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和豬肉消費國,在如此高的豬肉消費量背后,是中國人長久以來對豬肉菜肴的鉆研和理解。 在大多數地區的餐桌上,一定會有幾道以豬肉為主角的硬菜。 比如廣東地區的烤乳豬和豬肚雞,前者皮脆肉香后者滋補養身;浙菜中的東坡肉和梅菜扣肉,無疑是豬肉菜肴當中兼備形與味的上品;川菜里的回鍋肉和炸酥肉,口味火爆且下飯。 蘇軾與東坡肉 說起吃豬肉,就不得不提中國歷史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蘇軾因反對激進的王安石變法,被新法的得力干將們羅織烏臺詩案,入獄130多天,后來被貶到黃州,以有職無權、無公務員待遇的團練副使(近乎縣武裝部副政委)身份被下放看管——略好于軟禁。 以受監管罪人的身份,蘇東坡帶著一家老小,來到偏遠的黃州,沒有住處,就將就河邊的荒廢驛站搭建住所,還在住地不遠處開荒種菜,還因此字號“東坡居士”,那個河邊破驛站,也美其名曰“東坡雪堂”。 深接地氣的東坡居士很快發現,黃州的豬肉價格特別便宜,比白菜價還便宜,跟不要錢似的。這是一個天無絕人之路式的發現。 于是就琢磨著用從小在眉山老家見聞過的川菜方法,操練起烹飪來。 他還怡然自得的寫了兩首詩,這是他文學水平最差但味道最好的兩首打油首詩:
據說,蘇東坡還研制出了“羊蝎子、東坡豆腐”、 “東坡豆花”、“東坡玉糝”、“東坡芽膾”、“東坡餅”、“東坡酥”、“東坡墨鯉”……等等 惹得黃州大小官員、鄉紳、和尚都聞香前來,還非要請他去鑒賞赤壁古戰場,留下詩文和墨寶。于是乎,又有了《赤壁賦》、《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日啖荔枝三百顆 “東坡肉”與《豬肉頌》,就是在生活極其艱難、境遇極其糟糕的情形下誕生的。知曉蘇軾的從生死關口掙脫出來的情景,就不難體會到《豬肉頌》中所閃爍的超乎常人的平和樂觀精神了。 蘇軾此詩題《豬肉頌》三字,看似滑稽,實際是在幽默中蘊涵了嚴肅的主題的。作者的頌,當然包括了在味覺方面的享受,對自身的烹調創新方面的自得;但是當我們了解了蘇東坡當時的艱難處境時,就會在詩人享受味覺美味后面,朦朧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 林語堂繼續感慨道:“蘇東坡一生最可愛的時候就是他當農夫的歲月。人們由衷贊美頭戴斗笠,手扶犁耙,立于山前田野里的一位老農,如果他還能寫一手好詩,擊牛角而歌,酒后在月下徘徊的話,那真是天底下最偉大的頑童——或許造物主就希望人都是這樣的吧!” 從小到大,我們早已在學習生涯中品讀了許多東坡居士的詩,他們陪著我們長大,而我們也在不知不覺的陪著這位詞人從意氣風發的少年狀元郎到流落天涯,輕舟苦旅的漂泊。 離開了課堂,我們心中的這位詞人是否已經離我們遠去?讓我們翻開這本《蘇東坡詞傳》再一次寄念想予這位詞人,和他一起苦中作樂,風雨飄搖。 蘇軾的詞另辟蹊徑,以清曠之氣登大雅之堂。他不刻意為文,而文絕千古;不刻意為人,而名重九州。本書結合蘇軾的經歷,對其詞進行了情感化解讀。 除此之外,還有5冊值得大家學習背誦的經典文集: 《納蘭詞傳》、《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辛棄疾詞傳》、《蘇軾詞傳》。 喜歡的朋友不妨在下方商品卡購買,一同享受千古名家的精神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