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0字,約8分鐘,思考問題的熊 專欄5 如果你感覺每天的生活沒有頭緒或者每天都糾結于接收到的大量信息而無法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亦或者你希望開始嘗試將個人生活和學習電子化,那么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議。 友情提示: 如果覺得文章太長想要“太長不看”版本,可以直接滑到最后點擊“閱讀原文”,閱讀文章的精簡版本。 送錢提示:為慶祝生信技能樹官方騰訊課堂改版升級以及第一期轉錄組入門實戰課程銷量600+,第二期課程限時優惠上線,文末掃碼直享優惠。 內容清單 問題1:為什么使用云筆記 問題2:如何選擇云筆記產品 問題3:云筆記中該記錄什么 問題4:如何對信息進行分類 問題5:如何建立個人知識體系 關鍵1:善用搜索功能 關鍵2:office文檔圖片深度搜索 關鍵3:學會添加筆記內部鏈接 關鍵4:一鍵保存微信聊天記錄 關鍵5:筆記本自由排序 關鍵6:迂回支持 markdown 關鍵7:凌亂網頁簡化格式 關鍵8:保證筆記及私密內容安全 關鍵9:充分利用專屬印象郵箱 關鍵10:建立個人電子檔案 問題1:為什么使用云筆記 大腦擅長的事情是思考而非記錄。 記筆記應該是每一個經歷過學生時代的人都會有的習慣。大概四五年前,隨著身邊各種信息的海量增加,我逐漸感到只用紙筆記錄顯得越來越吃力,那時人人網(暴露年齡)之類的網站開始盛行,時不時會讀到一些別人分享的文章,看到可能有用的我就會收藏起來,可是每每到了用的時候還得去網站上翻很久之前的收藏記錄,而且有時找到的僅僅是“原文已刪除”的結果。在大三經歷了一次重要筆記本丟失事件后,我意識到只靠紙筆來記錄不僅吃力而且有巨大風險,于是正式轉向了云筆記。 如今,我們的大腦每天都面臨著“任務,想法和信息”這三座大山。
面對這三座大山,使用且高效地使用云筆記就變得越來越重要。 問題2:如何選擇云筆記產品 我前前后后試過市面上幾款主要云筆記的付費版(沒有付費版的不太敢試用),例如國內相對知名的有道云,為知。最終我的選擇是印象筆記。當然,每個人的喜好都不一樣,大家可以各取所需,如果你天生對印象筆記過敏,可以直接跳到第三題。 以下是我選擇的幾個主要原因,也是我挑選多數工具的主要標準,供你參考。
問題3:云筆記中該記錄什么 針對前文提到的三座大山(雜事,想法,信息),如何建立一個有條理且順暢的思維模式是首要問題。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知道怎么做而是不知道做什么。 除了多關注當前任務,學會區分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 。可以按照責任和關注點思路建立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思維模式。所謂責任是指自己承擔的不同角色,關注點則是每個角色的不同關注方向。這樣在面對問題和一件事情時,我們就可以先把它放在一個恰當的位置而不至于毫無頭緒,如果一件事請不在自己的關注點內就果斷放棄。 用我本人舉例,我本身具有工作角色,社群角色以及社會角色等責任,在工作角色中,我首先是一個在讀博士,又是一個博客作者,還是生信技能樹團隊的成員。于是,順著這個思路可以整理出自己的如下關注點。 在筆記中,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角色和關注點來建立信息分類體系。 問題4:如何對信息進行分類 面對每天接觸的海量信息,第二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對信息進行分類,即明確信息類型和來源。 信息類型包括:
信息來源包括:
針對不同的信息類型和來源,印象筆記可以進行如下操作:
