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新西蘭 它們是世界上唯一不會飛的鳥類 到哪兒都得“腿著去” 相信跟不會開車的本小編 一定可以成為好伙伴 它被稱為鳥類世界的大熊貓 可以和泰迪熊比可愛 號稱“貓頭鷹和布偶的混合體” 我仿佛聽到有人說我可愛 它害怕的時候 根本不知道跑 而是“凍住” “凍住”你懂嗎 就是 我們都是木頭人 不許說話不許動…… 賣萌求放過 這種鳥叫做kākāpō,中文稱作鸮鸚鵡。只剩下136只…… kākāpō是新西蘭特有的鳥類物種,是世界上最重的鸚鵡,體重可達4-6公斤。 寶寶不胖哦 kākāpō是食草性鳥類,經常在夜間活動,移動時利用快速輕搖的步姿可走上好幾公里的路。 沒辦法,雖然不會飛,但人家的確就是鳥。 你可愛你說了算 科學家們說,鸮鸚鵡在新西蘭曾經非常常見,直到大約150年前,隨著老鼠和白鼬等小型哺乳動物捕食者的出現,鸮鸚鵡數量銳減。 1840年起歐洲殖民者在新西蘭出現后,更多廣闊的土地被改為耕作和放牧用途,鸮鸚鵡及其生存環境進一步被侵害。 毛利人也會應用它們的毛皮特別是羽毛去制造披風或斗篷,每件這樣的斗蓬需用上11000片以上鸮鸚鵡的羽毛。 這套服飾不但美輪美奐,更具有非常保暖的效果因此每件披風均價值連城,特別是少數仍然保存良好的,更被視為“圣物”被珍而重之。 在20世紀80年代,新西蘭由政府資助的科學家采取了措施,將剩下的鸮鸚鵡遷移到沒有人類居住也沒有天敵的小島上,遠離那些傷害他們的掠食者。 每個鸮鸚鵡都佩戴著一個像背包一樣的跟蹤器。這樣,科學家就可以跟蹤它們的位置,給它們喂食適當的食物,評估它們的活躍程度,并判斷它們是否有交配。 由于后代具有極高的死亡率,科學家們在實驗室中孵化卵子,用3D打印的住所替代其巢穴。 鸮鸚鵡的研究人員專門使用無人機攜帶精子,穿越鸮鸚鵡生活的島嶼,對鸮鸚鵡進行了大約10年的人工授精。 目前,kākāpō鸮鸚鵡被列為極危物種,瀕臨滅絕。 新西蘭最后的鸮鸚鵡種群正在遭遇曲霉病(一種肺部真菌感染)爆發,已經死了6只,還剩下136只…… 發現和治療患有致命疾病的鳥類極其困難。鸮鸚鵡被直升機送往新西蘭內陸進行CT掃描,患病的鸮鸚鵡可能需要數月或更長時間的強化治療。 現在研究組正在網上籌錢給剩下的鸮鸚鵡篩查治病。公眾可以通過捐款幫助kākāpō鸮鸚鵡,所有資金將直接用于疫情管理和鸮鸚鵡研究: https://www.doc./our-work/kakapo-recovery/get-involved/donate/ (請復制這個網頁) 讓我們一起努力 希望kākāpō鸮鸚鵡能陪伴在我們身邊 繼續賣萌! ![]() —END— 商務合作、供稿,請聯系: nzmessenger@xtra.co.nz 0064 3 3380168 全紀錄 · 新西蘭 新西蘭信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