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岫云門后,我來到了避暑山莊的苑景區,苑景區又分為湖區、平原區和山區。“山莊以山名,而勝趣實在水”,因而湖區也就成了避暑山莊風景優美之處。湖區面積49萬平方米,共有七塊湖泊八座洲島,其總體結構是以山環水、以水繞島,運用了中國傳統造園手法,組成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仙世界。多組建筑巧妙地營構在洲島、堤岸和水面之中,展示出一片水鄉景色。 “萬壑松風橋”是進入湖區的第一座橋,它位于避暑山莊萬壑松風下,是避暑山莊內最早建成的建筑之一。避暑山莊初具規模時,宮廷畫師繪制的《熱河行宮圖》上便繪有此橋。湖區內的主要洲島有如意洲、月色江聲和環碧島,當時皇帝居住的正宮區位于如意洲上,萬壑松風橋是陸路到達湖區洲島的必經之路。 站在萬壑松風橋上,可以看到整個湖區一泓清水,洲島錯落,乾隆曾夸耀這里“天然風景勝西湖”,江南水鄉的柔美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避暑山莊真是融合了南方與北方園林的風格,反映了清朝皇帝“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勝”的夢想。萬壑松風橋在這個景色區域也內起到了點睛的作用,前行是芝徑云堤、北臨環碧島、南面是晴碧亭、正面對著水心榭,真是全景欣賞湖區之美景。 連接湖區中各洲島的長堤是“芝徑云堤”,避暑山莊建造時最先動工的是疏浚水流,開挖湖泊,切割洲島,所以芝徑云堤修建時間為最早,它是仿杭州西湖的蘇堤所建的,但仿中有創,一堤連三島,創造出了蓬萊三島“一池三山”的意境。因長堤的形狀宛如一枝靈芝仙草,又如互相連綴的云朵,所以康熙題名為“芝徑云堤”。 沿著芝徑云堤上鋪設的青石板小路漫步前行,眼前垂柳婆娑,遠處青山蒼翠,近處湖光波影,水光瀲滟。偶爾有魚兒躍出水面,相映成趣。微風襲來,水波不興,涼爽異常。晴朗的夏日,遠山,近水,相得益彰,一片蒼翠明艷。在芝徑云堤不管怎樣環顧,四面皆景,景景相映成輝。 在芝徑云堤東面,可以看到乾隆三十六景中的第八景“水心榭”。水心榭原是山莊宮墻邊的出水閘,康熙四十八年擴建避暑山莊時,往東開挖了銀湖、鏡湖,水閘便位于了湖心,遂在閘上修建了榭臺三座,康熙題名水心榭。水心榭四周風景如畫,東南荷蓮映日,紅碧幽香;西北平湖蕩漾,倒影連漪;遠處青山滴翠,綠水含煙。乾隆常以康熙詠西湖《湖心亭》名句比之:“水上起樓臺,湖面平如靜;春風吹柳條,遠與山光映。” 芝徑云堤的南面,每到夏日碩大的荷葉遮蓋了整個湖面,荷葉間點綴著無數粉色的荷花。站立堤邊,遠里望去,寬大的湖面上,緊密相連的荷葉上泛起無數滴水珠,晶瑩剔透,并在葉片上流動,在陽光的反射下閃著亮點。千姿百態的荷花在荷葉間隙中奪眶而出,爭奇斗艷。徐徐清風中,那一縷縷荷香更是使人賞心閱目,猶如身處詩畫卷中,眼前的一切讓人遲遲不愿離去。 “環碧島”因其四周被碧水環繞而得名,這座湖區中最小的一個島卻凝聚著兩代帝王的情懷。島上建有東、西相鄰的兩個庭院,在臨近湖邊的地方,還建有形似斗笠的草亭。這里湖水澄澈,水面多菱,青菱浮水,菱花清香撲鼻。