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前,通用汽車參與的阿波羅計劃將人類和月球車送上了月球,而來自太空的互聯,催生了通用汽車的OnStar車載通訊技術。2009年上汽通用汽車正式引入OnStar車載信息服務系統,率先在國內開啟了車聯網應用的前瞻探索,并迅速在用戶量和服務頻次上一路領先。早在2014年,上汽通用就已經發布“車·聯·無限”車聯網戰略,從戰略高度表明構建車聯網生態系統的決心。 到了2016年,通用汽車重申了其定義和引領未來個人出行的戰略,將電力驅動、智能互聯、自動駕駛、共享模式列為四大支柱。電力驅動顯然是新能源化,而另外兩大支柱我們不難看出它們實現的基礎都是智能互聯,因此這四大支柱里面,有兩大支柱都是依賴智能互聯才有可能成為現實,自動駕駛對移動互聯網尤其是高速網絡依賴程度非常高,互聯技術實現車間互聯、車路互聯甚至是車人互聯,都對車聯網提出很高的要求。此外,共享模式是近年來新興的“物權輕擁有”模式,車輛實現共享模式的必要前提就是車輛是實時在線互聯的一個巨大的移動終端,因此智能互聯的基礎作用是多么的巨大。 2017年3月27日上汽通用汽車發布了“車·聯·無限2025”戰略,圍繞“車載信息服務”、“移動娛樂與消費”和“智能駕駛”三部分內容,詳細規劃了2017-2025年,關于車載人機交互、OnStar、5G通訊、自動駕駛等諸多核心技術層面,以及上汽通用整體的發展線路圖。這充分說明,對于車聯網技術革新與未來駕車體驗,上汽通用思考頗多、布局更早、戰略長遠,是上汽通用圍繞智能互聯帶來的無限想象空間,給未來描繪的一場可觸碰的“科幻大片”。 “云”上的汽車生活方式,Futurama夢想照進現實早在20世紀30年代,通用就已經提出了未來智能交通的構想。1939年紐約世界博覽會上,通用汽車展示了一個名為Futurama的模擬城市,是當時整個展覽中最受歡迎的展廳。Futurama是通用當時提出的對1960年代的智能交通暢想,其中最為獨特的是提出了自動高速公路的概念,構想了一個利用高速公路網絡打通美國的巨大模型。 1939年Futurama被認為是通用對于汽車智能化發展的最初構想,事實也證明,通用此后在聯網與自動化技術上的發展理念一直與Futurama保持一致,不曾改變。甚至,汽車行業的其他人也早已經認同這套理念,并在沿著類似的技術路線前進。 上汽通用“車·聯·無限2025”車聯網戰略將立足于上汽通用汽車龐大的用戶基盤,加速企業車輛云平臺和云服務的構建,持續提升車聯網服務能力,致力于全面打通“人·車·生活”的車聯生態,引領未來智能汽車社會的全新生活方式。 在未來近10年的長遠規劃里,上汽通用并不追求一蹴而就,而是將“車·聯·無限2025”細化成三個具體發展階段:分別是2017-2018年、2019-2020年、2021-2025年。我們細細分解來看: 2017-2018年:云服務+OTA云計算是互聯網的一大創舉,以“云”為中心的車輛應用與服務將使上汽通用新產品的體驗得到極大提升。包括專屬個人賬戶服務、自然語音交互功能、在線導航系統、在線音樂/電臺等,均將在接入云服務后得以完善。 更適應移動互聯時代的Android生態,也將被引入上汽通用的互聯系統,Android互聯系統可實現云端賬戶系統與個性化設定,車主的車聯使用習慣會被云端記憶,車窗開關、空調溫度、電臺、音樂等用車習慣,都可以跟隨專屬賬戶在不同車輛上保持同步。 2018年,上汽通用云服務的范圍會更擴大,例如支持用戶停車場付費、違章代繳、加油/充電付費及車輛保養等服務的車內支付系統;根據車聯系統和云端數據對駕駛行為和習慣的分析的個性化車聯網保險;以及可推送地理位置信息與好友分享的車主社交功能均會上車。 更重要的是,通過開發基于空中更新(OTA)技術的系統自動更新服務,讓用戶不僅可以體驗最新的地圖及各類應用,還能夠更新車載娛樂系統及其他車載軟件,以最快速度體驗最新功能。 除了功能層面優化,人機交互系統UI、功能邏輯等設計也會注重場景間的過渡,這一點已經在2017款凱迪拉克CTS等車型的升級上得到驗證;硬件和技術上,優化手勢控制、語音控制等技術,推進“一體化座艙”概念。 2019-2020年:自動駕駛功能推進自動駕駛概念在現如今已經為網絡熱議的焦點之一,IT互聯網巨頭紛紛加入造車行列,最喜歡用的就是“自動駕駛車”來搏眼球。然而一系列的“自動駕駛”事故告訴我們,唯有當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上汽通用早有相關的“自動駕駛”技術儲備,只是從未過度宣傳來誤導消費者迷信尚未成熟可靠的技術。Super Cruise智能駕駛技術已經能夠完成高速公路(封閉道路)條件下的自動駕駛,這是邁向完全自動駕駛的重要一步。 而Super Cruise的核心技術的實現,不僅需要高度復雜的軟硬件的控制,更需要自動駕駛高精度地圖、亞米級高精度定位系統,來配合多個雷達傳感器及圖像采集系統,而高精度地圖和高精度定位,都是要借助成熟的云服務體系建立之后。 除了車和網絡的互聯,上汽通用還將推動V2X技術開發。目前通用已經有基于車車(V2V)、車與基礎設施(V2I)、車與行人(V2P)之間的信息交換,提供預警信息的技術,包括交叉口碰撞預警、盲區與換道預警、緊急制動預警、車輛失控預警和前向碰撞預警等。 2005年11月,通用汽車展示了結合自動剎車裝備的V2V技術,是業內第一家展示V2V技術汽車公司。2016年6月,通用首次在中國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范區封閉測試區演示了基于V2X的安全輔助技術。在V2X技術的支撐下,車輛對環境的感知范圍進一步放大,不受限于傳感器的范圍,也不會受到天氣影響。 2021-2025年: 汽車成為第四空間很早這樣一句話,說汽車是家的延伸,然而由于擁堵的交通和技術的局限,我們絕大多數時間都無法在車內享受到家里的愜意悠然。高度自動駕駛技術的演化會使得車內成為第四空間的想象逐漸實現,用戶可以和在家里一樣,在車內工作或娛樂。 伴隨著5G超高速網絡的普及應用,云服務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AI人工智能的發展和AR增強現實技術也會對人車交互的體驗帶上一個全新的高度。革命性的柔性OLED顯示技術也能夠充分發揮設計師的想象力,在車載顯示及人機交互層面,發揮車內空間最大的潛力。 總結:從1939年到現在,78載過去,通用的互聯與自動駕駛戰略都與其最初的構想一脈相承。通用從一開始就是致力于人類出行解決方案的科技公司,這個出行不僅僅是汽車,而是涉及到所有的交通工具,乃至整個交通網絡的設計與規劃,引領于時代。 在國內,車聯網已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備受輿情、市場及關聯行業的聚焦。智能汽車作為車聯網的重要載體,也被《》視為制造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不斷拓展制造業新領域的重大機遇。上汽通用汽車將依托雄厚的技術基礎、完善的系統規劃和前瞻的發展藍圖,充分整合跨界優勢資源,持續引領國內車聯網行業的發展趨勢,不斷夯實企業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有力推動中國汽車行業向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轉型升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