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常說自己自西安事變后,人生就結束了。 因為西安事變后,張學良面對的就是漫長的囚禁生涯,一直到去世。 那時楊虎城的境遇也同樣糟糕。 迫于楊虎城在西北軍中的威望頗高,當時無法直接將其迫害,便逼迫楊虎城帶夫人幼子出國考察。名為考察,實為奪權,使楊虎城失去了對西北軍的控制權。 “七七事變”發生后,他多次請求抗戰,但是均未得到答復,而后心系家國危難的楊虎城便決定偷偷回國,為祖國的抗戰事業貢獻自己作為一個軍人的一份力量。 但是一回到祖國便被蔣介石下令扣押。其秘書宋綺云和夫人徐林俠以及他們的幼子“小蘿卜頭”宋振中也一起被扣押。 楊虎城一共有三位夫人。 第一位夫人羅佩蘭生了一子一女,分別是兒子楊拯民和女兒楊拯坤,西安事變的時候羅佩蘭早已病逝。 第一位夫人羅佩蘭生了一子一女,分別是兒子楊拯民和女兒楊拯坤,西安事變的時候羅佩蘭早已病逝。 第二任夫人叫張蕙蘭,當楊虎城與羅佩蘭成婚后,帶領新婚妻子回家省親的時候,才發現父母已經給他定了一名親事,女方就是張蕙蘭。 她沒有隨楊虎城南征北戰過,基本上都是留在老家照顧公婆,教育兒女,所以見識不多,但是為人善良,是難得的賢妻良母,與羅佩蘭、謝葆真處得也是親如姐妹,甚至在羅佩蘭得了肺結核,無人敢照顧的情況下,毅然決定照顧羅佩蘭。 所以在羅佩蘭臨死之前,羅佩蘭更是將自己的一兒一女放心托付給張蕙蘭。 相對于陪伴在楊虎城身邊的羅佩蘭和謝葆真來說,張蕙蘭給楊虎城的更多的是親情,而不是愛情,對于賢惠的張蕙蘭楊虎城更多的是愧疚。 楊虎城的第三任夫人是謝葆真,謝葆真原本是一位進步學生,是中國共產黨地下黨的一員。 在羅佩蘭去世后,楊虎城很是欣賞這位進步學生,在老參議匡厚生牽線搭橋下,二人喜結良緣。 在楊虎城偷偷回國被扣押后,謝葆真便想盡辦法營救丈夫,但是此事觸及到了蔣介石的逆鱗,便想盡辦法誆騙謝女士到南昌,到達南昌后,軍統特務又將其連同幼子楊拯中一起扣押。 對于謝葆真來說能與丈夫在一起便是最大的慰藉,但是讓她放心不下的就是在外面的自己的四個女兒。 當時她將自己的四個女兒交給自己年邁的母親,不過母親上了年紀,老人體弱多病,四個女兒年幼,情況著實令人擔心不已。 不過幸運的是,此時楊虎城的第二任夫人張蕙蘭得知楊虎城與謝葆真被囚禁的消息,便把四個女兒接到自己身邊撫養,視若己出。 楊虎城的兒女這邊因為有張蕙蘭的存在可以稍稍安心,但是楊虎城這邊的情況不容樂觀。 與張學良不同,因為有于鳳至與趙四小姐花錢打通關系并且輪流陪伴,又有與宋子文的兒女親家的關系,所以可以時常看望和托人帶生活用品給張學良,看守的特務并不敢過分為難張學良,至少生活物質方面并不缺少。 但楊虎城這邊可就沒有這么幸運了,楊虎城沒有錢來討好特務,不僅在生活上幾近苛待,食物都是一點油水都沒有,甚至有餿的、腐爛的。 冬天寒風刺骨,他想要換一件棉衣,給年幼的兒女御寒,幾近哀求,但是特務又怎么會同情一個無錢無勢的落魄將軍呢?極盡敷衍也不愿意施舍。 雖然條件艱苦,但是楊虎城還是很重視兒子的教育,兒子到了上學的年紀,但是軍統特務不允許其上學,他便求買一本百科全書給兒子,在楊虎城的軟硬兼施下終于獲得了許可,因此楊虎城很高興,這也成了楊虎城消磨時光的唯一工具。 屋漏偏逢連夜雨,兩人關押在一起不久后,楊夫人便發現自己懷孕了,而后小女兒出生,給身處黑暗牢籠中的楊虎城夫婦帶來很多慰藉,但是這種安慰是短暫的。 軍統特務查出謝葆真共產黨的身份,以此為由,對生產后體弱的謝葆真進行羞辱,在言語上刺激她,精神上折磨她。 甚至將其單獨分開,不讓其與丈夫兒女見面,在特務的不斷刺激下,謝葆真的病情越來越嚴重。 