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來時常想該如何才能保持一段長久的良好關系。 其實說白了,我們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看問題。回顧過去3月,我被新的工作沖昏了頭腦再無暇顧及其他,對方無法感同身受,只能用自己現有的經驗給我指明方向。只是方式激烈了些,讓我無法接受。 無法感同身受,另外一個視角的焦灼,我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些都是暫時的,都會過去。并非本質的問題。 可我狐疑的點是在于,對方眼中兩個人的關系是否一定得是,只有你怎么怎么樣,我才能怎么怎么樣。 只有你給了我一個蘋果,所以我才能給你一個。因為你上次沒有給我嘗一口巧克力,所以我也不能給你嘗我的。 以及,對方想要的是我。還是一些漂亮的頭銜。 因為如果只是要后者的話,也不一定非得是我嘛。如果只是要一個有一二三等等東西的人,那就去找那樣的一個人就好了。 到底想要什么,這是每個人自己都必須想清楚的事情。 我從一開始就說過了,人是無法被真正改變的。我不會奢求別人變成我理想中的樣子,同樣別人也不能。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可能按照另一個人理想中的軌跡去過人生。 我不會要求對方一定要升官發財,我希望對方能過得開心,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想加速那就奔跑,想休息那就睡覺,這些我都不會去干涉。 你說累了,我不會說那你去運動,你說想看肥皂劇,我不會說美劇才比較高級。 我不會說話。 因為不管我說什么,都不過是在拿我的想法去強加給你,都是在拿我認為的正確,去凌駕于你的體驗。 我希望你是在做你自己。而不是我希望的你,和我塑造的你。 還有我想需要弄清楚的一點是,對方給予的,到底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這也是我一直一直在追問自己的問題。 當然,我也反問了自己能給予什么。 我是太溫和的人,沒辦法對另一個人進行人格上的職責。說一句,我覺得你怎么怎么樣,我都覺得很重。 我深知人生艱難,我們對自己的期待又那樣高,要求又那樣苛刻。 耐心的開導,溫柔的擁抱,不需言語的包容。這是我能給的。也是我認為,我能給親近之人最好的東西,因為別人我沒有閑暇去給。 如果換算成父母的角色,我的小孩可能不會學習非常的優秀吧。但是他一定很快樂的,自由的,被包容的長大了。 如果小孩可以選擇父母,那我想有的小孩不會選擇我。 也許有的小孩想要的,是成為那種成績很好,鋼琴十級,需要很嚴厲的父母敦促。 兩個小孩都沒有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更為看重的東西。 你想要什么呢。 我能給的,到底是不是你最想要最需要的呢。 但可能,我們都是給了對方我們認為最好的東西,卻沒有問問對方需要什么。 我給你的,恰恰是我最需要的,是我認為愛一個人的方式。也許你給我的也是。 但是你必須要意識到一點,這一點你現在還沒有意識到。 就好比,兩個從不同家庭成長起來的小孩,一個小孩家里頓頓都是四菜一湯,而另一個小孩家里不常做飯。 而他們都認為,這就是一個家庭飯桌應該有的樣子。 可是不是這樣的。 還想說什么呢,啊,對了。 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一種好職業,也不是只有一種好人生。對嗎。 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第一名呀。如果只有學習好才能被稱之為優秀的話,才能有資格被愛的話,那后面的人該怎么辦才好呢。 這幾個月以來,我的自私在于,沉溺于自我的世界,忘了給火里添柴扇風。我始終感到很抱歉,但是卻瑣事纏身,無法從中掙脫開來轉移視線。這是等我閑下來時候才意識到的事情。 求同存異。我們是否,能夠允許另一個人有一種不同于我想法的存在。這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 是不是我認為一加一等于一,另外一個人認為一加一等于二就是大逆不道,我就必須要去改變,去告訴他/她這是錯的,一加一就是等于二的。 