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恩大家準時來到這里,跟我們一起學習中醫文化。那么今天這一節,我們來學習脾。 脾“形如刀鐮”,位于腹中,在隔膜之下,與胃以隔膜相連,和胃互為表里。他的主要生理機能是主運化與主統血。 人出生后,生命過程的維持和他所需要的精氣血津液等營養物質的產生,全部都是依賴脾(胃)運化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所以中醫學成脾(胃)是“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他的主要生理特性,也就是他的習性主升和喜燥惡濕,喜歡干燥不需要潮濕。 (一)主要生理機能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脾的兩大生理機能,一是主運化,二是主統血。 第一個生理機能:主運化 脾主運化,指脾氣將我們所吃的食物,或者喝進去的水,轉化為水谷精微,并將其吸收、轉輸到全身臟腑的生理機能。脾的運化,又分為運化谷食,和運化水兩個方面。 (1)運化谷食。我們吃的食物,在脾氣的推動下,分別在胃和小腸中進行消化,變成人體需要的水谷精微,并由脾氣傳輸給人體。 這些精微物質的傳輸途徑與方式有兩種:一是向上傳輸給心肺,化生氣血,通過心肺布散全身;二是向四周布散到其他臟腑。 脾氣的運化機能強健,也就是所謂的“脾氣健運”,就能夠為化生精、氣、血等提供充足的原料,我們的臟腑、經絡、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組織,就能得到充足的營養。 否則脾氣的運化機能減退,稱為“脾失健運”,則可影響谷食的消化和精微的吸收。 (2)運化水飲。我們喝進去的水,也是在脾氣的推動和激發作用下,在胃、小腸和大腸中進行運化和吸收的。 脾氣轉輸津液的途徑及方式有四種: 一是上輸于肺,通過肺氣宣降輸布全身;二是脾向四周布散,“以灌四傍”,滋養濡潤我們的臟腑;三是將胃、小腸、大腸中的部分水液經過三焦下輸膀胱,成為尿液生成之源;四是脾作為中樞,使全身津液隨脾胃之氣的升降而上騰下達,肺部津液下降,膀胱津液上升。 以上就是脾的兩大運化功能,無論是食物還是水液,運化、吸收和轉輸都離不開脾的作用。正是因為脾的強大作用,才為人體化生精、氣、 血、津液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所以說脾為“氣血生化之源”; 同時這些水谷精微還能下降到腎臟充養先天之精,是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維持人體后天生命活動的根本,所以說脾為"后天之本”。 第二個生理機能:主統血 脾的第二大功能,就是脾主統血。脾主統血,指脾氣具有統攝、控制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而不逸出脈外的機能,也就是對血液的固攝作用。 脾氣是我們的一身之氣所分布到脾臟的部分,一身之氣充足,那么脾氣就會充盛,對血液的固攝作用就會健強。反之呢,就會脾失健運,血液失去統攝就會逸出血管之外,就會出血。 以上,就是脾的兩大生理機能,除此之外,開頭我就說過了脾還有兩大特性,什么特性呢?主升和喜燥惡濕 (二)生理特性 第一,主升,指的就是脾氣上升的。脾氣通過上升,才能將水谷精微上輸到心、肺、頭面等部位,并化生氣血,進而濡養全身,否則如果脾氣虛衰,身體就會出現一些代謝失常的病變。 同時,脾氣上升還可以升舉內臟,防止下垂。如果脾氣虛弱,無力升舉,反而下陷的話,那么就可能導致某些內臟下垂, 如胃下垂等。 第二,就是脾氣喜燥惡濕。剛才我們講過,運化水液是脾的一大功能,也就是說,脾是運化和散布水液的大將軍,是我們人體的“大禹”,運化水液就相當于“大禹治水”,既為“治水”,那么自然會希望水液不要太多,所以呢,脾喜燥惡濕。否則水濕困重,就會影響脾氣上升。 (三)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大作用,和兩大特性之外,脾還與我們身體的那些部分有著密切關系呢? 1. 脾主肌肉,主四肢 我們人體的肌肉是否壯實豐滿,和脾關系最為密切。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脾主運化水谷之精,是人體的“后天之本”。同樣的,人體的四肢也需要脾胃所運化的水谷精微的營養和滋潤,所以說,脾主肌肉和四肢。 2. 在竅為口,其華在唇 《靈樞·脈度》說:“脾氣通于口,脾和則口能知五谷矣?!逼⒔涍B著舌頭,散布在舌的下面。所以,食欲和口味能反映脾的運化機能狀態,所以說口為脾之竅。脾氣健運,吃飯胃口就好,味覺也正常,反之就會食欲不振,口淡乏味等。 同樣的,我們通過口唇的色澤也可以反映脾的強弱。脾氣健運,氣血充足,口唇紅潤有光澤;如果脾失健運,就會氣血衰少,口唇淡白而沒有光澤。 3. 在志為思 思慮由脾精、脾氣化生,“思出于心, 而脾應之”,所以說思為脾志。如果一個人思慮過重,就很容易導致脾氣運化機能失常。所以呢,這就提示我們,平時要注意自己的情志,不要思慮過度,否則可能傷脾哦。 4. 在液為涎 涎,就是清稀的口水,由脾氣布散到口中的脾精而化生。涎具有保護口腔、潤澤口腔的作用,尤其在進食的時候分泌旺盛,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咀嚼和消化食物,所以說“涎出于脾而溢于胃”。 5. 在季節方面,與長夏或四時之氣相通應 在生克五行中,脾屬土,與常夏相通應。我們都知道,土生萬物,尤其在常夏(夏至~處暑)這樣豐收的季節里,大地萬物豐收。而脾主運化,水谷精微灌注四傍,類似于農耕秋收的道理,所以脾與長夏,同氣相求而相通應。 另外,在中土五行中,脾屬土,居中央,主四時。《素問·太陰陽明論》說:“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臟,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于時也。”提出脾主四季之末的各十八日,表明四時之中都有土氣,脾不會單獨主某一個季節。所以,脾與一年四季都有通應。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關于脾的內容。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脾是一個主運化谷食和水液的臟器,具有統血的功能,脾氣以它喜歡干燥的特性主升,所以才能夠將水谷精微散步到全身,同時呢,脾氣上升又對我們的臟器具有托舉作用。 另外,通過我們嘴唇的顏色和舌頭的味覺,就可以知道是否脾氣健運。如果我們過度優思,也會傷害到脾。脾以它灌注四傍的特點,在一年四季中,都發揮著它強大的作用。 所以呢,一年四季,無論在什么時節,都要保護好我們的脾臟,作為我們的“后天之本”,只有脾臟健康,我們的身體才會安康。 祝愿大家,都能夠擁有一個脾氣健運的脾臟,少思慮,一年四季健健康康。 今天的課程就到這里,感恩大家,感恩遇見。 本文為尚仙玄凈(ztengxianan)原創作品,著作權歸作者所有。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