每當看到妻子這樣,楊虎城又不能過去勸慰,經常偷偷抹淚,極度傷心。 就在這種折磨下,楊虎城和其妻子子女度過了八年,終于迎來了抗戰勝利的消息,本來從歐洲回來是想報效祖國的,沒想到自己什么也沒做,想到此楊虎城便滿心愧疚。 本以為八年過去了,蔣介石總能消氣了吧,但是楊虎城還是高估了蔣介石,蔣介石并沒有將其釋放,而是將其轉移到重慶關押,對此楊虎城及其夫人都氣憤異常。 特別是謝葆真經過八年的折磨身體越來越差,但是特務對其病情不予醫治,此時謝葆真自己也拒絕進食,不久后不堪折磨的謝葆真便與世長辭了。 楊虎城悲憤異常,抱著幼子幼女老淚縱橫,身體也逐漸消瘦。他只恨自己的無能,不再是戰場上那個威風凜凜的將軍,而只是被關在籠子里的一只年老的病虎而已。 曾經張學良表示西安事變是自己主導的,與楊虎城無關,希望蔣介石善待甚至放了楊虎城,但是蔣介石卻不為動搖。 而后南京迎來解放,解放軍逼近重慶,蔣介石自知大勢已去,也便沒有了絲毫的忌憚,他仍然忘不了西安的半月之仇,他親自下令,將楊虎城及其幼子幼女殺害,與此同時被殺的還有其秘書一家以及其他隨從人員。 軍統特務用匕首將人活活捅死,并用硝鏹水毀滅尸體。無論是“小蘿卜頭”,還是自己年僅八歲的女兒都是生在牢籠死在牢籠,從未享受過自由的陽光。 楊虎城重慶被害的噩耗傳到西安,張蕙蘭十分悲憤,而后舊病復發,甚至好幾天不能進食。稍有好轉后,便拄著拐杖為丈夫挑選了墓地,一共買下了七畝的墓地。 當有人問她為什么買這么大的墓地的時候,她表示說:跟隨楊虎城去世的還有秘書警衛,甚至連小孩都沒有放過,都是蔣介石屠刀下的冤魂啊!只要我還活著,清明時節,我都會掃墓祭拜! 而后在新中國成立后,她將丈夫以及與丈夫一同遇難的工作人員皆葬于此地。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陵園一直由張蕙蘭打理,在西安事變二十周年的時候,她將陵園交給了國家,陵園的名稱由“楊虎城陵園”后改為“楊虎城烈士陵園”。 后來經國家各級部門的修繕,陵園有了很大的改觀,199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至今日,陵園依然在西安的長安縣佇立著,好像在向世人訴說著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張蕙蘭辛辛苦苦將丈夫的子女撫養長大并培養成才,與丈夫的六個子女相依為命。 楊虎城去世時,張蕙蘭才四十多歲,年紀尚輕,且此時新中國成立,人們對婦女的偏見已經逐漸消除,這時有不少人勸說其改嫁。 但是張蕙蘭對自己丈夫很是敬重,同時六個子女其中四個還未成人,且楊虎城胞弟楊茂三的媳婦早年病故,留下了幼小的楊拯晉、楊拯湘兩兄弟,張蕙蘭還將兩個侄兒攏在身邊,這么多孩子在她的身邊,可以想象她的生活何其艱難,但是為了幼小的孩子,對于別人改嫁的勸說她都一一拒絕了。 不過幸運的是,此時新中國已經建立,黨和國家并沒有忘記楊虎城將軍的功勛,經常照顧楊蕙蘭與孩子的生活,希望她們能夠衣食無憂。在黨和國家的照顧下,孩子們都成長地出類拔萃,逐漸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其長子名叫楊拯民,1922年出生,孫中山先生有句名言“拯斯民于水火之中”,楊虎城出于對孫中山先生的敬重,同時也為了表示自己對兒子的殷切希望,于是截取這句話中“拯民”二字,作為兒子的名字。 