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野司令部,桌上最后一部尚未拆線的電話機突然鈴聲大作…粟裕停下腳步,轉身注視著作響的電話。 參謀處長夏光拿起話筒:“哪里?” “我是情報處朱誠基,有緊急情況報告502首長。” 粟裕接過電話 “我是粟裕,什么情況?” “502,剛剛截獲的敵人密電,整編74師進攻了!” 這是“四中隊”在孟良崮戰役中截獲的情報之一,根據這一情報,粟裕當機立斷的對戰役進行了調整部署,最終殲滅整編74師! “四中隊”究竟是怎樣的一支部隊? “四中隊”?粟裕作為人民軍隊中的高級指揮員,之所以屢打勝仗,與他高度重視對敵情的了解和研究,以及重視情報部門的建設是分不開的。粟裕指出:“偵察非常重要,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反之,則屢戰屢敗。” 在1945年10月、11月兩月間,人民解放軍正組建華中軍區和華中野戰軍,粟裕專程下令由華中軍區通聯部長兼政委朱誠基,負責組建一支技術偵察隊伍。 在粟裕的安排下,把新四軍調研室的部分干部、蘇中軍區的部分干部、蘇浙軍區的部分干部,統一整編為華中軍區司令部情報處,代號“四中隊”。朱誠基擔任處長兼政委。“四中隊”主要負責對華中敵軍動向的偵聽! 粟裕對朱誠基說:“希望你大膽工作,快點做出成績。” 為了擴充“四中隊”的力量,朱誠基從蘇北、蘇中地區選調近百名學員,12月底集中在淮安訓練。此外,譚震林派人通過地下黨從敵占區搞來了一批裝備給“四中隊”。 就這樣,粟裕手中神秘的“四中隊”成立完成,那么這支情報中隊的戰績如何呢? 蘇中戰役,“四中隊”立奇功“宣泰戰斗” 蘇中戰役是一場試探性的戰役,有偵查、刺探情報的意圖。1946年7月初,粟裕根據軍委“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再轉至外線”的指示,以及當時蘇中地區的敵情,制訂了打幾個殲滅戰的計劃,為了了解敵情,粟裕決定要充分發揮“四中隊”的作用。 粟裕要求朱誠基“把同志們緊急動員起來,準備打大仗。” 戰役開始前,7月10日,“四中隊”獲得了一份重要情報,這是國民黨第一綏靖區的作戰計劃:
沒多久,“四中隊”又偵知了敵整編第八十三師第十九旅有兩個團分別駐守泰興、宣家堡。敵人九個旅十八個團的兵力共計約10萬人,敵人對我解放區的已經形成攻擊之勢,如不迅速做出應對,將會是面頂之災。 得到情報的粟裕,絲毫沒有猶豫,于當晚8時召開華中野戰軍作戰會議,決定先發制敵,發起蘇中戰役,以李天霞的整編第83師為首殲目標,到敵人的出發地宣家堡、泰興去打。 由于提前五日得到了情報,粟裕又在第一時間確定進攻目標,宣泰戰斗大獲全勝!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83師兩個團另兩個營,生俘敵第56團少將團長鐘雄飛等3200余人,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 宣泰戰斗勝利是“四中隊”取得的首次勝利,得到粟裕等首長的表揚,這給了他們極大的鼓勵。 李堡之戰,“四中隊”再立新功 宣泰、如南戰斗后,華中野戰軍十分疲勞,于是決定轉移至安全地帶休整。敵人則認為我華中野戰軍是傷亡過大,不能再戰。于是他糾集了6個旅的部隊,意圖趁華中野戰軍疲勞之際發起圍攻。 華中野戰軍十分明智,采取不與敵人糾纏的戰略,保障主力休整,以利再戰。我軍以4個團的兵力在海安外圍實行運動防御,以第7縱隊在正面節節抗擊。經過連續5天的阻擊作戰,華中野戰軍主力于1946年8月3日主動撤離海安,打亂了敵人的決戰計劃… 國民黨軍占領海安后,開始繼續向我軍發起騷擾戰,并擴展到海安以東的李堡地區。 8月6日,“四中隊”偵知:進占海安之敵分兵東進,整編第65師第105旅開始由海安向李堡進犯; 粟裕得知情報之后,認為“殲敵良機”已經出現,于是他致電毛主席,并且請求淮南第5旅參戰,以便集中兵力作戰。