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癌癥,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晚期、治不好…… 世衛組織數據顯示:
那么,好端端的,怎么突然腫瘤就找上門來了呢? 其實癌癥的發生,與人的生活習慣是息息相關的,特別是老一輩的這個“好習慣”——?。?/span> 5個習慣,小心“省”出癌癥 如果你身邊也有一個“省吃儉用”的人,請提醒他遠離這幾種節儉方式: 1.省錢,不吃新鮮水果 為了省錢,經常買打折水果,有時候水果壞了,還不舍得扔?!鞍褖牡牟糠秩拥簦O碌倪€能湊合吃!” 事實上,這是不健康的。 因為水果水分多,一旦霉變,極易由果汁滲透導致整顆水果受到霉菌污染,譬如霉菌產生的展青霉素,能“擴散”和“感染”其他看似正常的部分。 另外,新鮮蔬菜、水果中含有維生素C,對于腫瘤有一定的阻斷作用。多吃新鮮的綠菜,多吃水果,就可以在胃里阻斷致癌物質亞硝酸胺的形成。 2.發霉的大米、花生和玉米,舍不得扔 發霉的食物里經常藏著黃曲霉素,特別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里,像花生、玉米等。而黃曲霉素被劃定為1類致癌物,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能導致肝癌。 3.剩菜剩飯,舍不得倒 剩菜吃不了就倒掉,不要放冰箱里面第二天、第三天再吃。剩飯菜儲存的時間越久,飯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會隨之增加。 亞硝酸鹽本身不致癌,但進入人體后,在一定條件的作用下,會和血紅蛋白結合轉化為“亞硝胺類物質”,容易增加機體患肝癌、鼻咽癌、食管癌等疾病的風險。 一般來說,正常保存的食物所生成的亞硝酸鹽類物質對身體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做飯前要考慮好用餐人數和用餐量,避免當天吃不完造成食物浪費。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 熟食在室溫下不得存放2小時以上,應該及時冷藏(最好在5℃以下),不要在冰箱當中存放超過3天,剩飯菜加熱的次數不應該超過1次。 4.食用油反復用 炸食物的油的殘渣中含有芳烴類物質,長期食用容易誘發腫瘤。 如果需要用大量食用油炸制食物,一定要反復濾凈油中殘渣,二次使用時注意油的顏色和氣味是否發生改變,一旦發生改變,不能為了節省冒險使用,須馬上丟棄。 5.油煙機不開,省電 有些烹飪習慣,比如用大量食用油進行大火爆炒,有些爸媽為了省電,又舍不得用抽油煙機……每天吸入大量油煙。 廚房油煙暴露成為不吸煙者患肺癌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 四川省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莊翔曾在接受采訪時介紹:“如果在一個密閉的、沒有開啟抽油煙機的環境炒菜,在里面呆一小時,對肺部的傷害相當于吸進去整整兩包煙!”莊醫生這個比喻讓人不寒而栗。 正確做法 在烹炸食物時需要開大油煙機的功率,在炒完菜后,不妨讓油煙機繼續工作3~5分鐘,以確保有害氣體完全排出。 5.不去體檢,省體檢費 “小病不用治,大病治不了,一旦體檢反而耽誤事!多看看我分享在群里的養生小文章,比什么都強。”春晚小品《一波三折》中賈玲飾演的母親,像不像自家諱疾忌醫的父母? 懶得去體檢、怕去醫院,想給自己省點事,錯過的就有可能是“抓住”早期癌的機會。 目前我國惡性腫瘤的治愈率普遍偏低,并不是因為醫療技術水平差,而是很多人沒有體檢的健康意識,往往是出現癥狀才就診,此時通常是中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期,從而降低了治愈率。 正確做法 兩類人定期體檢 1.高危人群,比方說家族史、抽煙、酗酒、職業致癌物暴露等; 2.高齡人群,這個高齡指的是特定癌癥高發年齡段(不同癌癥高發年齡存在差異),如結直腸癌建議50歲到75歲之間開展。 常見癌癥篩查建議 ① 肺癌高危人群可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 ② 40歲以上,胃癌高危人群定期進行胃鏡檢查; ③ 45歲以上,腸癌高危人群定期進行腸鏡檢查; ④ 建議20多歲的年輕人體檢時,要注意傳染病的篩查,比如肝炎指標; ⑤ 25歲以上女性定期做乳腺彩超等; ⑥ 有性生活的女性,建議定期做TCT及HPV檢測; ⑦ 建議40-50歲人群每年定期檢查心血管健康,記好血脂、血壓等指標。 癌癥最愛的6個字: 煙 酒 胖 燙 油 熬 吸煙 煙草煙霧中含有數千種有害物質,其中已被科學論證可致癌的有 69 種。 重度吸煙者得肺癌的概率比不吸煙者高 5.7 倍。 不止是肺癌,30% 的癌癥都與吸煙相關。 喝酒 酒精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明確劃分至 1 類致癌物中,對人體有明確的致癌性。 酒精在體內致癌性可謂是「全面開花」,從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到肝癌,幾乎囊括整個消化系統。 都說要「適量飲酒」,但是,如果出于防癌或防病的角度,不飲酒才是最好的預防建議。 胖 肥胖是增加患癌風險的重要因素,近些年的研究表明,肥胖可以導致14種癌癥的發生;而當人們養成運動的好習慣,就可以大幅降低相應的患癌風險。歐美一項144萬人的研究顯示,運動可以降低13種惡性腫瘤的發病風險,其中最高的是食管(腺)癌,發病風險降低了42%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50% 的中國成年人存在超重和肥胖問題,甚至 6~17 歲的兒童青少年中也接近 20% 體重超標。 燙 超過 65℃ 的熱飲,可能會損傷覆蓋在口腔和食道表面的粘膜,如此日積月累反復刺激,可能會導致食管癌的發生。 2018 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飲用「 65 度以上的熱飲」定為 2A 致癌物,是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高的物質。 據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愛喝大碗粥的太行山居民、常喝功夫茶的潮汕人,以及常飲燙奶茶的新疆人,都是食管癌的高發人群。 甜 吃甜食確實能讓心情愉悅,生活甜蜜蜜。 但是,科學研究證實:攝入過多的游離糖會增加蛀牙、糖尿病、肥胖、甚至心臟病和多種癌癥的風險。 更何況,糖尿病和肥胖這兩種疾病本身就是癌癥的危險因素。 中國膳食指南建議,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攝入不要超過 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特別是要少喝含糖飲料。 熬 長期熬夜,已被明確是一種致癌因素。 早在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將熬夜(涉及晝夜節律打亂的輪班工作),歸為了2A類致癌因素,與高溫油炸食品同屬一類。 多個大規模人群中做的研究,都發現不規律作息會增加患癌風險。其中關系最密切的是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結直腸癌。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一項涉及50萬國人的大規模調查顯示,失眠是心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且失眠對年輕人的影響可能更大。 正確做法:不要睡得太晚,保證時間;睡眠要有規律,熬夜不應成為常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