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絲琺瑯(Cloisonne),正名為銅胎掐絲琺瑯,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瑯,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后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器物 ,是中國的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之一,屬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乾隆款掐絲琺瑯雙螭戲珠紋爵杯、盤故宮博物院館藏 通體花紋的纏枝以雙線做法表現,又精工細作,流光溢彩,珠光寶氣,為典型的乾隆工。 掐絲琺瑯葡萄紋繩耳爐故宮博物院館藏 此爐釉質晶瑩,色彩純正。葡萄紋圖案是明早期琺瑯器上常見的裝飾紋樣之一,有時代特色。爐口及雙耳均為后配。 掐絲琺瑯龍耳乳釘紋簋故宮博物院館藏 此器系仿古代青銅器簋的造型制成,器形工整,掐絲精細,是較有特點的仿古作品。 乾隆款掐絲琺瑯葫蘆紋簋式爐故宮博物院館藏 此爐添加了較多鏨刻鎏金的裝飾,使整器金光閃爍,富麗堂皇,皇家特色濃厚。葫蘆紋因具有吉祥寓意,歷來都是裝飾器物善用的紋樣,而橫臥形狀的卻十分少見。 宣德款掐絲琺瑯人耳長方蓋爐故宮博物院館藏 此爐釉質不純,干澀失透,沙眼較大,附著不牢,有所剝落,又從圖案及色彩分析,應為清早期作品。將番人形象融入琺瑯器的創作,生動有趣,且罕有所見。 景泰款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獸耳三環尊故宮博物院館藏 此尊腹部與頸部及底足處釉色明顯不同。腹部釉色鮮艷明快,尤其是墨綠色及紫色晶瑩亮澤。而頸及足部的釉色灰暗干澀,且裝飾圖案的風格也與腹部不同。由此可斷定,此尊是在元代琺瑯罐的基礎上后配頸、耳、環、足而成,底款亦為后加。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藏草瓶故宮博物院館藏 此瓶的琺瑯質地和纏枝蓮花的特點,具有顯著元代作品之特征,為元代作品無疑。 掐絲琺瑯獅紋雙陸棋盤故宮博物院館藏 此盤胎體厚重,造型規矩,裝飾精美,為明代御用監所造之重器,傳世孤品。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球式香熏故宮博物院館藏 此香薰為仿元代器型,構思奇巧,設計合理,是康熙前期掐絲琺瑯器的代表作品。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沖耳三足爐故宮博物院館藏 此器釉色豐富純正,有紅、白、黃、草綠、紫、翠綠、寶藍七種,其中綠釉如翡翠,藍釉如寶石,為元末明初的仿古佳作。三足及器里為后配。 掐絲琺瑯三獅戲球紋鼎式爐![]() 故宮博物院館藏 統觀掐絲琺瑯工藝品,從明至清,獅戲球紋裝飾的作品寥寥可數,原因是琺瑯料在燒制過程中有難于掌控的流動性,花紋易走板變樣,能將具象的紋樣做好非技藝精湛所不能為,這件作品獅紋清晰準確,乃精湛技藝之結晶。 掐絲琺瑯團花紋菱花式火鍋![]() 故宮博物院館藏 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還是著名的宮廷菜肴。因銅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所以火鍋以銅質為主。琺瑯工藝以銅為胎體,以琺瑯做裝飾,是制作火鍋的不二選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