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省紹興市,出生于江蘇東海(今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因三代人定居揚州,自己又畢業于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今揚州中學),且在揚州做過教師,故自稱“揚州人”。現代杰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教授、民主戰士。1916年中學畢業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出版他的處女作詩集《睡吧,小小的人》,作為新文學運動初期的詩人之一,他以清新明快的詩作,在詩壇上顯出自己的特色,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1921年參加文學研究會,是“五四”時期重要的作家之一,192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文學研究會8位詩人的合集《雪朝》第一集,內收朱自清的詩作19首,1923年發表了抒情長詩《毀滅》,1924年詩和散文集《蹤跡》出版。1925年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開始從事文學研究,創作方面則轉為以散文為主,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1年留學英國,后又漫游歐洲五國。1932年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4年出版《歐游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編輯《〈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并撰寫《導言》,1936年,出版散文集《你我》。抗日戰爭爆發后,朱自清隨清華大學南下,任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并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曾與葉圣陶合著《國文教學》等書。抗戰勝利后,他成為革命民主主義戰士,在反饑餓、反內戰的實際斗爭中,始終保持著一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的氣節和情操。1948年8月12日因胃病逝于北平,年僅50歲。代表作品《春》、《綠》、《背影》、《荷塘月色》、《匆匆》。 《光明》 風雨沉沉的夜里, 前面一片荒郊。 走盡荒郊, 便是人們底道。 呀!黑暗里歧路萬千, 叫我怎樣走好? “上帝!快給我些光明吧, 讓我好向前跑!” 上帝慌著說,“光明? 我沒處給你找! 你要光明, 你自己去造!” 王若水點評: 這首詩作于1919年11月22日,詩人當時是北京大學哲學系的學生。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時代的新詩,屬于白話詩初創時期的詩歌,表達了當時覺醒的青年一代對光明社會的憧憬,和他們尋求新的人生道路的心聲。 在那內憂外患的時代里,人們經歷著黑暗、困苦、腐敗的社會現實,他們彷徨,并苦悶地探索,不停地嘗試著通向光明的大路,尤其是年輕的知識分子。“五四”前后曾出現五花八門的主義、學說、思潮,彌漫于知識界,讓人們難于抉擇,詩人執著地追求光明,痛苦地尋找著奔向光明的道路,他寄希望于“上帝”,因而向上帝呼喚:“快給我些光明吧,讓我好向前跑!”最后詩人假借“上帝”的回答,說明光明必須靠自己去創造。獨立自主、個性解放的新一代年輕人揚棄了世事聽天由命的傳統觀念和對圣君賢臣經世救民的幻想,他們經過深刻的理性思考,決定了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實踐創造光明。 像許多“五四”時代的新詩一樣,這首詩在思想的深度和藝術表現手法上還屬于稚嫩,但這正是那個時代的特征,今天我們讀這首詩,更應注重她的歷史存在的價值。 《睡吧,小小的人》 “睡吧,小小的人。” 明明的月照著, 微微的風吹著——一陣陣花香, 睡魔和我們靠著。 “睡吧,小小的人” 你滿頭的金發蓬蓬地覆著, 你碧綠的雙瞳微微地露著, 你呼吸著生命的呼吸。 呀,你浸在月光里了, 光明的孩子,——愛之神! “睡吧,小小的人。” 夜底光, 花底香, 母底愛, 穩穩地籠罩著你。 你靜靜地躺在自然底搖籃里, 什么惡魔敢來擾你! “睡吧,小小的人。” 我們睡吧, 睡在上帝的懷里: 他張開慈愛的兩臂, 摟著我們; 他光明的唇, 吻著我們; 我們安心睡吧, 睡在他的懷里。 “睡吧,小小的人。” 明明的月照著, 微微的風吹著——一陣陣花香, 睡魔和我們靠著。 李都蔚點評: 1919年2月寫的《睡吧,小小的人》是朱自清的新詩處女作,收錄于詩歌集《睡吧,小小的人》中,1919年出版,這部詩歌集收錄詩歌71首,分新詩和歌詞兩大類:其中新詩共63首(包括譯詩三首),歌詞8首。朱自清的詩,盡管數量不多,卻在思想和藝術上呈現出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 這首清新的詩就像一首搖籃曲,輕撫著嬰兒,進入甜甜的夢鄉。詩中表達出對孩子的無限眷愛,以及對給予孩子愛的父母和上蒼的贊美。全詩以真摯的感情,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追求逼真的藝術效果。朱自清和武仲謙女士于1916年結婚,他們的長子朱邁先1918年9月出生,這種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的詩作,也為他后來同樣風格的散文創作奠定了基礎。朱自清散文中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的作品,具有濃厚的人情味,如膾炙人口的名篇《背影》,就是極富有真情實感。“真”是朱自清文學創作核心:講真話、寫真情、描繪實景,這也是他文學藝術的最高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