康熙年間,每逢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時,常在這里舉行盂蘭盆會。乾隆也極欣賞這里的美景,每至夏日采菱的宮女們蕩槳乘舟穿行湖面,嬉戲于那荷葉之間,更覺生機盎然。 “如意洲”位于芝徑云堤北端,因湖中之島形似如意而得名,它是山莊中最大的洲島。這里原是避暑山莊的宮殿區,如意洲既有北方的四合院,又有南方的小巧園林,布局精巧靈活。主要建筑有無暑清涼、觀蓮所、金蓮映日、水芳巖壽、延薰山館、一片云、滄浪嶼等,康熙、乾隆七十二景中有十二景在此。 “無暑清涼”是如意洲的門殿,它是一組三進庭院的主體建筑,南闊5間,進深1間。殿本身“廣廈洞辟,不施屏蔽”,四面皆水,景色秀美,夏日涼爽清幽。門殿題額“無暑清涼”,為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三景。康熙稱此處“三庚退暑清風至,九夏迎涼稱物芳”。 如意湖南岸的“觀蓮所”,是乾隆三十六景中的第十四景。亭前湖中萬柄荷花隨風搖曳,散發出陣陣清香,使人神清氣爽。據說,乾隆年少時隨祖父康熙來到觀蓮所,康熙命其背誦所讀經書,乾隆背誦時不遺一字,令在場的人感驚穎異。于是,康熙便有心培養乾隆,乾隆繼位后感念祖父的恩情,便在鏡湖西北岸建“薈萬總春之廟”敬荷花神,此廟也稱為花神廟。 與如意洲隔湖相望的是“金山島”,金山島的布局是仿自江蘇鎮江的金山建造的,與鎮江的金山相比,規模雖不及彼,但意境卻勝于彼。金山島三面被澄湖水環繞,似紫金浮玉。島上怪石嶙峋,高低錯落,雖由人工堆而成,卻又宛自天開地造,極富真趣。島上主體建筑上帝閣,是清代皇帝祭祀真武大帝和玉皇大帝的地方。 “煙雨樓”在如意洲之北的青蓬島上,它是仿浙江嘉興南湖鴛鴦島上煙雨樓的意境建造的,是供皇帝觀賞雨霧景致的地方。當山雨迷蒙的時候,登樓遠望,雨霧如煙,湖山隱現,景色非常美麗。走過門殿,后面便是自南而北,紅柱青瓦的煙雨樓。當年乾隆皇帝對這里極為贊賞,曾寫詩贊曰:“最宜雨態煙容處,無礙天高地廣文。卻勝南巡憑賞者,平湖風遞芰荷芬。” 站在門殿,抬頭仰望,煙雨樓廊檐下懸掛著乾隆親筆題寫的云龍金匾。金匾富麗堂皇,古色古香。說到這塊匾還有一段故事呢,民國時期,第三十六師師長湯玉麟在熱河主政八年,其子湯佐輔在沈陽開了一家飯館,可飯店沒有合適的招牌,這位公子爺便把煙雨樓的匾額摘下,運到沈陽做了飯館的招牌。可憐當年天子御筆親書的“煙雨樓”匾額,竟淪落為沈陽街頭的飯館招牌。1953年,人民政府文物普查時,發現這塊招牌不同尋常,匾上有“乾隆御筆”的印文,認定它就是避暑山莊煙雨樓丟失的云龍金匾。 煙雨樓東面是皇帝讀書的青陽書屋,樓的西面有齋堂,樓、齋、書屋自成精致的院落,并有游廊連通。在煙雨樓東北有一座八角軒亭,東南有一座四角方亭,西南疊石為山,山上有六角涼亭,立于亭中可近賞湖面游船輕泛,遠眺萬樹園和西部山巒,如詩如畫。 走過三孔平橋,看到在橋左側的如意湖岸上,有一座重檐攢尖頂方亭,這是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二十七景“芳渚臨流”。芳渚臨流是當年康熙皇帝處理政務之余臨湖小坐、靜心養神的地方。這里湖水澄澈如鏡,遠山如黛,岸柳成蔭,芳渚臨流的亭閣倒影,增添水面富麗,白云綠水,掩映水中,景色更加宜人康熙皇帝專門作詩贊:“堤柳汀沙翡翠茵,清流芳渚躍凡鱗。