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土伏火治口腔潰瘍 中醫執業醫師 陳冬真 滅火可以澆上一盆水,滅火也可以覆上一層土。有些火,用水來滅不合適,比如正在起火的油,若澆上一盆水,油漂在水上燃,水流到哪里,火就燒到哪里,反而更麻煩。此時用土就更適合。 口腔潰瘍就是因于火。老師在(可點擊→)《宋永正醫案:2次處方治好6年口腔潰瘍》一文中寫道:“臨床實踐中,我總結口腔潰瘍有三種病因。一是實火,二是虛火,三是寒熱錯雜”。 老師在文中說,實火有“三黃丸”,用大黃、黃芩、黃連三味苦寒藥,這就是以水滅火。寒熱錯雜有烏梅丸與甘草瀉心湯,其中烏梅丸治下寒上熱,甘草瀉心湯治中寒上熱,兩個處方均是寒藥與熱藥同時用。虛火亦有二,有因下焦肝腎陰虛而生,有因中焦脾胃虛而生。那個2次處方治好6年口腔潰瘍的案例中,老師先從寒熱錯綜治,不效,后從下焦肝腎陰虛治,立效。 今年跟診中,遇一3年口腔潰瘍患者,老師通過辨癥,認為是中焦脾胃虛而生的虛火。老師溫補中焦,未用一味苦寒藥物,一次處方將患者治好,這正是補土伏火的治法。 以下是老師的治療經過: 4月25日,常德王女士線上請老師為她兒子診治。她兒子28歲,口腔潰瘍(舌上為主)已有3年,看過中醫也看過西醫,效果均不理想。 老師問診獲悉:患者雖有口腔潰瘍,但能吃辛辣食物,吃了也并不會加重潰瘍;腸胃不好,容易拉肚子;時有失眠,心煩,心慌心悸;怕冷;口干;小便次數多(自訴感覺身體存不了水,喝了立馬就要尿);大便正常。 發來的舌照顯示舌尖偏紅,舌苔白膩,舌中縱裂紋。 老師說,患者除了口腔潰瘍,還有心煩失眠,心慌心悸,口干,舌尖紅,看似心火旺,宜清心瀉火。可患者前面看了很多醫生,前醫必投苦寒清熱之藥,可治療效果不好。結合患者吃辛辣食物不會加重潰瘍這一信息,可知患者疾病不是實火導致。再結合患者怕冷、易拉肚子、舌縱向裂紋、舌苔白膩這四個信息分析,患者脾胃虛寒。 老師說,患者脾胃虛寒,氣血生化乏源。氣血不足,溫煦肌表不力,故怕冷;血虛不能養心,故心煩、失眠,心慌心悸、舌尖紅;脾胃虛,津液不能上承,故口干;脾虛土不制水,水津輸布異常,水液偏滲膀胱,故飲水即尿。此患者的口腔潰瘍病機為脾胃虛致陰虛血虛,陰虛血虛則熱,熱甚為火,火性上炎,發于口腔,為潰瘍。李東垣在《脾胃論》說“若飲食失節,寒溫不適,則脾胃乃傷......既脾胃氣衰,元氣不足而心火獨盛,心火者,陰火也”。治宜益氣溫中厚土以斂火。 4月25日,老師開的第一次處方為:人參9克,炙甘草9克,白術15克,茯苓12克,黃芪30克,升麻7克,葛根7克,生地30克,麥冬15克,肉桂9克,黑順片9克。7付,水煎服,每日1付,早晚各服一次。 這個方子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培土以伏火。以葛根代替柴胡,葛根除了升清陽,還可升津液。方中還加入了生地、麥冬滋陰養血,用肉桂、黑順片以溫陽,同時肉桂還有引火下行的作用。 患者服用4付后反饋說有些拉肚子,每天拉三四次。老師告之拉黑便并大便不成形,與處方中生地有關,對身體不會有什么影響,讓其繼續服用。在患者大便次數增多時,老師讓患者一付吃兩天。 5月8日,患者母親反饋說他兒子口腔潰瘍已經好了,問是否繼續開方,老師說好了就不吃藥了。 患者母親又補充了一些信息:患者身體瘦,飯量不大,皮膚、頭發枯燥,有少許白發。以前經常熬夜。擔心潰瘍會復發,想進一步調理身體。她懇請老師為患者進一步調理身體。 老師為患者開了一個調理方,處方如下: 人參9克,炙甘草9克,白術15克,茯苓12克,黃芪30克,升麻7克,葛根7克,當歸9克,女貞子20克,生地20克。7付,水煎服,每日1付,早晚各服一次。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患者脾胃虛,故身體瘦,飯量少。陰血不足則皮膚、頭發干燥,有白發。此方去黑順片、肉桂、麥冬,繼續補益脾胃,同時加女貞子、當歸滋陰養血。 6月5日復診:潰瘍沒再發,食欲較前好,皮膚沒那么干燥了。老師讓患者繼續服用上方7劑。 6月16日,王女士反饋她兒子吃中藥期間,不小心咬到舌頭發了潰瘍,但好得非常快,三四天就好了。再未發口腔潰瘍,心慌心悸也好了。但皮膚、頭發仍有些干燥。飲水即尿的癥狀沒有改善。 6月23日,老師為患者開出第二個調理處方: 黨參20克,炙甘草9克,生白術 15克,茯苓 15克,干姜 9克,當歸 10克,生地 20克,升麻7克,葛根 15克,沙參15克, 麥冬15克。7付,水煎服,每日1付,早晚各服一次。 老師這次處方在前方基礎上稍作加減,加沙參、麥冬滋陰潤燥,患者飲水即尿,此土不制水,老師加干姜合炙甘草以溫中土。甘草干姜湯出自《傷寒論》,臨床上也常用來治療中土虛寒不制水引起的吐涎沫、尿頻、尿床等癥。 7月14日回訪,王女士說他的兒子目前身體狀況挺好,最后一次開的中藥只吃了3付,剩下的4付中藥因出遠門沒有吃。 老師說,現代人食飲不節,喜吃肥甘厚膩或暴飲暴食,夏天又貪戀寒涼冷飲,久則損傷脾胃。因脾胃虛而導致反復口腔潰瘍的患者不少見,若見熱用寒,甚至屢用苦寒下火之藥,反更傷脾胃,致病情纏綿難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