住的城市,到農村老家,開車只需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前兩年村里進行新農村建設,他頂住了剛在城里買房的壓力,東拼西湊還是在農村老家建起了一棟“小洋樓”,他特意在院子里留了個花園,每到周末,他都會帶著家人回農村老家看看,管理管理田間的莊稼,伺候伺候花園里的花草和蔬菜。 很多人對“城市農民”的行為有些不理解,那些人明明在城里生活得很好,為啥還緊盯著農村老家不放呢?特別是那些腰纏萬貫的人,居然還抽時間背著噴霧器為莊稼噴農藥,明明城里有車有房,甚至是多套房,還非得在農村老家建一套房。 對此,有人解釋說,萬一哪天在城里混不下去了,至少農村還有一個落腳的地方,至少在農村還有幾畝田地,至少在農村還有鄉親鄉情,說到底,這只是為今后的人生,留著一條后路罷了。 針對這種想法,村里有明眼人一針見血地指出:“說啥是為自己留條后路呀,這分明就是炫富,咱普通農民在農村生活,那叫為生活而生活,而他們則是體驗農村生活。 近幾年,農村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如今的鄉村,早已不再是人人想逃離的地方,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村里無論是綠化、地面硬化、娛樂和健身等配套設施的跟進,一點都不亞于城里小區,特別是自來水、互聯網和天然氣的普及,更是讓農村和城市極大限度地縮小了差距。 如今在咱農村,隨便走進一個年輕人的家庭,冰箱、電腦、熱水器、集成灶、抽水馬桶等等,你說,這點和城市又有什么區別,如果再擁有一輛車,晚上在鄉村居住,白天開車去城里上班,也是可行的呀。 還有個關鍵因素,如今的農村,天藍水美,環境優雅,這是喧囂的城市所無法具備的,當然,你在大城市里居住,是很難體驗到這種田園的美,但若在四五線城市,甚至是更小的縣城居住,那種在鄉村與城市之間任意穿梭的美妙感覺,沒有經歷過的人,是無法真正體會的。 所以說,'城里農民’回農村建房種地,那哪里是為了給自己留后路呀,那分明就是為了炫富、炫生活、炫未來嘛!” 還有人說,生活就像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里面的人想出來,而能在圍城內外肆意進進出出的人,哪怕他只是一位普通人,那他也是一個令人無限羨慕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