毛澤東同意粟裕的建議。 就在敵人信心滿滿的在擺自己的“長蛇陣”頻繁調動部隊之時,卻暴露給粟裕一個絕妙的戰機。敵人的頻繁調動,給了華中野戰軍運動殲敵的機會。 粟裕決定抓住有利戰機,首先尋殲李堡之敵于運動之中。 此時的李堡,只剩一個團的兵力。國民黨第7旅副旅長田從云率一個團,來接替第105旅第314團的防務,交防的314團,電臺、電話剛剛拆除,接防者田從云也沒建好指揮系統。 華中野戰軍抓住戰機,打了國民黨軍隊一個措手不及,一夜之間兩個團全部被殲。說來也巧,敵新7旅旅長黃伯光正在回防,也落入華中野戰軍打援部隊的防線之中,遭到全殲。 20小時過后,華中野戰軍殲敵一個半旅9000多人,生俘少將旅長金亞安、少將副旅長田從云。軍委發來賀電:“慶祝你們第二次大勝利。” 李堡之戰的勝利,是“臺前”戰斗部隊的英勇無畏打出來的,更是“幕后”情報部隊“四中隊”偵聽出來的! 戰斗期間,四中隊不停的監聽敵人的動態,為粟裕等首長提供第一手信息: 8月8日,“四中隊”偵悉敵整編第65師將于9日經海安去泰州、黃橋,接替敵整編25師和第99旅的防務; 10日,“四中隊”又獲悉敵新7旅將從海安東進,接替第105旅在李堡一線的防務; 11日晨,“四中隊”從電臺上偵悉李堡的敵人已經被我軍殲滅,又及時獲悉敵新七旅旅長并未發覺李堡軍情的劇變,仍按原計劃率一個團由海安東進… 蘇中戰役中,“四中隊”采用多種手段,多次偵查、破譯敵人的作戰部署情報,為粟裕等華野首長提供了一手信息,戰役結束后,劉先勝參謀長對朱誠基說:“502首長對你們的工作是很滿意的。七戰你們都有貢獻,是無名英雄。” 四中隊在萊蕪戰役中…1946年9月23日,毛澤東起草致陳毅、粟裕等人的電報,指出:“山野、華野兩軍集中行動,兩個指揮部亦應合一。提議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為副司令員,譚震林為副政委。如同意請即公布執行。” 1946年10月15日,軍委明確指令華中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合并之后的指揮體系:“在陳毅領導下 , 大政方針共同決 定 , 戰役指揮交粟裕負責。” 在萊蕪戰役中,敵情變化非常之多,大的敵情之變就有四次。粟裕在萊蕪戰役總結中曾說:“萊蕪戰役情況變化之多,為前所未有。” 其中有一次非常重大的變化,就是敵李仙洲集團被圍在萊蕪城中,他們的是企圖固守還是突圍?弄清楚敵人的企圖非常重要,以便于指揮部做出重要決策。 “四中隊”后來得知了王耀武命令李仙洲守敵向北突圍的可靠情報。華東野戰軍就待敵后衛部隊撤離該城后,不失時機地加以圍殲。 …… 可以說,有了四中隊,華野就像有了一雙眼睛盯著國民黨的一舉一動。甚至蔣介石對屬下官兵的謾罵,“四中隊”都十分詳細的對粟裕進行了匯報。 朱誠基匯報說:“據南京內線傳來的情報,萊蕪大戰,僅僅三天損失了五萬名人馬,蔣介石大為惱怒,在高級軍事會議上大罵就是五萬頭豬,捉三天也捉不完?” 粟裕笑著說:“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眼下,國民黨統治區通貨膨脹,物價飛騰,怨聲載道,民不聊生。大小官員腐敗叢生,貪生怕死,上滿下漏,患無所救。種種弊端說明老蔣才是最大的笨蛋。” 孟良崮戰役,四中隊破譯電臺新密碼!“四中隊”的偵聽工作也不總是一帆風順,萊蕪戰役失敗以后,從1947年3月起,國民黨軍改全面進攻為重點進攻,集中兵力對陜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實施重點進攻。 山東解放區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交通十分便利,蔣介石為了打擊我華東野戰軍,封死山東解放區與陜北、晉冀魯豫解放區的聯系,他3月15日下令:堵塞花園口黃河決堤口,迫使黃河改流山東河南故道。他的陰險戰術使很多老百姓流離失所。 