楊拯民15歲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歲時擔任關中軍區副司令,在軍隊上的表現極為出色,參與過共產黨的諸多戰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智取華山,被周恩來譽為“將門虎子”,若能繼續留在軍隊上發展,其前途不可限量。 其中彭德懷極其欣賞他,甚至有意讓其擔任新組建起來的西北空軍的參謀長的職位。但是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經歷過數年戰爭的中國各行各業百廢待興,特別是石油行業,無論是工藝經驗,還是工人技術都不完善。 所以他婉拒了彭德懷司令的邀請,一心投入了新中國的工業建設中,參與到大西北玉門石油的工作中。在他的帶領下,甘肅玉門石油的產量節節攀升,他也因此成為新中國第一代的石油功臣。 ![]() 在大哥的榜樣作用下,楊虎城的其余子女也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著不俗的成績。 楊虎城長女名叫楊拯坤,這個名字足夠的大氣,寄予了楊虎城將軍對其殷切的期望,拯救乾坤!她1924年出生,與哥哥楊拯民都為楊虎城的第一位夫人羅佩蘭所出,又與哥哥一起于1937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她才13歲,而后在黨內一直負責宣傳與教育的工作。 20世紀70年代以后,開始進入旅游部門工作。為我黨培養了不少杰出的人才,為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于1994年去世,享年70歲。 二女兒楊拯美,1932年出生,也是謝葆真的長女,雖然父母去世時自己年幼,但是在外婆以及養母張蕙蘭的諄諄教誨下,從小對自己的父母便無比的崇拜。 16歲就加入了共青團組織,一直從事地下黨的工作,積極發展革命力量,建國后,22歲便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學習經濟學。但是她依然選擇了條件艱苦的甘肅參加工作,而后擔任甘肅省政協常委,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三女兒楊拯英,1934年出生,據楊拯英說西安事變的時候她只有兩歲,而后父母就出國了,后面父母被囚禁一直遇害,再未見過父母。 1950年楊拯英入黨以后,一直從事文史相關的工作。雖然是文史類的相關工作,但是她從不以自己的個人恩怨為主觀導向評價歷史人物。 眾所周知,蔣介石是其殺父仇人,她曾說:“過去如果有人敢當著我的面說蔣介石的好話,我可能會沖上去抽他耳光。”但是她仍然能夠客觀地評價人物,不以自己的主觀意識為導向批判歷史人物,讓我們欽佩。 四女兒楊拯漢,1935年出生,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而后一直在黨政機關從事機要工作。 ![]() 現如今,楊虎城將軍僅有三女楊拯英和四女楊拯漢兩個女兒健在。 五女兒楊拯陸,1936年出生。也是楊虎城被捕之前留下的最小的孩子,與大哥一樣,她選擇了石油行業,其中唯一的原因便是祖國需要。 在西北大學石油地質系畢業后,她本來可以依靠自己的學習成績與烈士子女的優待,選擇一份在北京或者留在西安的工作,或者做科研或者出國深造。但是她都說了不,最后選擇了最艱苦的新疆勘察隊。而選擇去新疆的唯一的理由便是為祖國尋找大油田,因為此時的祖國需要石油。 上世紀50年代的新疆,條件艱苦異常,“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茫茫戈壁,一望無際,不只物質條件極其的匱乏,甚至要經常面臨死亡的威脅,但是她始終不怕艱難,不怕辛苦,一頭扎進了準格爾盆地做地質勘探工作。 