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案分享:脾胃虛寒濕阻中焦,溫中健脾化郁止痛 患者,男,50歲。2010年7月初診,主訴口腔潰瘍反復發作半年余。因飲食不適而加重,視其口腔黏膜潰瘍處色淡紅,上覆蓋灰白色滲出物,充血水腫不明顯,患處微痛,視其形體消瘦,精神疲倦,肢冷畏寒,面色胱白,食欲不 振,便溏溲清,舌質淡苔白水滑,脈沉細無力。 證屬脾胃虛寒,濕阻中焦,郁久化熱,上蒸清竅。治以溫中健脾,散寒止痛。方用理中湯加味。 方藥為黨參15g,白術30g,干姜10g,茯苓12g,炙甘草10g,炒薏苡仁30g,扁豆10g,炮附子12g,黃連6g,紅棗5枚,生姜10g.水煎服。患者服7劑后,口腔潰瘍愈合不痛,繼以上方去黃連服之月余,諸癥皆失,未見復發。 【詮解】理中湯為黨參、干姜、白術、炙甘草組成,《傷寒論》第386條云“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欲飲水者,理中丸主之”,“理中者,理中焦也”。 是知理中丸多為素體氣虛,勞倦過度,或 恣食生冷,傷及脾胃,中焦虛寒,運化無力,濕阻中焦,郁而化熱,以致陰火上沖,故口腔潰瘍疼痛而作矣。本證的辨證要點為口腔黏膜潰瘍淡白,或淡紅,上面覆蓋灰白色滲出物,充血水腫不明顯,但隱隱作痛,且形體一派中焦虛寒之象。 舌質淡苔薄白,脈沉遲或細而無力,故治療溫中散寒,健脾止痛。方中黨參甘溫補中、健脾益氣,白術健脾燥濕,二者相伍脾健則運化有序,濕氣以除,胃和則升降有職,陰火以降。干姜溫中散寒,甘草溫中益氣,諸藥合用, 正所謂“參草甘以和陰,姜術辛以和陽,辛甘相輔以處中,上交于陽,下交于陰,陰陽和順,則百病愈矣”(《傷寒真誠奇話》)。 筆者臨床體會,服用此方若其效不顯,可少加黃連以做反佐,既可制辛溫之燥熱,又可直折浮游之陰火,是方又名連理湯。驗之臨床,其效頗佳。另外對于此類患者加入雞內金一味, 既可幫助其消化之職,又雞內金為治口糜之良藥也。#肝膽胰腎科普排位賽# 注:以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需使用請咨詢專業醫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