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壺的朋友,肯定有接觸過,或聽過,“吐黑”這個詞——壺面出現(xiàn)一塊一塊黑暈,非常的不好看。有人說這種壺是假的,也有人說這種壺對人體有害...“吐黑”:這個鍋我不背! 什么是“吐黑”? 紫砂壺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泡養(yǎng),壺體局部或整體變深,就是我們常說的“吐黑”。 “吐黑”有時是比較均勻的,分布在紫砂壺的整體表面,有時是呈帶狀分布,有時會集中在紫砂壺的局部地區(qū)。 “吐黑”如何產(chǎn)生? 紫砂壺由于坯體燒結(jié)溫度不足,造成了泥料收縮沒有完全到位,壺身氣孔密度過松、過大,致使茶汁的葉綠素中的鐵離子跑進氣孔中,形成與胎身不同的色調(diào),出現(xiàn)明顯的局部“吐黑”。 另一個原因,紫砂壺之所以被稱為“泡茶圣器”,是因為紫砂高溫燒制后,獨有的雙氣孔結(jié)構(gòu)讓紫砂壺透氣性好,保溫性好。 所謂的“黑”,其實是茶垢和茶葉中的鐵離子。紫砂壺在使用過程中,茶垢會殘留在紫砂壺表面肉眼看不見的孔隙之中,而茶中的鐵離子也容易從這些孔隙中沉淀下去。久而久之,“吐黑”也就形成了。 關(guān)于吐黑的誤區(qū): “吐黑”對身體有害?錯!“吐黑”對身體完全無害。只是因為個人喜好的原因,有些人會不喜歡紫砂壺局部“吐黑”的效果,覺得有損于品相罷了。 “吐黑”說明紫砂壺是假的?錯!任何一種泥料用久了,都會出現(xiàn)一定情況的吐黑,除非泥料本身不是紫砂,紫砂壺泡茶時間越長,壺體的顏色就會變得越深。 越深的泥料(如紫泥)做的壺,因為本身壺體色深,“吐黑”就不容易看到。 淺色的泥料(如段泥)做的壺,“吐黑”就會相對明顯些,再加上與其他泥料相比,段泥更是需要高溫燒制。 “吐黑”意味制作工藝有問題?錯!紫砂壺出現(xiàn)了明顯的局部“吐黑”,只能說明燒制過程中可能存在溫度控制或時間控制有瑕疵,與工藝師本身制壺能力基本無關(guān)。 “吐黑”去不掉?錯!如果堅持要去掉黑”,辦法是有的。 回爐重新燒壺可以去除“黑”,因為在高溫下,茶垢和鐵離子這些有機質(zhì)都會燒損,紫砂壺也就能恢復到原來的容貌。 但要注意: 第一,回爐前一定要保證壺體充分烘干,否則壺體會燒裂; 第二,回爐有風險,幾位資深的國家級工藝師反應出回爐的燒損率約在5%-10%左右。 媒體來源:體育學院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