在完成任務上,她帶領的117隊永遠是完成任務最好的一個隊伍,她也是當時唯一的女隊長。但是由于當地的地質條件險惡,時不時地有隊友犧牲的消息傳來,但是她仍然沒有退縮。用雙腳丈量著一寸寸的土地,使得三塘湖油田的勘探開發取得重大進展。 ![]() 但是不幸還是降臨到了她的頭上,在一次勘測任務中,遇到了暴風雪,而后不幸犧牲,犧牲的時候年僅22歲。 當人們發現她的時候,她的身體已經被凍僵,兩臂前伸,十指深深地插在泥土里,而她懷里緊緊保護的是一本地質圖,上面有她新涂上去的識別地質情況的涂料。她用生命完成了對黨和國家的誓言。 而后楊拯陸被追認為革命烈士,與父親一起葬在了烈士陵園里。 50年過去了,她的英雄事跡依然在新疆大漠流傳,她的精神依然在激勵著新一代石油工人為祖國的能源安全奉獻青春、才華乃至生命。 ![]() 而楊虎城的妻子張蕙蘭呢?當楊虎城的孩子都長大成人后,她當然也沒有閑著,孩子們成婚之后,很快有了下一代,養育孫子輩的任務又落到了張蕙蘭身上。 長子楊拯民的5個孩子、楊拯坤的果朗、小鹿,楊拯美的小露等12個第三代后人都是她從小帶大的。加上“階段性”撫養的,總數在30人以上,大的走了,小的又來了,她家簡直成了幼兒園。 雖然張蕙蘭沒有親生的兒女,但是她從不孤單,從兒女孫輩的身上,從孩子的歡聲笑語中她體會到了為人父母的欣喜與人間的親情。大家都十分尊敬她,敬愛她。她也時時刻刻地教育著孩子們要敬業愛國,無私奉獻,為中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西安人民敬重張蕙蘭,解放后接連好幾屆選她為西安市人大代表。黨中央關懷她,為了她后半生生活有著落,鄧穎超向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人建議,在陜西省政協里給她安排個位置,以便領到一份薪水。因此,她成了陜西省歷屆政協委員。 鄧穎超曾讓人帶著禮品去看望她,她則讓兒子楊拯民將臨潼的柿子、石榴等土特產帶入中南海,答謝鄧大姐和中央領導的關愛。 ![]() 1993年2月7日,張蕙蘭病逝于西安,享年90歲,在當時的年代可以稱為高壽了。 鄉親們敬贈挽聯曰:“賢妻良母敬老撫幼堪稱懿范,辛勞一生節烈奉獻功在國家。”橫批是:“無名英雄。” 彌留之際,張蕙蘭對子女們說,想葬在楊虎城身邊,又怕自己不夠格。 子女們含淚而泣:“娘的恩德照千秋,我們感激您,人民感謝您。活著您不能跟父親在一起,死了一定要葬一塊!” ![]() 所以在楊虎城烈士陵園里,有座1993年落成的新墳,那墓碑上寫著“陜西省政協委員張蕙蘭之墓”。 都說龍生龍鳳生鳳,虎城將軍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同時,他的子女也在積極參與新中國的建設工作,繼續為新中國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們從沒有因為自己是烈士子女而搞特殊化。 為了民族大義與新中國的建設,甘愿自我犧牲,舍小家為大家,甚至為國捐軀,這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我們應該學習這種無畏的精神,讓我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貢獻自己的力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