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廬先生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共五百余字。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其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精華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 華世奎(1863-1941),號璧臣。先世由江蘇無錫遷居天津,經營鹽業,為一時豪富,天津“八大家”之一。16歲中秀才,29歲中舉人。朝廷深愛其才,破例召入宮中,擔任內閣中書,負責繕寫工作。庚子事變后,考入軍機處,薦升領班章京。辛亥革命后,華世奎走出皇宮,回到天津,以賣字為生,直到1941年辭世。 晚年華世奎書名大噪,他也樂得賣字,所以“生意興隆”。當時民間流行顏體,其實并非真的顏真卿體,而是華世奎化顏而成的“華體”。 華世奎經過長期的書法實踐和探索,將蘇東坡的巧結構和篆隸的筆法與顏的拙字相結合,形成了拙巧相間的'華體'書法;而且在理論上總結出了富于自己個性內涵的六種筆法,即'提、按、頓、挫、內顫、外顫'。他為人寫了許多牌匾和碑記、墓志銘等,在天津留下了不少可資紀念的文物。書法作品小至蠅頭小楷,大至徑尺以上榜書,結構都很凝重舒放。 其書法走筆取顏字之骨,氣魄雄偉,骨力開張,功力甚厚。手書的'天津勸業場'五字巨匾,字大1米,蒼勁雄偉,是其代表作。書法作品小至蠅頭小楷,大至徑尺以上榜書,結構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蒼勁挺拔。居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之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