如果他堅持不聽,那就是無知愚昧。 你知道嗎,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我讀了那樣多書,最后了解到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包容。 這種包容不是站在道德制高點的包容,不是我比你強,強者對弱者的包容,不是我對你錯,優勝者對淘汰者的包容。 這種包容,是站在二者平等的角度,是你喜歡蘋果而我喜歡梨,可以呀,是你有信仰我沒信仰,可以呀。是這種包容。 我要的不是假意的平等,不是因為怕對方生氣而不去開口的平等,不是嘴巴里說著好呀好呀,眼神卻透露著不屑的平等。 這是任何一種長遠關系發展都需要的最基本的尊重,和建立在這種尊重上的平等。 可是你知道嗎,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學不會這種平等。 就好像我跟你說過的那些故事一樣。一個人當了領導,一個人卻還是職員,所以他們分開了,因為人生軌跡不再相同。 但是這個世界上,怎么會有步調完全一致的兩個人呢。一個人當了醫生,另外一個人就一定要是護士嗎。難道只有這樣,兩個人才足以匹配,才能水乳交融。 那些我們曾一起迷惑,嗤之以鼻的故事。我不想它真實的上演。 況且我們總歸是不同的人。如果連一個小小的喜好我們都不能夠平等、尊重的去對待,那之后的漫長歲月,又該如何是好。 我們又都不是,能忍的人。 還有就是什么才是為對方做一點事情。 在我看來,做事情就是,你說眼睛痛,我就把眼藥水遞到你手里。 可是你在做的呢,就好像父母對學習不好的小孩,只一直催促著小孩子說你為什么不好好學習? “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啊,知道我為什么逼你嗎,因為除了父母不會有人在意你的前途,不會有人這樣逼迫你,我今天逼你,等你考上了大學,你會感謝我的。” 可是,這個父母卻從來不會陪著小孩子做作業,不會給他講題。 如果你是小孩子,你會喜歡這樣的父母嘛? 你也會覺得,這樣的父母也不過只是會說漂亮話,卻不做一點實際行動,去為小孩子的學習成績提升做些什么吧。 況且小孩子身邊還有老師,還有同學,每個人都會告訴他要好好學習,如果小孩子學習不好,他也知道身邊的人會用怎樣的眼睛去看待他的呀。 社會也是一樣的。我們每個人身邊,都還是縈繞著這樣的老師和同學。 當然,這只是一件事,可我想要聲明,言語絕不是行動。言語常常,只是懶得行動上面漂亮的幌子。 沒有人是在靠言語愛人的,就好像沒有人是在靠空氣填飽肚子一樣。我們都不要再自欺欺人。 其實你有沒有想過呢。父母,人生導師,朋友,在我們的人生里,這些角色都已經有人充當了,而且有人不斷的在充當。 但兩個人在一起,是因為想要一個這些之外的角色,是想從這種親密關系里,尋求一些別的角色無法給予,也不能索取的東西。 愛人這個角色,它可以在充當愛人的同時還像父母,像朋友,像老師。但它不能太像。 太像其他的角色,就不是愛人了。 對嗎。 我一直在學習應該如何在這段感情里做個好的愛人,也知道我的弊病,有問題第一反應總是退縮而不是去解決。 我這三個月反反復復,站在我的,你的,局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 為什么現在我們會不舒服,不快樂,為什么我會對你感到驚詫,隔閡,想要逃避。 我今天不想要再去指責,像你一如既往討厭的那樣。但我希望這樣把問題解剖開來的方式,你能夠看得明白。 也許有的人可以糊糊涂涂的過下去。就好像有的人可以一開始就跟不是很喜歡的人在一起,過得不舒服也可以繼續過下去。 但是我不行。我是活的太清醒的人。 我找了三個月,想了三個月,找到了問題所在,也找到了我不舒服的根源。 你向來是比我理性,比我聰明的人。兩個人是0.5+0.5=1。 這些問題,我一個個羅列,是希望你能知道我們彼此身上的問題,也希望你能問問自己,有沒有辦法改變或者解決。 我必須要知道你的答案,我必須要。就好像我不能嗓子里卡著魚刺喝湯。 我們現在需要考慮的,是魚刺能不能夠被某種方法消化,然后接著喝湯。如果不可以,那也許我們都需要干脆一點,拿掉這根魚刺,然后從此不再吃魚。 晚安,希望大家今天也度過愉快的一天。 2019.3.17 夢想拯救世界的Bunny 一個專注慫恿 人類讀書的gir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