問題5:如何建立個人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這個詞已經被各種所謂的“知識管理專家”說爛玩壞了,通俗地講就是把碎片化、分散、相對獨立的知識概念和信息加以整合,從而形成具有聯系的知識系統進而解決實際問題。再通俗就是從輸入到輸出的過程。你接受了什么(多少)信息并不重要,輸出了什么觀點(解決了多少問題)才重要。 建立知識體系大體可概括為三步:獲取信息、加工信息和串聯整合。 如今你我獲取信息的途徑主要包括深度閱讀(讀書或者學習軟件manual等第一手資料)和淺閱讀(碎片化閱讀如公眾號等),深度閱讀的優勢是系統且主題固定,但比較費時和耗費精力;淺閱讀的優勢在于具有社交屬性和相對高效,但通常內容隨機主題分散,大量閱讀伴隨大量遺忘。 在印象筆記中,針對深度閱讀可以嘗試構建個人書庫。每讀完一本書就建立一個筆記,可以包括書摘(拍照或kindle導入畫線筆記),自己的讀書筆記和其他經典書評,最后還可以整理成思維導圖。我之前發在技能樹的貫穿你我一生的基因之謎 以及 姑娘,喝了這杯茶 ,都是這樣整理的。 針對淺閱讀,不妨參考如下步驟:
構建知識體系除了看到有用信息即收集,更需要獲得有用信息即加工。在印象筆記中信息加工的三個要素分別是命名、分類和標簽。 命名可以包括時間地點和部分關鍵信息。 印象筆記支持筆記本組,筆記本和筆記三個層級分類。區別于傳統的紙質筆記本和電腦文件整理思路,云筆記一定要弱化分類強化標簽和搜索,其實只要用到筆記本和筆記這兩個層級就夠用了。 分類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可以按照未完成、已完成和參考資料進行分類。未完成是正在進行的任務和項目;已完成是已經結束的任務和項目;參考資料是其他任務和項目可能會用到的知識體系。 印象筆記支持建立250個筆記本的同時還支持10000個標簽。我們可以把筆記本理解為類別,把標簽理解為屬性。例如我的未完成和已完成以及參考資料中都有“RNA-seq”或者“基因組拼接”等內容,我就可以通過標簽來同時對它們進行查看。而同一篇筆記可以包含多個標簽,進而從多個維度進行管理。 再次強調:用好標簽是高效使用云筆記最重要的一點。 接下來,我們關注一下高效使用印象筆記的十個關鍵。 關鍵1:善用搜索功能 印象筆記的高級搜索實在強大,看似只是一個簡單的文字搜索,其實可以對筆記的創建日期、媒體類型、創建地點等信息搜索,而且還(部分)支持通配符與反選。除此之外,常用到的搜索語句可保存,以后可以直接點擊以保存語句進行搜索。 這里僅羅列幾個高頻搜索技巧: 關鍵2:office文檔圖片深度搜索 準確的說,印象筆記中其實不存在文檔附件的概念,筆記中所有 PDF、Word、Excel 的內容都可以進行搜索的,圖片里的文字也可以搜索。目前手寫中文字體識別準確率并不高,英文還是靠譜的。下圖是在一個筆記中直接搜索PDF中的內容。 關鍵3:學會添加筆記內部鏈接 在進行信息收集和加工之后,使用添加內部鏈接功能可以為同類知識添加目錄或者建立關聯,在A筆記中插入B筆記的鏈接,點擊即可跳轉到B筆記。如下所示,我把一些相關的筆記生成了一個目錄,并添加到一個新的筆記中,方便查找和復習。 關鍵4:一鍵保存微信聊天記錄 現在大多數公司和實驗室多多少少都微信辦公了,很多聊天都記錄參雜著各種通知和工作安排。 印象筆記支持直接保存多條聊天記錄,操作方式如下。 關鍵5:筆記本自由排序 正常情況下,建立的筆記本是按照字母順序進行排序的。但是對于很多人來說都希望常用的筆記可以固定在前面。其實,給筆記本名稱前添加數字就可以讓筆記本按照自己希望的順序排序,方便查找,提高效率。 關鍵6:迂回支持 markdown 對于很多程序員和從事生信的朋友來說,markdown已經是日常必備的東西。然,印象筆記編輯器本身并不支持完整的markdown語法,目前只有幾個類似于markdown 語法的快捷操作方式。對于愛折騰的人來說,這個問題可以通過使用開源的第三方編輯器和插件解決。 首先申請印象筆記的 Developer token;安裝vs code 編輯器并安裝 EverMonkey 插件,在編輯器用markdown編輯好文章之后就可以一個命令進行推送,隨后在印象筆記客戶端呈現的就會是渲染好的文本。最后再把原始的markdown文檔做為附件保存在筆記中就大功告成。 當然,如果拒絕折騰,有些印象筆記第三方編輯器可以支持 markdown 語法,自行搜索這里就不做推薦了。 關鍵7:凌亂網頁簡化格式 在論壇或者博客上看到了好的文章想要保存,但有時從網頁保存的文章有著各種奇怪的格式,保存到印象筆記中看的非常心累。這時,就可以使用網頁剪藏插件的隱藏廣告功能,效果誰用誰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