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圖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一起來讀黃帝內經-132-素問·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6)00:0005:28 粵.一起來讀黃帝內經-132-素問·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6)00:0004:24 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6) 原文與譯文 (原文)帝曰:善。氣之上下,何謂也? (譯文)黃帝道:人體的氣有上下之分,情況如何? (原文)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氣三矣,天之分也,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其氣三矣,地之分也,地氣主之。以名命氣,以氣命處,而言其病。半,所謂天樞也。故上勝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勝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所謂勝至,報氣屈伏而未發也。復至則不以天地異名,皆如復氣為法也。 (譯文)岐伯說:身半以上,其氣有三,屬于人身應天的部分,是司天之氣主持的;身半以下,其氣有三,屬于人身應地的部分,是在泉之氣主持的。用上下來指明它的勝氣和復氣,用六氣來指明人身的部位而說明疾病。所謂“身半”,指天樞而言。所以上部的三氣勝而下部的三氣都病的,以地氣的名稱,來稱呼所受的疾病;下部的三氣勝而上部的三氣都病的,以天氣的名稱,來稱呼所受的疾病。以上是指勝氣到來,報復之氣尚屈伏未發的情況而言,而復氣到來時,就不以司天在泉之氣來分別其病名,而應根據復氣的變化來確定病名。 (原文)帝曰:勝復之動,時有常乎?氣有必乎? (譯文)黃帝道:勝氣復氣的變化,有一定的時候嗎?氣的來與不來有一定的規律嗎? (原文)岐伯曰:時有常位,而氣無必也。 (譯文)岐伯說:四時有一定的常位,而勝復之氣來與不來,卻并不是一定的。 (原文)帝曰:愿聞其道也。 (譯文)黃帝道:希望聽聽這其中的原理。 (原文)岐伯曰:初氣終三氣,天氣主之,勝之常也。四氣盡終氣,地氣主之,復之常也。有勝則復,無勝則否。 (譯文)岐伯說:初之氣到三之氣,是天氣所主持,是勝氣常見的時位;四之氣到終之氣,是地氣所主持,是復氣常見的時位。有勝氣才有復氣,沒有勝氣就沒有復氣。 (原文)帝曰:善。復已而勝何如? (譯文)黃帝道:有時復氣已退而勝氣又發生,這是什么原因? (原文)岐伯曰:勝至則復,無常數也,衰乃止耳。復已而勝,不復則害,此傷生也。 (譯文)岐伯說:勝氣到來,就會有復氣,這本無一定的規律,直到氣衰才會止住。復氣之后又有勝氣發生,如勝氣后而沒有復氣相應發生就會為害,能夠傷人生命。 (原文)帝曰:復而反病何也? (譯文)黃帝道:有復氣至而復氣本身反病的,是什么原因? (原文)岐伯曰:居非其位,不相得也。大復其勝則主勝之,故反病也。所謂火燥熱也。 (譯文)岐伯說:這是復氣到來的時節,不是它的時令的正位,其氣與其位不能相得的緣故。復氣若大復其勝氣,那么復氣本身就虛,而主時之氣又勝它,所以復氣反而自病,這是對火、燥、熱三氣來說的。 (原文)帝曰:治之何如? (譯文)黃帝道:治療的方法怎樣? (原文)岐伯曰:夫氣之勝也,微者隨之,甚者制之。氣之復也,和者平之,暴者奪之。皆隨勝氣,安其屈伏,無問其數,以平為期,此其道也。 (譯文)岐伯說:勝氣所造成的疾病,輕微的順著它,嚴重的制止它;復氣所致的疾病,和緩的加以平調,暴烈的就削弱它。總而言之,要隨順其勝氣,安定那被抑伏之氣,不必管用藥的次數,以和平為止點,這就是治療的原則。 文源:罾事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