數叢夾岸山花放,獨坐臨流惜谷神。” 站立湖堤上,清風拂面美景奪目沁心,心怡神清,難以言喻。向右看遠處的山巒上,有一巨大石柱擎天而立,直插云端。它上粗下細,很像洗衣用的棒槌,承德人叫它棒槌山,康熙皇帝賜名“磬錘峰”。修建避暑山莊時,巧借此景,使山莊內外渾然一體,創造了新的意境美。承德民間流傳這樣一句話:“摸到棒槌山,能活一百三。”由于時間的問題,我未能去摸棒槌山了。 “水流云在”是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三十六景,這座亭子造型別致,以重檐大敞亭為中心,四面分別跨出一附間,整座亭子共挑出十六個檐角。在亭中四望,澄湖之水清澈見底,映照著天上朵朵白云,流水、浮云有動有靜,景色優美。如遇雨天湖面上升起一層薄霧,霧中的樓閣若隱若現,景更迷人。康熙取杜甫“水流云不竟,云在意俱遲”詩句為亭子題額“水流云在”,并賦詩抒懷:“雨后云峰澄,水流遠自凝。岸花催短鬢,高年寸寸增。” “濠濮間想”是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十七景,亭前是碧波蕩漾的澄湖,背后是廣闊的萬樹園。亭子的名字出自《世說新語·言語》,莊子和他的朋友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看到水中游動的魚。莊子曰:“你看,這些魚多快樂呀。”惠施曰:“你不是魚,怎知魚的快樂呢?”莊子曰:“你不是我,你怎知我不知魚的快樂呢?”濠濮間想實際上是一種和諧社會思想,人應該回歸自然,與山水共樂,伴鳥獸禽魚共游,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康熙也許感受到了莊子在濠濮之間自得其樂的想法,而建此亭愉悅性情吧。 在澄湖北岸、萬樹園南端有一塊用漢白玉雕成的臥碑,這是乾隆的綠毯八韻詩碑。碑身正面刻有乾隆《綠毯八韻》七言詩,傳說此詩是乾隆在這如茵似毯的草地上休息時吟成。詩云:“綠毯試云何處最?最為避暑此山莊。卻非西旅織裘物,本是北人牧馬場。雨足翠茵鋪滿地,夏中碧罽被連岡。鶴行無礙柔叢印,鹿齙那容密剡長。度不尺盈剛及寸,聞殊香爇乃饒芳。奢哉溫室氍毹漢,刺矣白家絲線唐。奚必鄭元書作帶?偶同李賀句歸囊。莎羅小坐因成什,示儉因之緬訓良。”碑的背面是《平旦》五言詩:“孟子言平旦,惟戒人梏亡。豈知曲阿明,所被遍圓方。粵宛鼓太和,清明含百昌。夜氣于旦見,匪謂陰勝陽。我每因宵衣,逢斯于山莊。金烏扶桑枝,滄滄復涼涼。露光湛淺蕪,其芳襲人香。林禽與原獸,各自適其常。何所容好惡,人物胥同良。出王及游衍,亦懷抑戒章。” 進入避暑山莊的平原區,眼前這片開闊的平原,面積有千余畝,平原區主要由“萬樹園”和“試馬埭”兩部分組成的。萬樹園地勢平坦,林木蒼郁,馴鹿野兔出沒期間,這里有塞外難得的草原風光。試馬埭位于萬樹園西側,綠草如茵,馳道如弦,這里是清代皇帝赴木蘭圍場舉行“秋狝大典”之前,選拔駿馬的地方。 “甫田叢樾”是康熙三十六景的第三十五景,其名出自《詩經·齊風·甫田》。在亭子的東面有御瓜園,北面有萬樹園,當年有許多飛禽走獸來往于叢林之中,康熙常帶人在此打獵,并在亭中品嘗御瓜園內種植的新鮮瓜果。