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價值投資”一詞特別的火,好多人和機構的都說自己是“價值投資”,甚至有“價值投資”有一種道德上的優越感,似乎這時候要承認自己是做投機的就有點有低人一等的感覺。 我認為這大可不必,二級市場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英雄不問出處,所有的方法論最后都是靠長期業績說話,只要用合法的手段長期掙錢都是值得尊重的,就如同一句話說的:沒有最厲害的武術,只有最優秀的武術家。 價值投資沒有在道德上高人一等,甚至很多時候它是一種很苦很慢的賺錢方法,但是價值投資最大的優勢在于它的可理解性,是普通大眾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的方法論。 在回答什么是價值投資的之前,要先說一下什么是股票。股票一詞由“股”和“票”兩個詞組成,這也就意味著它有兩個屬性。 如果看的是“股”,那就是按照買企業的思維,買股票主要賺的是作為企業股東的現金流所有權;而如果看的是“票”,那主要就是按照買籌碼的思維,買股票主要賺的是二級市場流動性下博弈的錢。 兩種思維沒有誰對誰錯,因為股票天然就是兩者的結合體,甚至很多人將兩個結合,最后變成“價值投機“。 真正的價值投資看中的股票中股的部分,按照巴菲特的話就是:買股票=買公司。這也就是說要用評價一個公司經營的角度評價一個股票。 那什么是看待公司經營的角度呢? 第一是按照評價企業經營時間的維度去評價股票。企業的經營周期一般是比較長的,涵蓋了研發,生產,銷售,回款等等。這也就是意味著企業的基本面一般是跟隨經營周期變化,而不太可能在在短短幾天發生突變,所以評判企業應該至少3-5年的維度去看,因此不應該過度在意股價短期的波動。所以真正的價值投資者一般都是看的比較遠,而落實到實際的操作上會比較偏好長期持有。 第二是在按照評價企業自由現金流的角度去評價股票。由于是按照股權思維投資公司,所以價值投資者真正在意的是企業每年能產生多少自由現金流,注意,這里說的是現金流而不是利潤,因為作為企業股東,你在意的是真正的能夠得到的分紅而不是會計報表的浮盈。于是投資標的上價值投資者會更加偏好自由現金流好的行業,比如大消費,巴菲特早年的代表作可口可樂和晚年的代表作蘋果都是如此(蘋果巴菲特主要是看中消費電子屬性,而不是科技屬性)。 不過以上兩個標準也不能僵化,不是長期拿著就叫價值投資,因為有人可能是被套著舍不得割肉;也不是買了消費就是價值投資,因為有人可能只是出跟風或者還是博弈的思維。 價值投資的本質是一種股權投資的思維方式,長期持有和對大消費的偏好都只是結果而不是原因。明白了這點,就能夠理解為什么有時候價值投資者也可能因為企業的基本面變化而短期賣出,而在大消費標的選擇方面,價值投資者也不是只拘泥于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食品飲料。 最后我想說,投資永遠是一個動態的學習的過程,所有總結的方法論只是結果,我們可以參考但是一定不能僵化。沒有任何一種方法是萬能的,價值投資也是,如果一定要說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那我認為就是謙卑的心態和不斷學習的能力,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