隨后,蔣介石授命顧祝同指揮24個師60個旅約45萬人,進行重點進攻,并以“五大主力”中的“三大主力”,即整編第七十四師、整編第十一師和第五軍為核心,組成3個兵團,共17個師 (軍) 43個旅25.5萬人,執行機動突擊任務。 另以7個整編師17個旅約20萬人,在徐州、濟南及魯西南擔任守備和策應,企圖一舉消滅我華東野戰軍 ,奪取山東。 敵人大兵壓境,粟裕等首長,在1947年4月初到5月初的一個月內,先后制訂了5次調動敵人、消滅敵人的作戰計劃,但都沒能順利實現,戰果不大。 粟裕繼續密切關注錯綜復雜的戰局,尋覓戰機。與此同時,粟裕命令“四中隊”密切注意搜集研究敵人的行動部署。 敵人在情報工作上做出了調整,而且把之前的電臺密碼進行了更改,用了新的波長、呼號和更難破譯的密碼,四中隊雖然獲取了很多情報,大多數都無法破譯! 此時,蔣介石的幾十萬大軍正在向我軍進發,該怎么應對?是主動出擊?還是先打“弱敵”?為了應對敵人的進攻,華東野戰軍已經部署了初步作戰計劃,部隊準備開拔! 桌上最后一部尚未拆線的電話機突然鈴聲大作…粟裕停下腳步,轉身注視著作響的電話。 參謀處長夏光拿起話筒:“哪里?” “我是情報處朱誠基,有緊急情況報告502首長。” 粟裕接過電話 “我是粟裕,什么情況?” “502,剛剛截獲的敵人密電,整編74師進攻了!” 深夜,朱誠基攜帶截獲的電文到華野司令部當面向陳毅、粟裕首長報告。粟裕鎮靜地說:“老朱,這回情報處立了大功,我要給你們記頭功。” 朱誠基回去不久,陳、粟首長又打電話要他進一步核實這份情報的真實性。“四中隊”很快獲悉了湯恩伯集團的作戰部署:
得到情報之后,粟裕判斷:敵人企圖在兩翼兵團掩護之下實行中央突破,首先摧毀我華東野戰軍指揮中心,然后聚殲野戰軍主力! 粟裕很快再次判斷,這是一次聚殲敵人的好時機,張靈甫的74師是國民黨王牌中的王牌,殲滅了74師,其他各路部隊便會不攻自破。 5月13日,孟良崮戰役打響,敵74師在孟良崮地區固守待援,企圖借助其外圍部隊形成“里應外合”之勢。張靈甫也確實有兩把刷子,他的部隊依靠全系美式裝備堅守數天是沒問題的。 可是,被華野圍在孟良崮的74師,一是缺水,二是少糧。盡管有再精良的裝備,也很難發揮優勢。 第四天,國民黨軍決定用飛機空投食品,情報再次被“四中隊”截獲。我軍在多處布下長達20米的白布條,多數戰略物資空投到了野戰軍陣地上。張靈甫成了甕中之鱉! 5月16日,敵74師的防線被解放軍撕開了,張靈甫躲進了一個山洞,他依舊寄托希望于外圍的國民黨軍,然而他的援軍要么是張靈甫的“政敵”不想救援,要么是被我軍猛烈的攻擊阻擊在外… 最終,敵74師全軍覆滅,不可一世的張靈甫折戟孟良崮。 寫在最后粟裕有多重視“四中隊”? 每次行軍,粟裕都優先安排四中隊用車。一次,行軍時,“四中隊”的一輛車壞了,粟裕就要朱誠基他們擠上他的車同走。 每到營地,粟裕總是要查問“四中隊”的人員到了沒有,如還未到,就派人查找,并交代先給他們安排房子,而且盡量安排在靠近指揮所的地方。 粟裕知道朱誠基家困難,部隊進駐上海的時候,還專門撥了兩袋米和幾十元錢,讓他回家看望老母。 粟裕還讓副官處給“四中隊”配備騾馬、挑夫、汽車,在行軍時為“四中隊”運送機器設備,保證他們順利開展工作,還給他們每人發了一件汗衫,保證他們的舒服的工作環境。有一次,“四中隊”截獲了敵人轟炸我指揮部的情報,一會兒,敵機果然來轟炸,由于野戰軍及時疏散隱蔽,沒有遭受什么損失。粟裕高興地打電話表揚了“四中隊”,并獎勵每人兩斤豬肉。 粟裕給“四中隊”的待遇,他自己有些都達不到。 當有人稱贊粟裕的軍事指揮藝術時,粟裕總是謙虛的說:“功勞一半要歸四中隊。” 好在“四中隊”不負眾望,每每在戰役的關鍵時刻都能給粟裕帶來最準確、最及時的情報,讓他能夠對戰役隨時進行戰略調整。 從粟裕組建情報系統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國民黨軍隊要吃“情報”的虧。粟裕重視情報工作是在堅守一個兵法準則:“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
|