康熙賦詩贊美:“留憩田間樂,曠觀恤閭閻。叢林欣賞處,遍地豫豐占。”休憩甫田叢樾亭中,眼望綠色的田疇,回味躬耕的樂趣,想到需要體恤的百姓。遠觀叢林佳景,今年應該豐收在望。康熙的詩既有對甫田的贊美,也有對叢樾的欣賞。 在萬樹園以南,熱河泉以北有一片農田,這里是皇家的園圃,被稱為“御瓜圃”。康熙皇帝歷來重視農業生產,每年春季都要親自參加耕種,平時也經常在田間巡視,關注莊稼的生長。據說,御瓜圃是引泉水澆灌,種植的瓜果格外香甜,康熙曾賦詩贊美:“土厚登百谷,泉甘剖翠瓜。”御瓜圃生產的御稻米能供皇帝進駐山莊時之用,還綽綽有余。 “蘋香沜”是乾隆三十六景的第十九景,位于甫田叢樾東面,澄湖的北岸。蘋香沜是臨湖建造的3間水殿,殿前有木橋可達香遠溢清,據說橋下水中多青萍,豐茸淺蔚,每當微風乍起時清香襲人。在殿后有方亭一座,內設有石桌、石凳,四周植有各種樹木花卉,當年帝后游湖必來此休息。乾隆賦詩描寫了這里優美的景色:“香風搖擺綠波涵,花正芳時伏數三。詞客關山月休怨,來看塞北有江南。” 走過香遠益清橋,便來到了康熙三十六景的第二十三景“香遠溢清”。香遠溢清是取自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溢清”之句。這里的建筑除保留下來的幾間敞軒、亭子外,許多建筑只能從房基中才能看到昔日的規模了。 在香遠溢清東北隅澄湖岸邊,豎有刻“熱河”二字的長石,這里是熱河泉的源頭,也是山莊湖泊的主要水源。清澈的泉水從斷層石隙間如串串珍珠噴涌而出,流經澄湖、如意湖、上湖、下湖,匯成碧波千頃。據說,春時湖水清澈見底,游魚往來,悠然自得;夏季則是浮萍點點,撒滿水面,泛起陣陣清香;秋天泉水融融,節令過了白露、霜降,湖中的荷花仍然翠蓋臨波,朱房含露;冬季銀裝素裹,冰天雪地,唯此處碧水漣漪,云蒸霞蔚,春意盎然。 走過牡丹園和芍藥園,便是“永佑寺”。永佑寺是乾隆效仿其父雍正于北京建“恩佑寺”供康熙像的做法,在山莊內建的一座寺廟,用以紀念其祖父康熙。如今,寺內大部分建筑已經損毀,只有舍利塔保存完好。舍利塔是仿南京報恩寺內“琉璃塔”和杭州武陵寺“六和塔”而建的,是平原區的最高建筑。 由于時間關系,避暑山莊的72景點不可能一一游覽,實屬憾事,在此列出山莊72景,以做紀念。康熙以四字定名36景:煙波致爽、芝徑云堤、無暑清涼、延薰山館、水芳巖秀、萬壑松風 、松鶴清樾、云山勝地、四面云山、北枕雙峰、西嶺晨霞、錘峰落照、南山積雪、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風泉清聽、濠濮間想、天宇咸暢、暖流暄波、泉源石壁、青楓綠嶼、鶯囀喬木、香遠益清、金蓮映日、遠近泉聲、云帆月舫、芳渚臨流、云容水態、澄泉繞石、澄波疊翠、石磯觀魚、鏡水云岑、雙湖夾鏡、長虹飲練、甫田叢樾、水流云在。 乾隆以三字定名36景:麗正門、勤政殿、松鶴齋、如意湖、青雀舫、綺望樓、馴鹿坡、水心榭、頤志堂、暢遠臺、靜好堂、冷香亭、采菱渡、觀蓮所、清暉亭、般若相、滄浪嶼 、一片云、萍香泮、萬樹園、試馬埭 、嘉樹軒、樂成閣、宿云檐、澄觀齋 、翠云巖、罨畫窗、凌太虛、千尺雪 、寧靜齋、玉琴軒、 臨芳墅、知魚礬、涌翠巖、素尚齋 、永恬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