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家庭生活中,相信我們都聽說過這么一個詞,那就是“窩里橫,外面慫”。 一個人,他在這個家庭中是特別蠻橫的存在。可是,一旦這個人離開了家庭,到了外面,那這個人就成為了毫無膽量的慫人。 這種情況,其實是較為“矛盾”的。 日常的做法,本該是對家人好一些,主動跟家人妥協(xié)。而對于外人,該冷漠就得冷漠,不必在乎對方做什么。 不過,在今時今日,一切的情況都逆轉(zhuǎn)了過來。也就是說,有些人選擇了對家人不好,而對外人特別好。 曾見過這么一個女人,她總是喜歡在家庭中發(fā)脾氣,不是今天說婆婆對不起她,就是明天說自己的丈夫比不過別人家的丈夫。可她在別人面前,卻是一臉奉承的樣子。 連她的孩子都問她,為何媽媽要對外人那么好,卻對奶奶和爸爸那么壞呢? 這個女人自己也都不會回答。她自己細細想來才感覺到,原來自己完全把家人當成了仇人,卻把外人當成是知己。這,真的是自己做錯了嗎? 其實,對家人態(tài)度極差,而對外人態(tài)度極好的人,十有八九有這幾種心態(tài),要遠離。 02 窩里橫,外面慫的人,都特別自卑。 在你看來,一個喜歡欺負別人的人,他到底是自信呢,還是自卑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般喜歡在別人面前炫耀,或者在別人面前裝自信的人,都是自卑的人。可以說,喜歡欺負別人的人,他們本身就有著自卑的心理。 就拿那些窩里橫,外面慫的人來說,他們在外面受到了別人的欺辱,但他們卻不敢反抗別人。那么,他們的內(nèi)心就會積累了無數(shù)的怨氣。 怨氣,那是需要發(fā)泄的。到底找誰發(fā)泄呢?毫無疑問,就是找沒有威脅的人發(fā)泄。而這個沒有威脅的人,恰恰就是家人。 他們只要有什么煩心的事兒,就會拿家人當出氣筒,讓家人感受到自己的雷霆之怒,在家人面前顯得特別威風和霸氣。 不過,他們不明白的是,這樣的做法,只會對家人有效,而對外人無效。因為在外部環(huán)境,沒有人可以隨意脾氣,沒有人可以隨意破壞人情社會的潛規(guī)則。 如此,受氣成習慣且自卑的他們,就會是窩里橫,外面慫的人。 03 窩里橫,外面慫的人,都分不清輕重。做人最重要的,并非是這個人賺到了多少錢,有多少的資產(chǎn)和身家,而是這個人能不能夠分清楚一切事情的輕重緩急。 分清輕重,那是一個人一生的必修課。因為輕重這種東西,那是絕對存在的。也就是說,它跟人之利益息息相關。 一個職場的職員,如果他分不清輕重,那他就容易把重心放在不必要的事兒上。到最后,這個職員只會做多錯多,一無所得。 同樣的道理,一個家庭的成員,如果他分不清輕重,而是喜歡把重心放在外人的身上,那他就容易與家人愈行愈遠,到最后連親情都離他而去了。 有些經(jīng)歷過“家無寧日”的人也明白,只要家庭中存在一個分不清輕重的人,那整個家都會受到他的影響,還有可能會成為一盤散沙。 04 窩里橫,外面慫的人,都不懂得感恩。 我們不妨問自己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這個世上,到底誰希望我們過得好呢?到底誰待我們以真心呢? 外人,他們顯然不想我們過得好。親戚,他們也不見得對我們真心。而只有我們的家人,他們會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候施以援手,而且還在背后一直支持著我們。 為何我們常說“家庭”是最為溫暖的港灣,是自己堅強的后盾?就是因為在家庭中,有著對我們最為真心,最為無私的有情者。 對于這些有情者,無論我們怎么對他們好,也都是不為過的。 不過,如今這個社會卻出現(xiàn)了許多窩里橫,外面慫的人,他們完全忘記了“感恩”是什么,完全忘記了“真情”是什么,他們只知道一味去討好外人。 做人,不論能不能賺到大錢,都不能缺少了感恩之心。這顆心,比賺了多少錢還重要。
05 窩里橫,外面慫的人,都不會控制情緒。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的任何行為,都是由情緒控制的。也就是說,不論他對誰好,還是對誰不好,完全出于他內(nèi)心的情緒偏向, 一個情緒偏向正常的人 ,其實他不會做出什么不當?shù)男袨椋且?guī)規(guī)矩矩,有著正常的三觀。這些人,終究是容易相處的。 最難相處的,還是情緒偏向不正常的人。他的情緒,永遠都不能回到正軌上。不管在什么時候,他都會做出“胳膊肘往外拐”的行為。 你特別信任他,認為他是你的家人,所以你把秘密告訴給了他聽。可他聽到之后,非但沒有保守秘密,而且還告訴給了外人聽。 你對他態(tài)度特別好,可他卻總是把氣撒在你身上,絲毫不顧及你的感受。而對于外人,他卻時時刻刻關心別人的感受和想法。 可以說,他們的情緒,那是不正常的。而心態(tài)偏向,終究是扭曲的。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