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片看多了,常分不清中統、軍統,今天這里梳理一下二者的發展演變歷程 中統:是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的一個機構,以對付共產黨和負責搜集各省市的報刊雜志內容和言論。1938年8月成立。 1928年初,國民黨在中央組織部中設立專職情報的“黨務調查科”; 1932年,黨務調查科擴充為“特工總部”; 1935年改組為“黨務調查處”。 1937年4月,徐恩曾負責的“黨務調查處”與戴笠負責的“力行社”合并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下設3個處:一處為黨務處,徐恩曾任處長;二處為軍警處,戴笠任處長;三處為郵電檢查處,丁默任處長。 1938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擴大成為3個公開的特務組織(一處擴大為隸屬中央黨部秘書處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或中統局1938--1947);二處擴大為隸屬軍事委員會辦公廳的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三處隸屬軍事委員會辦公廳的特檢處(主管郵電檢查)。 1947年4月中統局改頭換面,歷稱中央黨員通訊局(簡稱黨通局)。 1949年2月,國民政府黨通局劃歸內政部領導,改稱內政部調查局,簡稱內調局,主要負責對內的安全。 1954年10月,又將內調局改組為司法行政部調查局。
1932年4月復興社特務處; 1937年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主要負責人為戴笠; 1938年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擴大為隸屬軍事委員會辦公廳的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 1946年戴笠乘坐飛機失事死后,軍統局進行改組,其公開特務武裝部分與軍委會軍令部二廳合并為國防部第二廳,由鄭介民任廳長;軍統局的正式名稱亦改為國防部保密局,毛人鳳為局長。專責保密防諜工作,確保國家安全。 1949年,軍統主要機構撤至臺灣。 1950年,保密局恢復正式編組,于臺北士林芝山巖設立局本部,以持續執行國內保防工作及情報搜集之重責大任,并主導臺灣省工作委員會案及臺北市工作委員會案等白色恐怖。 1955年,保密局改組為國防部情報局,專責執行戰略預警情報搜集、研整之任務。保防偵查等業務撥歸“司法行政部調查局”接管。 1984年發生江南案,當時之情報局長汪希苓亦被捕入獄,情報局再次大改組。 1985年7月1日,情報局與國防部特種情報室并編成立軍事情報局,隸屬國防部參謀本部,受參謀總長直接指揮,主要負責對外的偵察、破壞工作。其總部在臺北陽明山下的芝山,設有情報學校訓練間諜,軍方內部稱該處為山竹營區。 |
|
來自: 淡泊1971 > 《編制、訓練與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