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你指揮家鄭小瑛 第一位音樂女指揮家 鄭小瑛(1929—),中國第一位女指揮家,音樂教育家。出生于上海,祖籍福建永定。1952年進入中央音樂學院深造,1962年在國立莫斯科音樂劇院指揮意大利歌劇《托斯卡》,成為第一位登上外國歌劇院指揮臺的中國指揮家。先后任中央歌劇院首席指揮、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愛樂女室內樂團藝術指導兼首席指揮、廈門愛樂樂團藝術總監和首席指揮。獲文化部直屬文藝團體評比優秀指揮一等獎、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以及法國文學藝術榮譽勛章等。 鄭小瑛出生在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6歲開始學習鋼琴。1947年,她考入金陵女子大學生物系,但不久就離開大學獨自到了解放區,參加了中原大學文工團。在為人民群眾演出的過程中,她認識到音樂必須結合人民群眾的需求,為人民服務。 由于少時學過鋼琴,鄭小瑛有很好的音樂基礎,因此在1952年得以進入中央音樂學院深造。她先在作曲系學習,之后參加了一位蘇聯專家舉辦的合唱指揮短期訓練班。在由全國各地選拔而來的25名指揮班學員里,鄭小瑛是唯一的女性。她的天賦與勤奮,讓她受到蘇聯專家的多次表揚。1956年,新中國第一個專業指揮系——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成立了,學院破格讓她在作曲系繼續完成學業的同時,也在指揮系當兼課老師,并擔任全校合唱團和紅領巾管弦樂隊的指揮。 ![]()
1960年,鄭小瑛被選派到蘇聯莫斯科音樂學院深造,學習歌劇、交響樂指揮。1962年,鄭小瑛在國立莫斯科音樂劇院指揮了意大利歌劇《托斯卡》,獲得了輿論的高度評價,她也因此成為第一位登上外國歌劇院指揮臺的中國指揮家。 1963年,鄭小瑛歸國,在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任教。改革開放后,她擔任中央歌劇團的首席指揮和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經常擔任國家重要演出活動的指揮,指揮演出了中外大型歌劇《護花神》《第一百個新娘》《茶花女》《夕鶴》《卡門》《費加羅的婚禮》《蝴蝶夫人》《魔笛》《波希米亞人》等;還曾與中央樂團、上海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等十多個交響樂隊合作,舉行音樂會,指揮交響樂和管弦樂作品。 鄭小瑛的指揮風格熱情奔放,氣魄雄偉,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1985年秋她應邀赴澳大利亞堪培拉舉行交響音樂會時,《堪培拉時報》的評論稱:“她的指揮嚴謹諧調、富有表現力,充滿著自信和權威性。這只可能來自豐富的實踐經驗及她本人天賦的音樂才華。”1988年鄭小瑛應邀赴芬蘭,指揮了瓦薩歌劇院的《蝴蝶夫人》16場,獲輿論熱烈贊揚。 ![]()
1989年,面對流行樂盛行而嚴肅音樂受冷落的局面,鄭小瑛和一些女音樂家組建了愛樂女室內樂團。樂團成立后,到大中學校和廠礦、農村演出,受到群眾熱烈歡迎。1993年鄭小瑛還率領愛樂女室內樂團赴歐洲執行國家文化交流項目,在德國、荷蘭、法國演出了中國室內樂12場,擴大了中國音樂“洋為中用”的影響。 1995年金秋,在愛樂女室內樂團基礎上組建的愛樂女交響樂團登上了世界婦女大會開幕式的舞臺。這是中國第一個女子交響樂團,108名演奏員手執樂器,身穿白紗長裙,隨著鄭小瑛手中的指揮棒輕輕一揚,美妙的音樂瞬間涌向全場。她們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婦女在被譽為“陽春白雪”的藝術上的才華與風采。 ![]()
1998年,69歲的鄭小瑛應邀奔赴廈門,創建了“公助民辦”性質的廈門愛樂樂團,并擔任藝術總監和首席指揮,繼續推廣她熱愛的交響樂。這一年,她獲得了全國老有所為貢獻獎。 讓音樂為人民服務,讓群眾能夠欣賞高雅藝術,是鄭小瑛從年輕時代就開始的信念,也是她一直堅持的事業。為此,她采取各種形式向群眾普及音樂知識,針對普通百姓音樂知識和音樂素養缺乏的狀況,她創造了獨特的邊講解邊演奏的“鄭小瑛模式”,以幫助聽眾更好地理解音樂。在擔任廈門愛樂音樂總監期間,她常常到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等高校舉辦音樂會、講座,與學生們展開交流。為了讓大眾能夠欣賞歌劇這個全人類的藝術瑰寶,她一直在努力倡導和推廣中文歌劇,她相信“陽春白雪,和者日眾”。 ![]()
2014年4月,85歲的鄭小瑛被中央歌劇院授予“終身榮譽指揮”稱號。這位世界知名的女指揮家,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音樂教育家和音樂社會活動家,她一生都在為傳播和普及古典音樂、歌劇而奮斗、奔波,并為此作出了重大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