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詠懷兩首 其一 顯赫當世名,今唯土一抔。 備注: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個皇帝的陵墓,坐落在北京昌平區境內的天壽山麓,總面積120余平方公里,是中國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陵寢。史載明成祖朱棣繼位不久就派重臣為自己尋找風水寶地,直到了永樂七年方在京北昌平縣黃土山下選中陵地,并由朱棣親自看后拍板定下,改黃土嶺為天壽山,并在天壽山下建造陵墓,取名為長陵,此為十三陵中的祖陵。然而朱棣苦心孤詣地找尋的吉穴,到頭來還是阻止不了江山易姓。 其二 帝王寢前說死生, 備注: 一、神路,又名十三陵神道,即長陵神道,是長陵陵寢建筑的前導部分,總長約7.3公里。在明代,凡是舉行大典的時候,除文武百官及軍事儀仗排列兩側,還將人工馴養的獅子、大象等動物裝在籠里,放在御道兩旁,以壯皇威。皇帝死后,需要相同的排場,所以就在陵前設置了石像生。這種做法開始于秦漢時期,此后歷代帝王、重臣沿用不衰,只是數量和取象不盡相同。 二、彼岸,借用佛教用語。六祖慧能有一個偈子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他說:“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故名為此岸;離境生滅息,如水常通流,故名為彼岸”。意思是說:人的念頭不停產生,消滅了一些念頭又會有新的念頭產生,好像水有波浪一樣連續產生,即此岸。到彼岸的智慧,即超脫凡情系縛的智慧。 |
|
來自: 昵稱1617776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